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可作为前期复习时必备的测试题,也可作为考研学生必备的押题试卷。本书将以考研政治的知识点命题,进行组合与变化,题型丰富,方便考生以题带点巩固考研政治基础,提升考研政治理论水平。将主要的考研政治考点都通过题目呈现给考生。
真题是这样炼成的
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这本书是我与考研结缘二十年的纪念,是我考研辅导二十年经验的沉淀,是我多年存储的压箱之宝首度以文字的形式曝光,从而也让它成为解密考研政治命题、传授答题方法技巧的专著,同时,书中的每一道训练题都完全仿照真题命制规则、程序、形式原创而成,在同类书中独树一帜。
其实在多年考研辅导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虽然每年我的学生总是在春意盎然的时候传来金榜题名的捷报,可他们羽化成蝶的过程中我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难道就是强化集训时我面对上百学子在报告厅里填鸭式大吼大叫的两天课?难道就是考前冲刺时我大刀阔斧斗胆押出的几道必考大题?那肯定是有帮助的,但其实那既不是我期望达到的,也是与国家设置政治这门考研公共课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看看命题老师命制这样一份检测试卷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吧。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几条能达标呢?他们要么视我们的话为金科玉律,只关注什么会考,考什么就背什么,将“背”字进行到底,而从不思考“为什么”,活脱脱一个教条主义者;要么狂做练习题,题海遨游,不亦乐乎,自认为做遍市面的模拟题,一切理论都可以束之高阁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经验主义者。测试是一门学问,应试也是一门学问,规律、方法掩映其中,只有洞察其中的奥秘,政治课复习才能长风破浪,直达彼岸。所以在本书开篇先给广大考生朋友谈谈真题的命制方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命题老师如何命题,我们才能找到设题重点、破题之策,有效地规避陷阱,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利用领导人讲话与中央文件内容直接命题
这种命题方式常见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两门课中,这样的命题方式是最保险的,题目不会引起任何争议,试题规范,答案标准。命题老师在命制这种题目时,只是讲话的“搬运工”,不会对讲话做任何的修饰加工。但它的弱点在于没有区分度,只是单纯地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所以,每年试卷中这种试题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一般是3~4道选择题,如2020年试卷第8题“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2020年试卷第26题“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绝不能允许触碰的原则底线”;2019年试卷第13题“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根本任务”。 2021年试卷中这类试题数量势必超过以往。例如,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不仅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命题,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命题,除了可以直接命制选择题,还是命制分析题的重要线索。
二、利用概念、事件、理论的差异与联系比较命题
这种命题方式直指考查目标“(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侧重考查考生比较问题的能力。这种题目多见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选择题,如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异同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那些同类型的历史事件、重要理论,也是容易出比较性题目的考点,如新旧三民主义可以比较、两次国共合作可以比较、党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几条土地革命路线也可以比较。最典型的题目是2019年第24题考查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二者的关系、第31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区别;2015年试卷第36题第(2)问“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遇到这类考点,考生应该随时加以总结,只要能将同类概念事件异同全面梳理清晰,这类题目也很容易得分。
三、利用重要事件的纪念节点命题
这一命题方法近些年被命题老师采用频繁,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2020年有两道大题都是基于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命的题,第36题考的是“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100多年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第37题考的是“国家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对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有何重要意义”。2019年考查的三道分析题也都体现着纪念意义:第34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35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36题“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都是基于2018年是“真理标准讨论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背景。2017年第36题考查“长征的意义以及为何长征永远在路上”就是因为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党中央为此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2015年第36题考查“马克思进文庙”一题让人大跌眼镜,很多教师认为弃抗战胜利纪念不考而考什么“马克思时空穿越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这一题完全背离了命题规则,其实不然,了解这道题的命题初衷,你就会明白,其实它比抗战更具有纪念性。中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多次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此前,出席孔子诞辰纪念大会的中央领导人一般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2014年9月27日,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来临之际,习近平致信祝贺称,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再往前追溯,其实早在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就到山东曲阜孔府进行了考察,并到访了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全解》两本书,并说“要仔细看看”。如果了解这样的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史纲分析题一如既往地与热点——重大纪念日高度契合。只不过这两个纪念日一般当年考生未关注到而已。2014年第36题考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评价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显然是为了纪念201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2012年试卷第36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主要是为了体现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而此前两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分析题也将这一命题思路体现得淋漓尽致。2011年考查了建党的伟大意义,2010年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显然针对的都是考前一年这一事件的特殊纪念意义。对于2021年的考生,要关注2020年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重要纪念事件。具体来说,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
(1)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2)鸦片战争180周年;
(3)列宁诞辰150周年;
(4)《反对本本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90周年;
(5) 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6)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70周年;
(7)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
(8)香港基本法颁布30周年。
四、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式与先验观念命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题目区分度高,选项干扰性强,能检验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比如,2019年第28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如果不加以提醒,很多考生会以为新中国成立就意味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只是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而不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比如,2017年第12题考查三大主力军相互侧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这说明了什么?其中,“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就是很多考生容易按思维定式造成误判的选项。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的决定是: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2015年第30题考查个人品德的概念,其中干扰项“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就是根据我们的思维定式设置的。2012年试卷的第17题考查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原因,其中干扰项“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也是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式设置的。所以,考生在复习考纲内容时,尤其要注意这种在政治课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比如,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结果,这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有考生想当然就认为正是这不同的人(认识主体)决定的,这就要失分了——没有理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结果取决于客观事物,而不是认识主体。再如,新中国成立只是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而不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这也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并想当然的问题。命题者喜欢在这些地方制造陷阱,设置考题。
五、利用社会热点与考点结合命题
2020年5道分析题的命制都有社会热点背景,并且都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活动,使得现在的政治考试“时政化”倾向越发明显,这是当前政治考试命题的主要题源。围绕社会热点命制的题目,有一个突出特点,“热”在题表,“理”在题中。也就是说热点更多的是作为命题材料引出相关联的理论考点,而不是就热点事件本身设计问题。比如,“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界震动”应是2018年的社会热点话题,然而围绕与此命制的题目并不会考“怎样看待基因婴儿的诞生”,而是以此为题目载体,考查从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视角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所以,我们复习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到重要考点上,理解其理论内容,社会热点只是在催化与它相关的大纲考点,增加其命题概率。2021年考生要高度关注两大必考点:一是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二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另外,被延迟的“两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也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题中有所体现。
