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周密的《绝妙好词》是一部在词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词选,其编选内容和形式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绝妙好词》“纯乎南宋之总集”, 选词范围限于南宋,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是一部断代词选,就周密的选编意图来说,是为了整理和保存一代故国文献,但对于后世来说则是了解南宋词的范本。第二《绝妙好词》 又是一部体现了流派意识的词选。民国初年的词学家陈匪石说:“周氏在宋末,与梦窗、碧山、玉田诸人皆以凄婉绵丽为主,成一大派别,此书即宗风所在,不合者不录。”《绝妙好词》汇集了风格相近、旨趣相类的词作,因而使此选具有流派之选的性质。第三《绝妙好词》 还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审美主旨的词选,其审美主旨即倡格调雅正,尚协律合谱。 《绝妙好词》在清代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将它作为典范,朱彝尊、厉鹗对《绝妙好词»》都有高度评价,认为此书对清词的中兴产生了推动用。总体来看,《绝妙好词》是南宋 “雅词” 的代表性选本。“南宋序词” 在词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范畴,与 “北宋词” 相对相成,清末词学家陈廷焯说:“北宋词《诗》中之《风》也,南宋词《诗》中之《雅》也??”《绝妙好词》所收之南宋词,颇合文人雅士的口味,但从更广泛的受众来看,不免有难以深解甚至隔膜之处,因而,有必要对 «绝妙好词» 的词作进行译释,不仅要疏通文意,也要通晓意蕴,这部 《绝妙好词》的注译本正是这个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长廊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南宋周密选编的《绝妙好词》为这朵奇葩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和芳香。流传于世的宋代词作有多少呢?唐圭璋先生1940年编著的《全宋词》中,共收有宋代词人1330余家,作品近20000首。目前在我国,不管身属何种阶层,身居于何方,没听过几句宋词的人实属稀少,眼下即使从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口中,你也很容易听到几首宋词的朗诵。那么宋代距今已经一千余年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宋代词作如何能被今人所知晓呢?唐圭璋先生又是从哪里收集到如此众多的宋代词作呢?很明显的道理,唐人无法收集宋代的作品,元、明、清代的文人写不出宋代的词。这要靠宋人去写,去评比、选择、汇编,并把它传下来。除个人作品流传于世外,宋代人编选辑录的宋词选本对这一珍贵、灿烂的中国文化形式的传承功不可没。宋人选编宋词的辑本流传至今影响比较大的有五部:南宋曾慥选编的《乐府雅词》(1155)、黄昇选编的《花庵词选》(1249)、赵闻礼选编的《阳春白雪》(1249)、何士信选编的《草堂诗余》(《四库全书总目题要》认为《草堂诗余》应是宋末书坊编印的,时间应在1195~1200宋庆元年间)以及周密选编的《绝妙好词》(宋末元初)。这五部辑本择词标准不一,各有所长,汇集了宋代各种流派词人的作品,而以《绝妙好词》选词最为精粹,不仅对宋词的传承发展影响很大,鉴赏价值也较高。《绝妙好词》具有三个宋代其他四部辑本无法相比的优势:专业优势、时间优势和对后代词学的艺术影响力。首先,宋人选宋词的五个辑本的选编人中,唯《绝妙好词》的选编者周密的词创作最多,不仅在同时期词人中的名声最大,对音律、词学方面的造诣也比其他几个辑本选编人要深。周密(1232~约1298),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宋末长期客居于临安。德祐年间做过婺州义乌县令,宋亡后隐居,抱节不仕。他工诗词、擅书画,早年曾从南宋音乐家、词家杨缵学习。后与张枢等结盟西湖吟社,定期集会、传觞赋咏,喜与名士及词坛耆宿交游。他是宋末三大词人之一,与王沂孙、张炎齐名。他的词远承周邦彦,近袭姜夔、吴文英,精美清丽、格律谨严。宋亡前多应答之作,以风雅闲情、湖山胜景为主要题材;宋亡后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多咏叹国破家亡的伤痛与悲惋,词风凄咽苍凉。