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文学批评类型,“关键词批评”在20世纪中叶兴起于西方,*早由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所提出,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翻译介绍进来之后开始了它的中国旅行。本书借鉴并综合运用影响研究、个案研究、计算风格学等方法,首次在近年学术思想变迁的宏阔视野中对“关键词批评”展开了系统研究,并从理论特质和理论形态两方面探讨“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分析其反辞书性及在我国批评实践中的新变与推进。此外,本书还注重考察“关键词批评”在西方萌生和在我国勃兴的文化语境之异同,富有创见地提出若干应注意规避的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以期有益于“关键词批评”的健康发展。
序
党圣元
由黄擎教授领衔撰写的《“关键词批评”研究》专著,即将由商务印书馆付梓。在该著杀青之际,黄擎便与我联系,请我为该著写一个序,但因文事与庶务繁多而一直没有腾出手来,以致拖延至今,这也正是我的事到临头也不着急性格的体现。
黄擎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与教学,勤于著述,出版有《废墟上的狂欢——“文革文学”的叙述研究》《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等学术专著多种,发表有《时代铭纹深重的话语风貌》《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研究检视》等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是一位具有较为敏锐的理论眼光和问题意识的学者。“关键词批评”传入中国之后,黄擎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文化研究、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借鉴作用,因此及时地对“关键词批评”展开自己的研究,这部专著就是她以“关键词批评”为研究对象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之后,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而取得的最终成果。
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文学批评类型,“关键词批评”在20世纪中叶兴起于西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翻译介绍进来之后开始了它的中国旅行。“关键词批评”最早是由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 威廉斯(RaymondWilliams)所提出来的,他在《文化与社会:1780—1950》(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1958)和《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1976, 1983)这两本书中提出和创设了“关键词批评”这一概念,尤其是后一本书,不但直接以“关键词”来为书命名,而且通过有力的理论阐发和具体运用,建构出了一种以核心术语为考察重心,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进行梳理,并且致力于揭示出词语背后的政治思想倾向与人文踪迹的批评方法。雷蒙? 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起先在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影响,随后逐渐蔓延开来,影响到文学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类型。作为文学批评类型的“关键词批评”,以其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新颖的思想理念与方法视角,为文学理论批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关键词批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开始了它的中国旅行,并且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从话语到观念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黄擎的这部著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阐述“关键词批评”的生成语境与理论构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关键词批评”在西方的萌生、发展状况,以及衍生情况,并且重点从理论特质和理论形态两个层面具体解析了“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下编对“关键词批评”在我国的译介传播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主要考察了“关键词批评”在我国的勃兴及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接受和运用状况,探讨其对我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借鉴意义,并指出其面临的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此外,书稿在“绪论”和“结语”中还对“关键词批评”的概念界说、研究范围、研究价值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评说。在研究和撰述的过程中,黄擎注重借鉴并综合运用影响研究、个案研究、计算风格学等方法,在我国近年学术思想变迁的宏阔视野中对“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的批评实践做出了综合研究,这样的研究路径,在思路上是清晰的,在认识上是
透彻的,在学术上是严谨的,对于厘清“关键词批评”的来龙去脉、理论内涵、话语形态,以及梳理和总结“关键词批评”自传入中国之后,国内学界对其的解读理解和实际运用,等等,均具有积极的学术拓展和理论深化意义。
毋庸置疑,“关键词批评”虽然没有成为“昨日黄花”,但已经不是当下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热点、焦点性问题了,这对于追新逐异成癖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关键词批评”在当代文坛上已经销声匿迹、烟消云散了,事实上它已经在晚近20年来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痕,从方法到观念两个层面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体现在当下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问题意识生成、观察点聚焦、切入点选择、分析工具运用、话语表达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发现“关键词批评”的身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词”至今仍然是文学批评理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而从“关键词”入手对传统文化、传统文论进行历史语义学深度研究,以及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研究,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这些都不应该看作是“关键词批评”热点过后的绕梁余音,而应该视为“关键词批评”的本土化之开始。从这一意义上来讲,黄擎领衔撰述的这部著作,正是“关键词批评”热点过后的冷思考,其学理上的缜密、持论上的审慎,以及在思想认知和理论阐释方面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对于当下文学理论批评更加准确有效地运用“关键词批评”这一理论范式和分析工具,对于“关键词批评”的本土化、中国化,均具有积极的推动、深化意义,学术价值确实值得充分重视。
是为序。
党圣元
2017年11月25日于京西北寓所
后 记
本书系我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自选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C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关键词批评’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0YJC751035)、浙江省之江青年人才资助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为G20)最终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定稿而成的,在此向项目立项和结题时的各位匿名评审专家致以真诚的谢意,没有你们的公正评审可能就不会有现在呈现在各位朋友面前的这部著作了。
追溯起我研究“关键词批评”的缘起,得分外感谢蒋述卓、洪治纲和陈建新三位先生。记得在2009年前后,蒋述卓教授、洪治纲教授在策划主编《文学批评教程》,陈建新先生推荐了我参与写作,我负责撰写的内容中有一节就是“关键词批评”。当时,国内关注“关键词批评”的研究者非常少,我也由此对“关键词批评”生发了深入探究的兴趣,并申报了相关课题。在课题申报和后续研究过程中,我参酌了海内外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也有幸得到党圣元、陈思和、张永清、吴秀明、金健人、吴笛、俞忠鑫等我尊敬的师长和龙迪勇教授、杨莉教授、朱惠仙博士、朱首献博士、张玉娟博士、梁慧博士、卢燕飞博士等朋友的大力襄助。
