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经验、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
庄振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近代西方哲学。出版专著《黑格尔的历史观》《<精神现象学>讲读》,译有《论世界灵魂》(谢林著)、《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海德格尔著),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绪论《精神现象学》研究再出发
一世界的合理性——近现代之争
二《精神现象学》的出版过程、前期构思与题旨简论
三当代通行的三种研究路径(自我实现、主体间性与学院意识哲学)及其特质
四《精神现象学》的真正基点——作为世界本身的精神
五篇章结构再审视
六凡例
义解
序言论科学认识
导引
正文义解
第一节当代的科学任务
一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二当代的文化
三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第二节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一真的东西既是实体也是主体
二知识的生成过程
三个体的教养
第三节哲学的认识
一真实与虚假
二历史的认识和数学的认识
三概念的认识
第四节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一思辨的思维
二天才的灵感与健康的常识
三结语
导论
导引
一如何研究黑格尔辩证法
二黑格尔辩证法前史
三例示
四小结
正文义解
第一章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导引
一何谓感性确定性
二感性确定性的出路
三解构之法
正文义解
第二章知觉;物和错觉
导引
一知觉的特征与地位
二个体物何以不是自足的
三本章思路
正文义解
第三章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
导引
一对规律问题的预备性分析
二规律的结构与条件
三规律思维与规律概念
四小结
正文义解
第一节力与力的表现
第二节力的内在本质
第三节颠倒的世界
第四节无限性
第四章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导引
一学界的研究现状
二系统的承认学说
三欲望及其满足:主体性的出现
四人与人之间的承认
五自我意识的出路
正文义解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仆
一双重的自我意识
二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
三主人与奴仆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意识
一斯多亚主义
二怀疑主义
三苦恼意识
第五章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
导引
一近代理性对世界的依赖与遗忘
二理论:进步的抑或停滞的?
三实践:个体的自我巩固
四作为世界之审核者的近代理性
正文义解
第一节观察的理性
一对自然的观察
二对纯粹自我意识及其与外部现实的关联的观察;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
三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之间关联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第二节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而实现
一快乐与必然性
二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三德行与世界进程
第三节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一精神的动物王国和欺骗;或事情本身
二制定规律的理性
三审核规律的理性
第六章精神
导引
一精神与世界
二精神的“变形记”
三小结
正文义解
第一节真实的精神;伦理
一伦理世界;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男人和女人
二伦理行动;人的知识与神的知识;过失与命运
三法权状态
第二节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一异化了的精神的世界
二启蒙
三绝对自由与恐怖
第三节对其自身确信的精神;道德
一道德世界观
二倒置
三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
第七章宗教
导引
一黑格尔所见的宗教
二黑格尔宗教观的源与流
三余下的思考
正文义解
第一节自然宗教
一光明本质
二植物和动物
三工匠
第二节艺术宗教
一抽象的艺术作品
二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三精神的艺术作品
第三节启示宗教
第八章绝对知识
导引
正文义解
余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跋
如果说近现代思想家中有谁能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肩,黑格尔一定榜上有名。而他的《精神现象学》又是西方哲学史上媲美《理想国》《形而上学》的一部经典著作。此书历来以晦涩难懂著称,且不说在普通读者那里,它那熔意识、知识、逻辑与历史于一炉的风格往往让人不明所以,单就专门的黑格尔研究界而言,对这部书的解读也是时异而常新的。在崇尚人的行动与征服的年代,人们认为这是一部讲述人的自我实现的书;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承平时代,欧美诸多学者大多只希望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挖掘书中主体间性“主体间性”(Intersubjektivitt)并非黑格尔的术语,它是当代学者研究黑格尔自我意识学说乃至整部《精神现象学》的一条路径。本书中的“主体间性”主要指人际关系,尤其指通过改造、重建或修复人际关系而寻求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所的那种思路,它本质上还是立足于个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共同体(Gemeinschaft)层面,即还没有基于共同体本身来看待个人。当然共同体并不是跳出主体间性去另外寻得的什么东西,它是主体间性的内在根据。所以我们在主体间性能容纳“共同体”这个含义的一两处地方,也可能会以主体间性泛指这两重含义。的资源,为他们有关商谈伦理、承认的斗争或社会性的学说背书;而在学院研究界,一股将近半个世纪的回到意识哲学的潮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黑格尔研究界。但遗憾的是,这三种路径虽然都各自在某个层次上反映了黑格尔的部分看法,但就《精神现象学》整部书而言,恰恰是黑格尔要在他的第三、四、五章中逐一加以突破的立场,而黑格尔自己的根本立场则是作为意义世界本身的精神,别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