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愿做报春鸟——《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总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慎明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套普及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的理论读物,也是我们集中院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长期研究、精心撰写的一套严肃的理论著作。
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每册书的字数一般限定在4万字左右。
这样的篇幅,有助于读者在工作之余或旅行途中一次看完。从2012年7月开始,在10年内,这套小丛书争取推出100册左右。
这是一套“小”丛书,涉及的却是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及重要观点的创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领袖人物(其中包括反面角色)、各主要国家共产党当今理论实践及发展趋势等,兼以回答人们心头常常涌现的相关疑难问题,并以反映国外当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主,兼顾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普及读物更难撰写。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把立论、论据和论证过程等,用通俗、清新、生动的语言将事物本质与规律讲清楚,做到吸引人、说服人,实非易事。这无疑是对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一个挑战。然而,我们愿意为此作出努力。
目前这场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总根源,是东欧剧变和苏联亡党亡国之后全球范围内贫富两极的急遽分化。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整整10个年头。但在笔者看来,再过8年、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也仍然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的高科技革命和新的生产工具的诞生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贫富两极分化。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任何增长,——例如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等,——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这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框架之内,从总体和本质上说,资本愈是富有,广大劳动群众则必然愈是贫穷;广大劳动群众愈是贫穷,社会的有效需求则必然愈加减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全球范围内广大民众愈加贫穷,社会的相对需求急遽减少。我们还可以作出这样的预言: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智能机器人会更多地挤占现有的人工工作岗位,无人工厂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涌现。这一进程,可能比我们常人所想象的要快得多;其覆盖面,可能比我们常人想象的要更为广阔。试想,资本家都不雇佣工人了,普通百姓都没有工资了,谁来购买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呢?各垄断资本集团之间追寻高额利润的残酷竞争——引发新的高新科技发展特别是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导致新的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相对需求减少——引发更多工厂破产和工人失业——加剧减少新的社会相对需求——进一步触发新的工厂破产,这一逻辑必然会形成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不断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的全面危机,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即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被极少数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架内根本无法解决。随着这一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可以断言,更大的金融灾难必将在紧随其后的一些年内接连爆发。
凭栏静听潇潇雨,世界人民有所思。这场危机推动着世界各国、各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通民众进一步深入思考。可以说,又一轮人类思想大解放的春风已经起于青之末。然而,春天往往会有“倒春寒”,在特定的条件下,人类社会也有可能还会遇到新的更大灾难,世界社会主义还有可能步入新的更大的低谷。但我们坚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前后,极有可能又是一个无比灿烂的春天。我们这套小丛书,愿做这个春天的报春鸟。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目前,中国各族人民正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沉着、坚定地迈向无比美好的春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现在,各出版发行企业都在市场经济中弄潮,出版社不赚钱就不能生存,但我们希望这套小丛书每册定价要适度,相关方面在获取适当的利润后,让利于普通民众,让普通民众买得起、读得起。买的人多了,发行量大了,就会产生规模效益。
敬希社会各界对这套丛书进行批评指导,同时也真诚期待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各方面的人士,积极为我们撰稿、投稿。我们选取稿件的标准,就是符合本丛书要求的题材、质量、风格及字数。
2018年5月5日
于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的海外利益蓝皮书》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大国关系、国家安全、中国外交的教学科研咨询工作。曾任中国驻外使馆政治处主任。
张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国家安全、海外利益。
1 第一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1 一、概念的提出与成熟
4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12 第二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
12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16 二、中华优秀传统“和”文化
19 三、当代中国的外交智慧
22 第三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
22 一、经济全球化加深世界联系
23 二、资本现代性扩张带来全球性问题
26 三、中国主体性坐标的位移
29 第四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
29 一、全球治理的兴起
31 二、全球治理的内涵
34 三、“西方方案”下的全球治理危机
48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
64 第五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
65 一、西方“普世价值”到底有多普世
73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困境呼唤的“价值共同体”
81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三重维度
93 结束语
9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