周密的著述极多,诗集有《蜡屐集》、《弁阳诗集》、《草窗韵语》,野史笔记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武林旧事》等,词集有《洲渔笛谱》(又名《草窗词》),存词一百五十多首。作为宋末一派词人的旗手,专业方面的优势自然会体现在其选编词集的质量上。其次,《绝妙好词》在宋人选编宋词的几个辑本中问世最晚,所选全是南宋诸词人的作品,是我国古代词选中最早的一个断代词选本。《绝妙好词》选取词作时宋代已经消亡,时间上的优势让周密能在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中去俯瞰、审视整个宋代词作状况,而后去选取作品,许多名不见史传的宋末词人的作品赖此传之于世。晚清况周颐为此评价:“弁阳翁《绝妙好词》泰半同时侪辈之作,往往以词存人。”《绝妙好词》中虽少有北宋的作品,但南宋时期本是宋词集大成的阶段。选作中不少作者属于“南渡词人”,本身就经历了北宋、南宋间的跨越,且南宋、北宋时间上紧密衔接,北宋词人各个流派的风格自然延续至南宋,并在此阶段繁衍、成熟。因此,问世于元初的《绝妙好词》最有条件完整地体现宋词的艺术特征。可以说《绝妙好词》是宋人对宋词的评价衡量体系的终结者,它为宋词画上了一个时代的句号。再次,《绝妙好词》与宋代其他四个辑本相比对后代词学发展影响力最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后人对宋词风格类别的划分,昭示了宋朝一派词人的审美观念,推动了清代词的中兴。《绝妙好词》问世前没有一个人像周密这样严格按照一定的风格标准去选取作品。其风格上只录其清丽婉约、优美精巧的,与此不相符的一概不录。这固然与周密本人的词学观念和流派倾向有很大关系,但也是词发展至南宋末期文人崇雅风尚的一种客观体现。后人从风格上将词明确地分为婉约、豪放两大类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绝妙好词》的影响,可以说周密的选词为宋词风格流派的划分立下了一个实物标杆。周密选编《绝妙好词》非常偏重格律形式,注重词的结构严谨和字句的规整和发音。《绝妙好词》选作中反映的审美标准,为南宋婉约词打造出了一个规范的框架。南宋以前,词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隋唐流传于民间的“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的曲子词和教坊曲尚不能称作一种正式的文体,自然无法诞生出成熟的词学观。入宋后,晏殊、张先、欧阳修等一批文人承袭五代“花间”余绪,将词引入了文学范畴;柳永、苏轼、秦观、贺铸等文人先后的创作使宋词出现了多种艺术风格;周邦彦可被视为北宋词作的集大成者,至此宋词才基本深化成熟。但北宋虽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词学理论专著却甚少,甚至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选辑本流传后世,可为后人参考借鉴。南宋是宋词百花齐放的时期,辛弃疾、张孝祥、陆游、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人的创作将宋词推于一个最鼎盛的时期。由于词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此阶段有关词学理论的研究者多了起来,如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他们研究词的规律和风格,对应该如何写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周密正是在吸收这些词人的观点上,用选词的具体做法来表达一种词学观,宣扬写词的规范和艺术标准,并以此影响了后代词学发展的趋向。而宋代其他四个辑本则没有一个能如此鲜明地表达出一种艺术审美观念。词至元、明逐渐衰微,在清代又呈现出了中兴的局面,而《绝妙好词》在中兴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提到清代词的中兴不能不提及引执清代词坛牛耳的浙西词派。明代,《草堂诗余》一家独盛,明代毛晋形容《草堂诗余》“凡歌栏酒榭,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乃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伸鱼睨”的情景至清代后继续漫延。