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王集是隋唐之交王绩与王勃的文章的节选,二王祖孙相承,开有唐一代文风。王绩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为千古绝唱。本册页是当世书法名家、有名学者、百岁老人姚奠中先生创作的行书作品,手工装裱,收藏价
百岁遐龄,手书佳作,一代国学大师姚奠中书法珍品
此作品行书中略带草体,纵横挥洒,性灵舒张收放自如,潇洒俊朗,一气呵成,整体节奏感很好强。纵观全篇,厚重不失灵秀,含蓄不失遒劲,是姚奠中先生小子行草的代表作之一。苏东坡云:“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这本书艺的确达到了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境界。
姚奠中先生是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招收的七名研究生之一。姚先生终生以弘扬章太炎先生的人格精神与治学精神为己任,肩负振兴民族和承传文化两副重担,守望中国文化之正脉,在国学教育事业和促进很好传统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姚先生学贯古今,通达于文、史、哲领域,一九三六年起辗转苏、皖、渝、黔、云等地各大学,一九五一年秋到山西大学,前后从教七十余年,善教播德,培养出众多英才俊杰,桃李满园。曾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任委员。
姚先生不仅在小学(文字训诂)、经学、诸子、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突出,他的诗书画印也造诣精深,被誉为四绝。其创作的六百多诗词记叙了现当代的历史,抒情写意,春风骀荡,独具风骚,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他的绘画,气韵生动,趣味盎然,潇洒率意;他的篆刻,韵味灵动,力穿金石。其书法艺术造诣尤为世人推崇:行、草、隶、篆兼善,博采北碑和南帖之长,魄力雄强又潇洒清新,高古大气又浑厚典雅。他遍读古今史册,游艺历代墨苑,历经长期的笔墨浸润,将传统学术思想和审美艺术统一,成为现当代书坛守正创新的杰出代表,并获得了中国书协兰亭终身成就奖和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周汝昌先生称姚先生是“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是“学者诗人翰墨师,功深味厚中华境”的通儒。
姚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当代鸿儒。他的人生经历与他的学问修养紧密相连,他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独立、尊严和生命的完整发展。“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是他二十六岁时制定的办学教条,也是他“**”的真实写照。他胸怀天下,善教爱国,很终成就了德艺双馨、高寿圆满的辉煌人生。近世以来,学有专长者,比比皆是,像姚先生如此全面,集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寿星于一身者,实属凤毛麟角。冯其庸先生盛赞:“姚公为当世太炎先生传薪之人,学深且博,四海仰望。姚公之诗得唐宋之音,继遗山之韵;姚公之书,四体皆精,信笔神游,无半点俗气。谓格高韵古,虽传之千百年后亦神光四溢也。况如姚公今逾百岁,稽之史传,可与之相并者,能得几人哉?”二十世纪的百年民族史、文化史、艺术史,在这位百年学人、艺术家身上,熔铸成撼人心魂的一道百年文化景观。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晨,先生于家中端坐安然辞世。等党和人对姚先生表示了悼念,台湾地区国民党荣誉副蒋孝严发来了唁电,山西省稷山县、运城市和省城太原市各界人士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分别召开了追思会。
此为二〇〇三年姚先生写的行书《龙门祖孙二王文诗》册页。二王指唐代的王绩、王勃。王绩为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的弟弟,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归隐。王绩长于诗文,有《王无功文集》行世。《答程道士书》是王绩代表作之一。闻钟抒发了他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以酒自娱,俱任而两忘的心情。王勃是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皆脍炙人口。王绩、王勃祖孙二人,都曾为革除齐梁绮靡文风、开创唐诗新风貌起了重要的作用。姚先生于九十高龄,书写二人诗文,传承先哲风范,赤心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