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研究》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协同发展理论等为指导,在揭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与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审视和评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与现实困境,探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人的城镇化”视角,阐释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的机理,最后,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的本质是以城镇化为载体加速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本质上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城镇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引擎,促使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切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回归到服务社会的本质。地方本科院校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本科院校相互关联,相互交融,耦合共进。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既是有效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
本书是基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A880034)而撰写。全书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协同发展理论等为指导,在揭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与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审视和评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与现实困境,探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人的城镇化”视角,阐释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的机理,最后,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本科院校处于共生关系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加快地方本科院校改革转型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同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论文,吸收了许多有益的成果,谨致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的学识和水平所限,错漏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读者不吝赐教。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
(三)地方本科院校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高等教育哲学论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三)协同发展理论
(四)共生理论
第二章 耦合与共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一、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概述
(一)欧美发达国家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二)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二、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
(一)地方本科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经济社会对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支持
(三)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共生
(一)新型城镇化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耦合共生性
第三章 困境与选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一、1999年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发展壮大
(一)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分省统计
(二)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布局分析
(三)我国新增地方本科院校的类型结构
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改革探索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空间不断拓展
(二)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三)充实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提高了科研实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的能力
(五)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管理问题
(二)自身建设问题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四章 借鉴与启示:英、德、美等国应用型高校在城镇化中的改革发展之道
一、英国城镇化中应用型高校的改革发展之道
(一)城镇化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城市大学兴起,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
(三)应用技术学院崛起,精准服务地方和区域发展
二、德国城镇化中应用型高校的改革发展之道
(一)办学定位指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学校与企业界建立了共生共赢的关系
(三)行业协会与高校结成多元治理“共同体
三、美国城镇化中社区学院的改革发展之道
(一)办学植根于社区,服务于社区
(二)人才培养注重适用性和层次性
(三)建立了灵活的生涯发展与衔接教育机制
(四)高度自治,开放办学
四、英、德、美等国应用型高校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一)科学定位,追求特色发展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教融合
(三)重视高校治理能力与办学质量建设
(四)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五章 协同与共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的机理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给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新型城镇化对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引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机理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重构教育目标
(二)农民市民化,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功能多元化
(三)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拓展服务职能
(四)高等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均衡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重心下移
三、地方本科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机理
(一)为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参谋与智囊
(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科技服务
(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担负着保护与传承、推广与创新文化的重任
(四)在新市民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
第六章 目标与路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转型
一、宏观层面:地方本科院校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之生态环境优化
(一)加强对转型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二)加大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经费投入
(三)进一步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自主权
(四)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主导作用
(五)完善转型发展的教育评估
二、中观层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制度重塑
(一)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二)建立完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章程
(三)建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法规制度
(四)建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办学机制
三、微观层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对接新型城镇化,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二)贴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打造高校智库,为新型城镇化解难题、献良策
(四)融入新型城镇化,开展高匹配性社会服务
(五)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简介
(二)转型发展之路
(三)转型发展的成效
(四)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二、百色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简介
(二)转型发展之路
(三)转型发展的成效
(四)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三、衢州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简介
(二)转型发展之路
(三)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