六、利用考点的跨度综合命题
分析近几年考题,会发现考题的综合度越来越高,往往一题多点,一道试题承载着多个知识点的考查任务。比如,2012年第35题用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连接了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两个板块的内容,2013年第37题用杭州图书馆对乞丐的开放连接了道德与法律对平等的要求,不仅有学科内知识的结合,甚至还会有学科间知识的结合。最典型的当属2020年第36题“(1)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2)为什么说‘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该题第一问考查辩证法矛盾学说原理;第二问考查认识论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这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发散思维,注意考点之间的联系,综合度高的考点、学科间交叉点是命题首选。试卷第36题命题要求就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密切结合,因此,对于史论结合的命题点要尤为关注。
七、利用大纲的新增与修订考点命题
这是考研辅导界路人皆知的命题规则。作为考研政治命题的唯一官方指导文件,每年它的每一个细微的修补都直接关乎第二年的命题,大纲的修改对次年命题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19年第5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第6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都是2019年考试大纲的新增考点。2017年第19题“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就是2017年考试大纲的新增考点。2015年考试大纲重点修改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增加了不少法治理念方面的考点,2015年第31题“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即考查的是这方面的内容。2012年第4题“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结果”考查的就是2012年考试大纲的新增考点“资本积累的后果”。从大纲的修改点新增点出发进行考题预测,精准度可以达到100%,2021年考试大纲再度修订后,新增考点应尤为重视,如重视道德实践的养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等。本书第一部分围绕大纲新增考点专门编制了不少新题。
八、利用经典考题进行再创作命题
有些考生在政治复习中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了,因此,刚考过的内容在复习中就删略了。其实,近几年考题的落脚点重复度非常高。最典型的是2020年的第36题与2010年的第36题同考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而这一问题在2019年第28题与2006年第27题以选择题形式还考过两次;2018年第2题“白马非马”的错误,第12题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以前考过的原题;2017年第14题、2015年第14题与2013年第13题几乎完全一致,考查的都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根本尺度;2011年第25题、2012年的第35题、2013年的第7题考的都是收入分配问题。政治学科中,每年有些问题是命题老师躲不开、绕不掉的,如“三农”问题、分配问题、民族问题、价值评价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爱国主义、诚实守信、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在近五年考研中都已经命过三次题了。因此,考生应该重视历年考题,探索其规律,挖掘其价值,因为命题者会对经典的题目、重要的考点不厌其烦地予以考查。
米鹏,全国著名考研政治辅导专家,考研行业资深辅导名师,擅长框架式结构教学,对考研政治的各种题型测试规律都有一定的心得与体会,出版多部法律硕士著作,米鹏老师在辅导中倡导基本功和预测并重,已成为考研学子必备的复习参考用书。
目录CONTENTS
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1
第一章形势与政策精讲精练(含2021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练习)/1
第二章2021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与修订考点/35
第三章模拟预测100题/40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7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67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9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86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9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109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18
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24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128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1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31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34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40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44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47
第六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49
第七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51
第八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52
第九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69
第十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73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75
第十二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77
第四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1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6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19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4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00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6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213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218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24
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8
第五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0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含绪论)/230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234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237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2
第五章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245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57
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1
第一章形势与政策精讲精练(含2021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练习)/1
第二章2021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与修订考点/36
第三章模拟预测100题/41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68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0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87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0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110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19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5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129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2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32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35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41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45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48
第六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50
第七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52
第八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53
第九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70
第十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74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76
第十二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78
第四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2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7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191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0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7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214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219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25
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9
第五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1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含绪论)/231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235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238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3
第五章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246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