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众读者的飞行入门书
这是一本用通俗语言介绍飞行知识的书籍,书中没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也没有深奥晦涩的航空学知识,以牛顿三大定律为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清晰地解释了飞行原理和构造知识,而且插入了一些关于飞行的趣味性内容,普通读者也能借由本书入门飞行世界。
◎涵盖飞行方方面面的实用指南
本书共有九章,从飞行的基本原理到飞机的构造知识,系统解释了有关飞行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堪称一本实用的飞行知识指南。
◎航空专家经典之作,北航教授精心翻译
本书作者D.F.安德森和S.埃伯哈特均在航空领域有着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分别曾在费米国家加速实验室和波音公司工作。本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尧明副教授翻译。译者不仅严格地把控表述的精准度,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地方,还专门加了注释,以便读者能快速理解。
◎双色印刷,全新编排
本书对原书的版式做了一个重新的编排,增强了图片的视觉感受,从而让读者能够对照飞机实体图片和原理图,轻松理解相关飞行知识。
长久以来,飞行一直是一个相对简单却被广泛研究的现象。然而,其中的许多现象常常被我们误解。例如,在关于飞机是如何产生升力的物理学描述中,大多数都把机翼的截面形状(翼型)作为飞机产生升力的关键因素。这些描述认为,产生升力的原因是由于机翼的上方有凸起,使得相同的气流在机翼上方比下方流动得更快、更远。然而我们都知道,有些飞机可以倒飞,此时机翼的形状倒置,如图I-1 中的“雷鸟”(Thunderbirds)战斗机所示(“雷鸟”战斗机的机翼几乎没有任何厚度),飞机一样可以飞得很好。这与升力主要是由翼型产生的这一说法相冲突。为了反驳这一悖论,一些学者提出了倒飞的飞行状态与正飞不同的理论。然而,事实上,翼型与升力的产生是没有关系的,任何关于升力的产生是依靠翼型的解释都是误导人的。这一说法将在第一章中详细讨论。这里要指出的是,翼型与机翼在巡航速度时的效率和失速特性有关。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三个成功的机翼设计案例,这些例子明显违背了翼型是产生升力的基础这一描述。第一种设计历史悠久,如图I-2 所示,这是一款柯蒂斯(Curtis)1911 D-IV 型飞机。显然,气流流过该机翼顶部和底部的距离相同。然而,这架飞机飞行成功了,而且成为美军在1911 年购买的第二架飞机。
图I-3 所示的是一架特技飞机上的对称翼。该机翼比较厚,而且机翼上部和下部的曲率很大,这使它拥有很好的失速特性并能缓慢飞行。而图I-1中喷气式飞机的机翼虽然也是对称翼,却很薄,这样的机翼使飞机可以快速飞行,但其代价是会使飞机突然进入失速状态。
能够证明升力的产生不是依靠翼型的最后一个例子,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翼型,就是图I-4 所示的惠特科姆超临界翼型(Whitcomb Supercritical Airfoil)[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兰利委员会(Langley SC)(2)-0714]。这种翼型的顶部基本是平坦的,而底部则是弯曲的。显然,这与前述观点中流行翼型的形状相反,但这种翼型正是现代客机机翼设计的基础。
在关于升力产生原因的众多解释中,人们之所以强调翼型的重要性,是基于“流动时间相等”这一原则。这个原则错误地认为,无论气流流过机翼上方还是下方,都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到达机翼后缘。由于气流在机翼上方流动的路程更远,所以其流速必须更快。根据伯努利原理,这样就产生了升力。但现在,我们知道“流动时间相等”这一原则是站不住脚的,“气流流过距离更远,流动速度更快”这一陈述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只是“流动时间相等”原则的一个变体。实际上,“流动时间相等”原则只适用于没有升力的机翼。图I-5所示的是具有升力的机翼周围气流运动状态的模拟情况。显然,机翼上方的气流早于机翼下方的气流到达后缘。事实上,升力越大,机翼上下方气流到达机翼后缘的时间差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通行的对于升力的解释,才开始在小学到专业飞行训练班进行讲授。在这个理论渗入这些飞行指导课之前,教授的关于升力的正确理论都认为升力是一种反作用力。
使人们相信翼型决定了升力的产生的另一个错误论据是,机翼是一个半文氏管的观点。文氏管(见图I-6)是通过限制气流的流动而工作的。随着气流的收缩,气流流动速度加快,就像是用拇指压在花园浇水的橡胶软管末端一样。根据伯努利原理,速度加快导致压力(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力)减小。这种巧妙的装置产生低压以将燃料吸入汽车发动机。关于机翼的争论如下:如果将文氏管的上半部分去掉,剩下的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机翼,如图I-6 所示。问题是——任何学过物理的学生都知道——此图中是不会产生升力的。如果气流水平流入又水平流出,怎么可能会产生垂直方向的力呢?关于这点,我们将在第一章中讨论。
我们写这本书,是为了推翻那些误导人们的以及不正确的理论。本书从分析升力是一种反作用力出发,介绍了升力在物理学上正确的原理。虽然这个原理的基础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对其进行了很大的扩展和补充,用来解释关于飞行的其他方面的现象。
本书主要对飞行现象和航空学原理进行了清晰、直观的描述,并且尽量避免复杂的数学计算。本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大多数内容适用于一般读者,他们只需要具备极少的与飞行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在正文之外,书中有时会插入一些简短的话题,并做出评论,以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这些补充性文字将会呈现在彩色背景上。跳过这些补充性文字,既不会影响正文的连续性,也不会影响对本书的理解,但是它们会使本书更富有趣味性。
第1 章“飞行原理”,是我们研究升力和飞行的切入点。我们相信,这一章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正确的关于升力的物理学描述。和之前已有的描述一样,我们也用牛顿三大定律来解释升力的物理学原理。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从前述的理论逻辑出发,我们用的这种描述可以解释几乎所有关于飞行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关于飞行的知识,而不像以往那样,通常只涉及数学方面的原理和解释。例如,飞机减速时为何要增大机翼的迎角?飞机高速飞行时为何产生升力所需的功率会减少?为何对称的机翼可以应用于飞机上且飞机可以倒飞?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找到答案。
在本书的第一版中,“基本概念”这一章对飞机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做了介绍,为读者和作者展开对飞行和航空的讨论,提供了一套共同的标准。然而,我们发现这章一次性介绍了太多的信息,作为一本普及性的书籍,放在开头显得混乱且没有必要。在本书中,我们将原来的这一章作为附录A 放在书后。如果读者是飞行领域的初学者,应当首先快速翻阅附录A,以作为阅读本书的参考。
本书还增加了两章内容,其中一章是“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找到关于直升机与自转旋翼机的具有可读性的、完整的讨论。写过这一话题的书籍,要么太过强调数学理论,要么太过详细烦琐或者不够完整。比如直升机的功率曲线等话题,就从未有书用物理学术语解释过。
增加的另外一章是对飞机结构的简短讨论。这章主要是向读者简要介绍飞机的构造。
总之,本书是一部用物理学术语直白地介绍飞行原理的完整教程,简单易懂,适合所有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