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应用宏观经济学》为面向MBA学员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涵盖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与监测、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政策、短期经济波动、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等8个专题。
《管理者的应用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阐述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两大主题,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在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两大难题实现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作充分阐释,并深度剖析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冲击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管理者的应用宏观经济学》在把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阐释清楚的同时,将其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相联系,为读者理解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帮助读者在全面理解现实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决策。
一、学习宏观经济学对管理者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如何理解这一奇迹背后的理论与实践,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议题之一。这个时代的企业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睿智、胆识、担当、包容(协作)、组织、应变、创新、品德(社会)和发展(视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刻苦磨练方能实现的目标。塑造和培养符合这一标准的管理人才是MBA教育的使命。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帮助MBA学员树立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方法(Macro-Based-Analysis)。
二、管理者应该从经济学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MBA教育是一项创造财富的高级系统工程。单就管理者而言,一个普通劳动者往往总是倾尽全力去堆积别人的创造,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必定懂得如何把别人的创造转变为自己的财富。社会中有三种状态的人生,拥有第一种人生状态的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忙碌终日,辛苦所得除了吃穿用度几乎所剩无几,年复一年,辈复一辈,他们认为他们的美好生活是用勤劳和不懈奋斗创造出来的;拥有第二种人生状态的是“创造者”,他们沉浸在创造的亢奋之中,并且被公认为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杰出人才(如牛顿、居里夫人、屠呦呦等),他们的创造在改变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认为美好生活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拥有第三种人生状态的人是“管理者”,他们需要精准把握如何勾连于普通劳动者和创造者,思考怎样把创造成果转化为财富,尽管他们可能承担很大风险。当然他们也会认为美好生活是靠艰苦卓绝的努力、勇于担当和审时度势地准确把握各种机遇获得的。不管怎样,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都在以他们各自独有的方式“描绘”着自己生活的“画卷”。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所说:“在产业中将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的各阶层的人们彼此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给予生产的每一方面以所创造的那一数量的财富。”
三、本教材的特点
20余年来,在我们的MBA教育中,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经历了从被认知到被认可的重大跨越,这个跨越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变革而产生的。目前,我们正值这样一个时期,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理念。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措施途径,至此正式拉开了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序幕。以这个时期为节点,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借助改革开放以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完成的,那么,此后的发展则一定要附加上对产品本身及生产过程质量的重视,以及不断强化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条件;从宏观视角看,就是更高的经济运行质量。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管理者会直观地发现,这个时期要想获得与此前同样的利益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了,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调整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教材结合了时代的特点,更多地侧重于宏观经济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融合,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本教材也是我们承担的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改项目“AH-MBA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114)的结项成果,希望以此促进MBA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本教材特点如下:
(1)进一步强化理论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地位。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给学生们打下了一定的理论根基。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了四年学业之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收获了代表理论学习的数十本各类教材和参考书,学会了如何应考和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然而,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怎么运用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应对和解决他们即将面临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更不懂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财富来改变生活窘况。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背书和应付考试,造就了一大批考试型“人才”,学得快忘得也快,不能融会贯通,这不是真正的学懂了。再度回归学习时,他们需要更加精准地理解和认知以往那些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真实的运用能力,激发起更多的创造性。
(2)真实地强调经济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宏观经济理论学习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应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从理论角度讲,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基于资源配置高效率而产生的利益,而宏观经济理论的目标则是追求基于资源充分利用而产生的节省,两者看似相去甚远,实则相得益彰。一个舵手要让航船在约定时间内抵达目标彼岸,航行速度和航行方向缺一不可,这既是一种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也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本教材努力妥善地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以培养塑造具备更加全面素质的管理人才。
(3)着力推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MBA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是MBA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始终被高度关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拥有众多足以被称赞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力图从中汲取更多的素材,将其改良后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教学“四分法”。2018年,由安徽省教育厅立项研究“教学‘四分法’在MBA课程中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编号:2018YJXM0442)。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融入了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体系和逻辑结构,并着力开发线上平台,以期更加适宜MBA教学的特殊要求。
前言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经济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经济学的逻辑假定前提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任务
(四)宏观经济学之于管理者的重要性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一)长期经济增长
(二)短期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
四、衡量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关键指标与数据解读
(一)经济增长率
(二)失业率
(三)通货膨胀率
第二讲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与监测
一、国民收入及其核算体系
(一)国内(民)生产总值——GDP(GNP)
(二)如何从GDP计算得到NDP、NI、PI、PDI
二、GDP核算方法与应用
(一)支出法
(二)收入法
(三)生产法
(四)实际GDP和人均GDP
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局限
第三讲 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政策
一、概述
二、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衡量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三、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早期阶段——古典学派的经济增长思想概述
(二)二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进
四、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政策
(二)促进资本积累的政策
(三)推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四)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改善健康和教育的政策
第四讲 短期经济波动
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一)总需求决定总供给的表述方式
(二)预测未来时期的总需求
二、总需求与收入波动
(一)非均衡产出的属性及均衡产出的总支出决定
(二)凯恩斯乘数
(三)乘数的多米诺效应
(四)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二、总供给与结构调整
(一)供给冲击的影响
(二)供给结构
四、短期经济波动对企业的长短期影响
(一)短期波动的经济效应
(二)准确判断存在于波动中的风险与机遇
第五讲 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
一、货币与利率
(一)货币概述
(二)利率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二)货币市场及其工具
(三)资本市场及其工具
三、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
(二)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六讲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和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
二、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工具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三、财政政策的反周期调节
(一)自动稳定器
(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效果及其局限性
(四)财政政策反周期调节机制
四、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工具及作用机理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货币政策效果及其局限性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五、利率与汇率及其改革的实践反思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反思
(二)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反思
第七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经济代价
(一)失业的经济代价
(二)通货膨胀的经济代价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
(一)从总供给曲线看失业与通货膨胀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基本取舍关系
(三)关于取舍的不同观点
(四)残酷的两难困境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二)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四)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五)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六)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失业的治理对策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第八讲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
一、世界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
(二)经济全球化
二、汇率与国际收支
(一)汇率
(二)汇率决定理论
(三)国际收支
(四)国际收支理论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