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阳羡国山禅礼、庐山宫亭庙为例,讨论江南山岳的祭祀和信仰传说;第二部分以句容茅山、天台山和会稽海岛神仙地理为例,讨论江南山岳的神圣想象、洞天系统和道馆的兴起过程及其空间影响;第三部分以乌伤云黄山双林寺、建康东郊的钟山为例,讨论了山林(特别是山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以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和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讨论山居者的文献记述及其知识来源等问题。
前言
Ⅰ 山岳祭祀
国山禅礼前夜
一 “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二 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三 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四 结语
宫亭庙传说
一 宫亭庙与庐山庙
二 庙主:山神与蟒蛇
三 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四 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Ⅱ 神仙、洞天与道馆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一 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二 “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三 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四 结语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象与寺馆起源
一 神仙洞府的想象与误读
二 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三 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四 结语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一 “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二 方诸、句曲与桐柏
——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三 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四 结语
Ⅲ 山寺及其周边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
——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一 问题与史料
二 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索
三 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四 “影响人王”始末
五 法会与苦行
——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六 结语
钟山与建康东郊
一 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 “东田”释义
——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 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四 结语
Ⅳ 山居与记述
山居与生活世界
——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一 《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二 石室·精舍·寺馆·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