浙西词派创始者朱彝尊为革除词坛积弊,开创新的词风,对《草堂诗余》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并推出元明时期一度佚失、后在清初现身的《绝妙好词》为范本。他在《词综》中评价《草堂诗余》所收最下,而称赞《绝妙好词》句琢字练、清醇高雅。一时间兴起了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榜样,以《绝妙好词》为样本的风尚。浙西派中期的代表人物厉鹗对《绝妙好词》更是推崇备至,视其为“词家之准的”。据传乾隆十三年(1748),厉鹗赴京谒选县令途经天津,寓居于查为仁的水西庄,在查家见到《绝妙好词》选本后爱不释手,遂改变行程不再赴京,留下与查氏一起笺注《绝妙好词》,并使其广传于世。朱、厉偏爱《绝妙好词》体现了浙西派的词学理想,他们最终使《绝妙好词》取代了《草堂诗余》在清初词坛上的地位,影响、改变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词风倾向。陈匪石先生说:“清中叶前,以南宋为依本翻印者不止一家,几于家弦户诵,为治宋词者入手之书,风会所趋,直至清末。”以此可见《绝妙好词》在清词中兴中的作用。当然,以南宋婉约词派代言者身份出现的《绝妙好词》有其自身的弊端和局限性。过于注重音律辞藻之美,对现实生活反映较少。其中许多词作只在莺莺燕燕的小圈子里打转,咏月惜花、登山临水、怀人伤思,创作题材较为狭窄,内容稍显空泛。但它认为豪放词忽视词体本身艺术性,易流于粗糙、放率因而拒绝接纳的做法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词毕竟是一种文学艺术,对其声律格式的完美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词”的特有艺术魅力。且《绝妙好词》一书中不少作品对亲情、友情、恋情、离别之情等方面的情感经验、人性阐述和审美观念都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更有一些词作以较感人的形式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气节的称颂,具有进步的思想意义。《绝妙好词》全书7卷,共收南宋词人132家,词作383首。作品按作者的时代先后顺序分卷排列,始于张孝祥(1132),终于仇远(1247),跨度一百余年。自卷一至卷四每卷起首者皆与下一卷相隔二三十年。卷五至卷七多为宋末临安词人群体,其中不少人为周密西湖吟社的同仁。卷中所选词人作品十篇以上的有卢祖皋、姜夔、史达祖、吴文英、李彭老、李莱老和周密本人,都为南宋时期较有名气的婉约派词人。其中姜夔、吴文英最负盛名,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豪放派词人的作品亦有收录,但皆取其婉雅清丽之作。今中州古籍出版社出于普及古代优秀文化的目的,推出《绝妙好词》注译本。鉴于不少词意境深远,值得寻味意会之处颇多,且读者欣赏理解的角度不尽相同,因此笔者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在考虑词的主题和语言逻辑性的前提下,仅译出其字面含义,若有较为晦涩难懂之处,则加以适度的润色和补充,以方便读者阅读。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译文也尽量采用了韵文形式,以体现宋词的古雅。通过这本小书,倘若能对读者欣赏词作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借鉴作用,就深感欣慰了。《绝妙好词》共收词作383首,其中155首带有标题,228首只有词牌无标题。考其不带标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周密选编时词作就无标题。二是流传、转抄过程中遗失。三是周密选编词作和后代转抄词作时因各种原因舍弃了词作标题。我们整理时为方便读者查找、阅读,为无标题词作按照以下六个标准拟出了标题:一、尽量尊重词作原貌,查阅其他选本该词作有标题的予以恢复采用;二、原词作有题序的从题序中提炼出标题;三、仿照宋代词人拟标题习惯以词作创作的事情、地名、对象为题;四、以词作中名句为题;五、以词作主题、寓意为题;六、仿照以词作首句为题。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擅长诗词,作品典雅侬丽、格律严谨。一生著述较丰,有诗词作品《草窗旧事》《绝妙好词》,笔记体著作《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等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