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现象至今仍存在于华人社会组织中。作为极具本土独特性的一种管理实践——关系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书聚焦于员工的视角,对员工感知的关系实践的内涵进行剖析,对关系实践感知的概念进行梳理,同时打破以往研究者仅以静态视角进行研究的藩篱,深入研究员工感知的关系实践与态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运用追踪数据量化检验关系时间感知的变化对员工态度变化的影响。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广大企事业单位、政府与公共组织的管理工作者参考。
以员工心理为切入点,剖析影响员工态度的诸多变量。
前 言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关系现象至今仍然存在于华人社会组织中。作为极具本土独特性的一种管理实践——关系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称关系实践,为简便起见,在本书的论述中称之为关系实践),如果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完全否认其对中国员工态度的影响,则未免有失偏颇。随着本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兴起,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关系现象开始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基于管理者的视角(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视角)考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忽略了员工的主观心理感知。另外,研究者倾向于采用静态的思路进行研究。然而,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实践的感知,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推测,员工感知的关系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进而影响员工态度的变化。
有鉴于此,本书拟研究下列问题: 第一,何为感知的关系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即关系实践)?第二,关系实践感知的基本前因变量有哪些?关系实践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第三,关系实践感知是如何形成与动态发展变化的?关系实践感知的变化对员工态度变化的影响机制如何?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书聚焦于员工的视角,对员工感知的关系实践的内涵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员工感知的关系实践与态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运用跟踪数据量化检验关系实践感知的变化对员工态度变化的影响。
本书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书对关系实践感知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关系实践感知是指员工对组织以人际关系亲疏程度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总体情况的感知。它具有下列三大特征:第一,员工关系实践感知的过程是动态持续变化的;第二,员工关系实践感知的结果受个体的个性与经历、提取线索与处理信息的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三,即便组织员工都嵌入同一组织环境,不同员工对关系实践的主观感知也有所差异。
其次,本书运用预试和正式测试两个阶段的大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组织规模越大、组织权力距离越大,组织内员工的关系实践感知越强。本书还从横截层面探讨了关系实践感知的结果变量与中介变量。本书证实了关系实践感知对员工工作投入与满意度的负面影响,并验证了组织公平感的中介作用与权力距离的部分调节作用。最后,基于扎根理论,我们采用深度访谈法,运用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式编码三个步骤,构建了员工关系实践感知形成的动态模型。模型以意义建构理论为基础,将员工关系实践感知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即触发阶段、阐释解读阶段与感知形成阶段。本书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对样本进行重复测量,运用潜变化分数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关系实践感知动态变化的显著性,更加精准地解释了关系实践感知的动态变化规律,拓展了螺旋理论在关系实践这一新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在下列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本书突破了以往本领域主要采用横截面研究的限制,在研究中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回应了学术界将研究变量的动态性纳入研究的呼唤,为学者们更精准把握关系实践感知的动态规律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本书以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关系实践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开拓性探索,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再次,本书率先将意义建构理论引入关系实践研究的领域,对关系实践感知的动态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质的研究,弥补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本书采用潜变计分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该方法的应用目前尚不广泛,可为将来管理领域动态研究的数据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书主体是笔者所主持的 201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员工感知的关系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变化对其态度变化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15YJC630139)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包含了本书的合作者云南财经大学江新会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关系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及其前因变量的研究”(项目批准号:71162002)的部分成果。他对研究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具有深厚的统计学功底,承担了本书第三章的田野调研工作,对本书第三章与第六章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完成了第三章与第六章数据处理内容的文字撰写,整个合作过程令人愉快。
同时,我要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赵世奎教授对本书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的智力贡献。我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肖林和徐璐,她们搜集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完成了本书第二章的第二节、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撰写工作;研究生高晶、赵灿、姬彬、袁靓梦、钟好、王友欣等同学进行了访谈与访谈资料的整理工作,王友欣参与了本书第五章部分内容的写作。汪群老师、涂晓芳老师、陈文博老师、马琪老师、谢凤英老师、冯锦艳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与同学为本书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最后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宋云的辛苦工作,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
谢凌玲
2020 年 8 月
谢凌玲,1979年7月出生,江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毕业,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CBerkeley)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出版学术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因素》,获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一等奖等荣誉。当前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管理等。
江新会,1975年5月出生,苗族,贵州遵义人,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美国Rutgers大学商学院联合培养。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以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Personnel Review”等国内外管理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省级重点和一般项目多项。获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首届李宁奖学金;多次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贵州省省级优秀教师、“红云”园丁优秀教师、云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和荣誉。当前研究方向:中国本土组织行为学、中国工作者工作能量系统、健康人力资源开发、职业使命感等。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关系实践的相关研究
2.2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2.3 公平感的相关研究
2.4 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关系实践感知的形成与动态性
3.1中国传统文化情境
3.2关系实践的概念界定
3.3关系实践感知的形成
3.4关系实践感知的动态性
第四章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4.1研究假设
4.2研究变量的测量
4.3研究程序与方法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5.1信度与效度分析
5.2人口统计学变量研究
5.3相关回析
5.4回归分析
5.5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与贡献
6.2建议对策
6.3研究创新与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