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苑拾珍”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张照书宋元词》为其一种。张照(1691—1745),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天瓶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法家和戏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历任武英殿修书处行走、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等职。资学明敏,工诗善文,精音乐、绘画、书法。书法初学董其昌,中年出入颜、米,为“馆阁体”书法代表者。由于清末对呆板的“馆阁体”之抨击,被误伤的张照声名开始下降,至今已少知。其实,他留存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偏见而少被出版。近代古文字学家罗振玉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印自藏作品合集《松贞堂藏历代名人法书》,其中刊有《清张文敏公书宋人词》,颜米兼备,持重灵动,是典型的张照范儿的成熟体行书,足资后学。原墨迹为长卷,具体形制不详,已不知所踪。此次据此重印,略作放大。
张照(一六九一—一七四五),字得天、长卿,号泾南、天瓶居士、南华山人等,娄县(今上海松江)人。清代初期著名书法家和戏曲家。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进士,通法律,工书法,尤精音律。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因病英年早逝,传入《清史稿》。有《得天居士集》《天瓶斋书画题跋》《天瓶斋法帖》等著作行世。
纵观张照短暂的一生,敏于学,富文藻,主要成就在于书法。早年师承董其昌,并向舅父、书法家王鸿绪学习;后转学米芾和颜真卿,用笔变得丰富、强势和飞扬,拿手的是笔力沉鸷、圆劲流畅的楷书和行书。
在张照的知音中,最著名的非乾隆莫属。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张照因镇边不力而被下狱议死,乾隆元年(一七三六),乾隆赦免了他。此后,张照主要以内阁学士身份入值南书房,曾奉乾隆之命参与主持编辑清宫收藏书画目录《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初编》。他既是国家的重要文臣,也是皇帝的书法老师。乾隆曾作诗评价张照书法:“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蹟,宛似成於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这等于把张照定位为王羲之。张照的谥号“文敏”与赵孟頫、董其昌一样,折射出乾隆对张照的褒奖。
张照的艺术观复杂而有趣。乾隆元年(一七三六),他奉敕为米芾作品题跋时纵论醉酒与书法的关系:“醒即天真不全”,他自己“亦未免此事。夫书须醉乃作,岂庄子所为得全於酒者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张照临颜真卿名作《争座位帖》句轴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便是醉中书写。篇末张照自题“所为酒氣勃勃,从十指间出”可以为证。其作奇绝,为后人叹。
张照生前便大有书名,无疑与乾隆的推崇直接相关,不过,也因为常为皇家书写严谨有加的书法作品而被外界误与同辈“馆阁体”书家混同。由于清末对“馆阁体”之抨击,被误伤的张照声名开始下降。其实,他留存的作品很多,但因故而少见出版。金石学家罗振玉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印自藏作品合集《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其中刊有《清张文敏公书宋人词》,颜、米兼备,持重灵动,是典型的张照成熟体行书,足资后学。原墨迹为长卷,已佚。此次据此重新编印出版,略作放大,并依现断代方式将“宋人词”更为“宋元词”,敬请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