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论述了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思想与《周易》思想之间的关系,也分别论述了《周易古经》中所蕴含的儒家和合、民本、仁政、内圣外王等思想之萌芽,论述了《周易大传》在易学发展和儒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周易大传》所呈现出的系统、成熟之儒家智慧。
绪论 《周易》与儒学的关系
一、儒以《易》立
二、《易》以儒弘
第一章 孔子对《周易》的态度
一、孔子作《易传》吗
二、孔子喜读《周易》吗
三、孔子读《周易》读什么
四、孔子也占筮吗
第二章 《周易》古经对孔子的影响
一、忠恕之道
二、中庸之道
三、损益之道
四、居安思危
第三章 《易传》与儒学智慧
一、《易传》的发挥
(一)一阴一阳
(二)符示万物
(三)象数模型
二、《易传》所展示出的儒家智慧
(一)《周易》古经是一部什么书
(二)世界从哪里来
(三)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为什么必须居安思危
(五)为什么要趋时尚中
(六)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七)怎样实现天人和谐
(八)为什么要神道设教
第四章 亚圣孟子与《周易》
一、人性本善
二、浩然之气
三、施行仁政
第五章 孔孟之后的儒学与《周易》
一、焚书没有焚《周易》
二、孟喜改师法
三、京房之死
四、王弼易学
五、宋代的儒学和易学
六、明清的儒学和易学
七、走向世界的儒学与易学…
《周易》古经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古经原本为“卜筮之书”,但《易传》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观念,改变了对《周易》古经性质的认识,视其为讲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书。
《易传》作者认为,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模拟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创作八卦,写成《周易》古经,就是为了探讨关于事物的本性和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这就对《周易》古经的框架结构做了全面的哲学解释。
既然这个框架结构是对客观外界的一种模拟,那么《周易》古经就与天地大致相当,包含有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所以《易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是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天道、地道、人道尽在其中。以其为“三才之道”,说明《周易》古经不是一般的着作,而是包容天地之道的典籍。
对于此种看法,《说卦传》又进一步做了发挥,其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即是说:天道有阴阳,地道有柔刚,人道有仁义,天地人三才各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势力,所以《周易》用上两爻象征天道,下两爻象征地道,中间两爻象征人道,即兼有阴阳、刚柔、仁义之理,画六画而成为一卦。而三才之道又顺于“性命之理”(万事万物的本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按照《说卦传》的解释,此性命之理,就筮法说,表现为奇偶二数、刚柔两爻、阴阳两卦;就天象说,表现为寒暑二气;就地上万物说,表现为刚柔二性;就人类生活说,表现为仁义二德,而《周易》皆总括包容于其中,从而认为圣人作《易》的最终目的是: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说,圣人依据《周易》法则、遵循事物准则,确定事物的分位、穷尽事物之理和所属之性,以至于生命的终极。
这样,《周易》又被看成是认识事物的本性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学问。道家的自然主义和儒家的人文理想、宇宙意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总之,《周易》被儒家认为是讲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书。这种将《周易》全面哲理化的倾向,是同战国时代哲学思维的发展、文化大融合的趋向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