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自己一个总统任期里的尼克松决定在白宫的主要场所及电话线上安装声控的录音设备。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此事。这一决定的直接结果是超过3700小时的“尼克松录音带”。《尼克松录音带(1971—1972 套装上下册)》内容即根据解密的录音带整理而成。通过这些录音,我们可以知道尼克松在他重要的事关重大国际关系和国内问题的私下谈话中都说了哪些实话——与苏联人的争斗和谈判,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的关系,越南战争,印巴战争,金本位制的终结和总统连任竞选;当然,录音中也包括了尼克松对甘地夫人、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亨利·基辛格和犹太人、同性恋者以及其他人说的“坏话”。《尼克松录音带》是了解美国总统在现实中如何决策以及他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的绝好材料。
40年后,我们几乎已经忘记,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在1972年末正处在他政治生涯的高峰。那一年,他作为总统历史性地使美国与“冷战”时期的敌手们建立了友好关系:首先是中国,然后是苏联。长久以来分裂着美国社会的越南战争也终于看到了尽头。在当年11月的连任竞选投票中,尼克松以520票对17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在普选中也获得了61%的得票。在此之前,这样大的竞选优势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ssevelt)和林登·约翰逊(Lyndon B.Johnson)分别在1936年和1964年的大选中得到过。尽管关于“水门事件”的质疑仍然存在,但这一丑闻在1972年大选中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如尼克松所愿,这次闯入事件当年基本上只是流传在华盛顿环路圈子里的一桩趣闻——直到1973年才出事。
12月14日,在椭圆形办公室休息时,尼克松根据当时的形势谈论过他将为后世留下些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时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鲍勃”.霍尔德曼(H.R“Bob”Haldeman):霍尔德曼:您的第一任期留下了不少好故事。尼克松:应该写本书,就叫《1972》。霍尔德曼:没错。尼克松:这书肯定好得呱呱叫……里面有中国,有俄国,还有5月8日(即莫斯科峰会前夕,他出人意料地决定对河内、海防进行
轰炸和布雷)以及大选。这一年真是精彩极了。我写书时就写这些内容,书名就叫《1972》,结束。
总的来说,这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位37岁的总统第一个任期内最辉煌一年里的国家政策。这“真是精彩极了”的一年内发生的各种事情将会原原本本按照它们在尼克松录音中的样子呈现,没有删改,没有筛选。
整理尼克松的遗产离不开他的录音带,而白宫录音的历史则早得多。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曾命令在椭圆形办公室厚厚的木地板上钻孔,安装录音设备,以记录他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哈里·杜鲁门(HarryTruman)后来继承了这套系统,而且又在桌子台灯的灯罩上安装了一个麦克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上任后安装了一套新系统,其中包括椭圆形办公室内的录音电话。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林登·约翰逊曾使用由美国陆军通信兵部门提供的录音设备,能连续录音数百个小时。
虽然其他总统也同样喜欢录音,但如今因对白宫进行录音而出名的只有尼克松。据我们所知,他之后的总统没有谁像他这样做过。他录音的时长比其他总统们加起来还要多,共约3700个小时。起初,他对录音毫无兴趣。196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后不久,他还要求拆除了林登·约翰逊留下的录音系统。当时笨手笨脚的他不想为电子设备伤脑筋。约翰逊的系统需要专人管理,而且必须每天开关。
两年后,他的主意变了。此时,他的第一个任期已经过半,尼克松发现他之前的总统们从未使用过声控录音技术来记录一切,他想成为第一人。尼克松盘算着,他的白宫录音带将会成为未来撰写回忆录时的宝贵素材。而且,他当时认为既然要留下一份他总统任期内的准确记录,就应该不加筛选地记录一切。肯尼迪所做的——只记录危机时刻,比如古巴导弹危机时的安全理事会会议——在尼克松看来只是装装门面而已。“我认为只记录挑选过的对话将使录音系统的意义完全失去,”尼克松说,“既然录音是为了对我的总统任期有个客观记录,就不该带有这种自私和偏见。我不希望在录音时算计什么时间、录了谁、内容是什么。”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美国知名历史学家,任职于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是多部《纽约时报》畅销榜图书和获奖图书的作者。
卢克·尼切尔,(Luke Nichter),美国著名尼克松录音带研究专家,任职于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
张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著有《美国国务院与中美关系缓和研究(1969-1972)》等,合译《冷战》(John Gaddis著)、《美国、俄国和冷战,1945-2006》(Walter LaFeber著)。
陈长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和冷战国际史,曾在《历史研究》、《美国研究》、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
前言
人名
缩写
第一部分
从录音开始到关于中国问题的声明
(1971年2月-7月)
第二部分
从金本位的崩溃到印巴战争
(1971年8月-12月)
第三部分
筹备峰会与越战升级
(1972年1月-5月)
第四部分
连任之路与越战的结束
(1972年6月-1973年1月)
大事年表
致谢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