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从伏羲画卦开始,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想象的概念,而是真实修行过程中体证的真相。以今天儒、墨、道、法、医、兵等各家分开的观点,不能准确地理解《大学》,尤其是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大学》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华文化从伏羲画卦开始,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想象的概念,而是真实修行过程中体证的真相。以今天儒、墨、道、法、医、兵等各家分开的观点,不能准确地理解《大学》,尤其是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大学》的天人合一境界。
或许目前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儒学就是圣人编排出来的一整套道德概念和道德说教,其中未必有实证实修的功夫。其实这是对中国上古以来的道统和学问传承不了解才产生的误解。从原本《大学》(《大学》在宋代被朱熹改动过段落次序)的内涵来说,中国人的修行心法与外用方法都涵盖其中。《大学》开篇就交代了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七种修行次第(知、止、定、静、安、虑、得)和八个纲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这些在中国读书人当中,成为人尽皆知的文化常识,但是,《大学》的真实精神境界却不是人人能够轻易领会体验的,它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证实”。“口头谈禅”和“证入心性”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境界。因此,《大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实修报告,教人自觉觉他而达于觉行圆满,自明明人而致于明理天下,自立立人而臻于圆满至善。
在《大学》的“三纲八目”里面,每一句都体现着知行合一的修证功夫,都要求人的修养达到真实的境地。这些并非仅仅是纸上的概念和空口无凭的说教,而是教给人通过“格物致知”的途径,明白人与世界之间具有的互动关系。
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天地,或者是现代人说的“小宇宙”。人的身体和外面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与自己的意念频率相对应的能量交换。这是中国古人在实修过程当中验证到的真实境界,而不是玄幻的哲学观念。这恰恰符合广义相对论“物质决定时空”的描述:“人”这种物质(生物),决定了自己的时空世界。越是觉悟智慧的人,越能够“解读”能量背后的信息传递。对此怀疑和难以理解的同仁,不妨试着揣摩《庄子·大宗师》篇中,颜回向孔子报告的“坐忘”境界:“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没有经过“颜回三益”式的层层进步,在实际修行上取得可印证的成就,只是背诵文句,这样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儒家学者。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如《礼记》所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这是一样的道理。
医圣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臓”,这说清楚了天地自然存在的五种本质功能和人类生理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天人合一的最精妙、最简单、最明了的表达。天代表时间(时空一体,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空间的时间,也没有离开时间的空间),从天时上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在人身上,一天也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钟永圣,经济学博士,祖籍山东高密。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导师楼宇烈教授),辽宁省首届“写书人”奖获得者,辽宁省委讲师团“美讲师”获得者。2019年10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世界**学会建设工程国际健康智库”专家。出版专著:《论语通解(一)》《黄帝内经选讲》《道德经通解》《管子选讲》《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和《中国经典经济学》等十几部,其中《中国经典经济学》英文版于2016年7月在伦敦面向世界发行。
(一)
《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地位无比重要,作用也无法形容。作者通过自己二十年学习《大学》的经历,结合《易经》传承和《论语》篇目,深刻阐述什么是“人”,什么是“大”以及“学”的重要性。同时作者提出我们的文化要从伏羲女娲开始重新梳理
勉强及格,开讲《大学》
体检结果,有力证明
我的大学,始于《大学》
文化梳理,追溯源头
《易经》传承,《尚书》历法
常行正真,是名为人
《论语》篇目,《大学》道理
无碍为“大”,有碍为“因”
(二)
《大学》之道就是做人之道;《大学》是“一”学,是“中”学,也是“正”学,还是“觉”学;一个觉悟的人就是不离开本位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本篇作者还提出盛世大治的一个规律性启示,以及《大学》思想的来源
《大学》之道,做人之道
“学”字含义,迷人之“道”
连续讲解,培养“大人”
佛家儒家,完全贯通
道术分裂,难以理解
保卫传承,认识本性
《大学》思想,出自何处
《大学》传承,孔门心法
随类化身,仁心成人
(三)
本篇作者通过“颜回三益”,向我们介绍同于大通的境界;同时提醒我们要亲自去体会,不要有分别心,去除妄念,反观内照,这样才能守住天德,补益我们的身体;但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千万不能把“常乐我净”变成“嫦娥奔月”!
颜回三益,同于大通
不分儒道,全是“人家”
不动心性,保持空灵
自觉觉他,内明为要
中国文化,心性之学
借词寻源,返观内照
性觉必明,觉明为咎
归根日静,静日复命
……
(四)
《大学》开篇已经明确表达了一个人修学的路径,本篇中作者通过虚云大师、齐桓公和法达禅师的生动事例阐明了修行的境界、次第和方法,同时引导读者要学会静静观照,去掉我慢心,真修实干,很快就会有所得
(五)
《尚书》是中华上古史的合集,它的格局告诉我们,上古史本身就形成了中华文化自己的传承,所以中华历史绝不是三千七百年!作者提醒我们要找准《大学》的时空位置,厘清历史脉络,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大学》的意义。同时作者提出:心地是修行的唯一场所!
(六)
《大学》对作者影响极大,因此创作中不知不觉融入了《大学》的写法,第一句是主旨,接下来是详细的解释,这便是古文表达的精妙。本篇作者介绍郑钦安祖师《医理真传》的序言,引导我们进入性命双修
(七)
作者把自己阅读中看到的最重要的部分分享给我们,即火神派祖师郑钦安先生《医理真传》中的《乾坤大旨》,这既是做大医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原则指导。本讲作者引导我们体悟天道,乐享天年,并阐明睡不着觉的根本原因
(八)
我们修道不是徒逞口舌,是为了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所以首先保护好自己,身安则道隆。本讲通过君火与相火的解释,阐明养生的关键在养肾,养护好自身的阳气,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九)
中国古文化,平常的席地而坐就是练功。作者教我们静坐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静下来,体会”静日复命“,复命后还要起用——齐家、治国、平天下。本篇作者讲到高尚的原始意义以及上天如何奖励高尚的人,值得每一个人了解
(十)
诗是心纯净之后的语言。作诗的功夫在诗外,也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性天清朗,自然出口成章。本篇作者介绍吉祥卧法,阴阳合一,很舒服地安然入睡作者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事要务本,本位做好,外面随之转化,在本位上就可以顶天立地
(十一)
纵观历史,我们所处的当代,跟《史记》中记载的汉兴六七十年时的社会消费状况很相似,历史真的就像在“轮回”,我们将再一次走上发展的巅峰。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告诫我们:自律者恒自由,青春是用来拼搏的,不是用来挥霍的要在本位上自修、积德、成就
(十二)
一个人要想能够有说服力,就要行不言之教,自己先做到,尤其是作为领导,上行下效,更是如此。本篇作者教我们一个心想事成的心法,并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以及财富的本质。最后提醒我们要当仁不让,为国家去担当,必须有志向,为万世开太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