本书的写作思路、框架章节均由我设计,吸纳了陈思和教授、张永清教授的中肯建议。本书写作的分工如下:绪论、第一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结语由我完成,第二章、第六章、附录部分内容的初稿由孟瑞写作,第三章、第五章的初稿由叶沈俏写作,第七章、第十章、附录部分内容的初稿由杨艳写作,全书由我统一修改定稿。由于本人的学养不足,讹误在所难免,尚祈方家不吝赐教。在书稿写作过程中与三位博士生的切磋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学相长,也感激她们和我一起经历这段值得回忆的学术时光。我的学生段廷军、李超、许诚、裘雪琼也帮助查找资料或校对文稿,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若干章节曾经以单篇论文形式在《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中文学术前沿》《文化正义论丛》发表过,其中一些论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在此谨向这些刊物的负责人或责编聂珍钊教授、李玲博士、徐枫博士、刘洋博士、傅守祥教授等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促成本书早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并拨冗为本书作序的党圣元先生,感谢勤勉高效、热心推广学术的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总编辑丁波先生和责任编辑金寒芽女士。
黄 擎
乙酉孟夏于静水斋
黄擎,女,1975年5月出生,浙江义乌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为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曾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以交换教授身份赴韩国岭南大学工作,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剑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习。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时代铭纹深重的话语风貌》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等多部专著,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
绪 论............................................................................................................................1
上 编 生成语境与理论建构
第一章 雷蒙·威廉斯与“关键词批评”的萌生..................................................... 15
一、“关键词批评”与文化研究...............................................................................15
二、“关键词批评”与成人教育...............................................................................26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键词批评”发展检视.................................36
一、“关键词批评”的发展概况与趋势..................................................................36
二、对“关键词批评”精髓的薪火承传.................................................................49
三、“关键词批评”的新变与推进..........................................................................56
第三章 “关键词批评”生成发展的文化语境........................................................ 62
一、对“文化与文明”传统及利维斯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62
二、新左派道路的选择与文化研究范式的催生.............................................. ........67
三、注重语言与文化、社会的关联.........................................................................72
第四章 “关键词批评”的理论形态........................................................................80
一、“关键词批评”的辞书性与反辞书性..............................................................80
二、“关键词批评”的非权威性..............................................................................87
三、“关键词批评”的文论性.................................................................................95
第五章 “关键词批评”的理论特质......................................................................102
一、注重“关键词”钩沉的研究范式........................................................... .........102
二、充满张力的学术思维特质...............................................................................109
下 编 影响研究与价值评析
第六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勃兴.................................................................. 121
一、“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及发展概况.....................................................121
二、“关键词批评”在中国勃兴的原因.................................................................131
第七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状况.............................................. 141
一、“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翻译概况................................................................141
二、中国“关键词批评”的研究现状...................................................................146
三、中国“关键词批评”研究贫弱现状原因探析...............................................160
第八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批评实践中的新变与推进.................................. 165
一、在学科发展及批评实践的流变中考察“关键词”........................................165
二、注重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的趋向...............................................175
三、在编撰体例的突破中彰显文论性...................................................................182
第九章 “关键词批评”可能面临的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 188
一、避免“关键词批评”的霸权化和中心论.......................................................189
二、避免政治视角从“一维”成为“唯一”.......................................................196
三、避免浅表化、快餐化与简单化.......................................................................203
第十章 “关键词批评”对中国文学研究与文论转向的理论启示....................... 208
一、精准把握核心术语...........................................................................................209
二、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217
三、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有效兼顾...................................................................224
结 语.......................................................................................................................229
附 录.......................................................................................................................232
参考文献.................................................................................................................250
后 记.......................................................................................................................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