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 元
丛书名:地球之种di qiu zhi zhong:2
- 作者:(美) 奥克塔维娅·E. 巴特勒著
- 出版时间:2020/8/1
- ISBN:9787545553925
- 出 版 社:天地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712.45
- 页码:3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2032年的一个晴朗午后,在橡子社区郁郁葱葱的橡树下,劳伦写下《地球之种:生命之书》的诗集。
她不知道,一年后,这里将被夷为平地,她会被戴上奴隶项圈,会再次走上流亡之路。
她不知道,“地球之种”的机会即将到来,那个“未来”已来……
※星云奖□佳长篇小说。
※媲美《1984》《使女的故事》的反乌托邦经典之作。
※和《银河帝国》《1984》《云图》共同入围Goodreads美国读者票选史上□佳科幻小说TOP 50。
※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作家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长篇作品首次引进。
※《你一生的故事》作者特德·姜和《雷切帝国》作者安•莱基推崇并追随的写作导师。
※刘宇昆:“巴特勒的《播种者寓言》和《天赋寓言》对人心和人性的洞察与共情达到了幻想小说的。”
※吴岩、刘宇昆、奥普拉、约翰·格林、尼迪·奥科拉弗、N·K·杰米辛 高度赞誉。
※纽约公共图书馆建馆125周年评选□受喜爱的125本图书,科幻小说有7本入选,其中之一就是《播种者寓言》。
※《播种者寓言》和《天赋寓言》都已被改编为图像小说和音乐剧,音乐剧已在全球巡演。
※本书入选《奥普拉:每个人都应该读的20本反乌托邦小说》。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三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获得者吴岩为本书作序。
序言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吴岩
1994年美国科幻研究会在芝加哥旁边的帕拉辛召开会议,会议邀请的两个嘉宾中有一个黑人,名字叫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那时我刚到美国不久,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大学教书,有机会能到这么大的地方参加这种大会,挺高兴的。我记得当时到会的大人物挺多,其中有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他的太太贝蒂,日本的巽孝之和他的太太小谷真理等。但□有意思的还是去听巴特勒演讲。说实在的,那个年代美国还没有大范围的实现民族多元化,科幻小说还是白人的天地,女性介入了不少,但黑人几乎没有。黑人女性能作为会议的嘉宾被邀请,真的是让我感到震撼。我记得她的演讲主要还是围绕女性经验和黑人经验的。她在那样的时间和那样的地点做那样的一次演讲,让我对美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感到有意思。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1947年出生于加州的帕萨迪纳。在她童年时代她的鞋匠父亲就已经去世,她是有色人种,加上个性害羞,还有轻微的阅读障碍,这些状态一叠加,她差不多就已经在人生起跑线上落后于许多常人了。但她没有放弃!母亲在艰苦的状态下抚养了她,还发现了她对阅读的喜好。于是,图书馆成了她常常去的地方。正是在那里,她发现了海因莱茵、克拉克和赫伯特的作品,科幻成为她的终生爱好。但这还不够,她还要自己写作。
做这件事情谈何容易?科幻既不是女人的天地,也不是黑人的天地。巴特勒却用自己的天才和努力证明,她可以给社会思潮一个否定,只要有爱好和天赋。她想好了,只给这三类人写书,就已经获得了读者。哪三类?黑人,女性主义者,科幻迷!不要奢望太多,只要心心相印。
1984年,巴特勒的创作开始丰收,《语音》获得雨果奖,《血孩子》甚至兼收了雨果奖和星云奖。到20世纪80年代末,她已经发表了“莉莉丝的孩子”三部曲,即《破晓》(1987年)、《成年礼》(1988年)和《成熟》(1989年)。三部曲让她收获了更多赞扬。于是,她开始了一个更庞大的六卷本系列寓言的写作。十分可惜的是,到她突然去世,只有两本发表,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播种者寓言》(1993年)和《天赋寓言》(1998年)。
《播种者寓言》作为一个庞大系列的开场,充满了令人诧异和恐惧的画面。作品中有一本启示录式的著作,称为《地球之种:生命之书》。这部著作被写成一本宗教的圣经,而这个宗教的信仰,就是“上帝即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宗教?因为在那个年代(21 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发现,虽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火星,但地球上却变得异常混乱。于是,叫喊着要放弃太空的声音甚嚣尘上,而这本圣经,号召人们必须继续致力于扎根星际,因为那里才是人类的归宿。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024年。此时,□后一个航天员的尸体正从火星被运回地球。地球则正在走向明显的衰败。在美国,政府虽然仍存在,但社会道德沦丧,自由葬送了秩序,主人公必须建立起小社区才能抵抗外部的无恶不作。但社区保护不了他们,孤岛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女性,她母亲在怀她的时候服用了某种药物,这导致她有一种超共感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周围人身上的感受会传到她的身上。这样,不但被人欺负是一种痛苦,反抗对方,导致对方恐惧和受伤的痛苦同样也会复制到她的身上。也就是说,如果你对欺负你的人仇恨到了极点,想要放火烧死他,那么你也会感到灼烧的痛苦。崩坏的社会加上这种超共感的存在,你大概知道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了吧?
见到巴特勒之后,我就一直希望并等待着能有一天看到她的作品在中国出版。幸好,短篇小说《血孩子》在2007年被翻译成中文发表在《世界科幻博览》上。我看到之后,马上拿下来当成了科幻课程的教材。故事中的外星人把人类的母亲和男孩子圈养起来,在男孩子身上下蛋繁殖。母亲为了保护孩子,不得不跟外星人住在一起。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物种关系,要多□□有多□□。每每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心中都是紧紧的。我跟学生说的是,这种作品,看着是温情中有恐怖,恐怖中有温情。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要回到作者作为女性和黑人的双重身份中去寻找?反正我是这么看的。因为唯有体验到这种双重压迫的人,才能对痛苦和恐惧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为此,我还把这些写进了我的《科幻文学论纲》。
有评论说,巴特勒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种学跟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特别一致。我则认为,她的社会寓言性可能强于科学预言。这不,特朗普竞选打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一下子就让人们想到了这个系列小说中的那个总统候选人,他们提出的差不多是一样的口号。而且,故事中的总统上台后想做的事就是终止太空探索、放弃宗教自由,思想脉络也跟当前的总统如出一辙。难怪这几年好多报刊都说,巴特勒是个有远见的未来学者。
巴特勒的小说对美国和世界科幻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想想看,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饥饿游戏》和《分歧者》,但巴特勒创造的就是这样的主题。巴特勒勇敢闯入白人男性作家的领地,带动了许多女性和黑人作家投入科幻创作,今天,至少有三十位黑人作家活跃在科幻领域,有些人获得了巨大的认可,N.K.杰米辛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种被称为“非洲未来主义”的写作风格正在诞生。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觉,过去那种把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社会分解成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也有人管它叫恶托邦或敌托邦)的做法,也不一定能穷尽未来所有的可能。《播种者寓言》中的这种基于现实却无限崩溃的未来设想,是区别于上面两个类型的第三种类型,因为乌托邦基于人们的美好期待,反乌托邦或者恶托邦、敌托邦基于人们的期待走向了反面,以为是好的,结果却是坏的。这本小说中的未来,却是基于现实,只不过是逐渐走向崩坏的现实,但这点又跟福科的异托邦不同,异托邦是我们周围的飞地,崩坏托邦呢,在时间的前方!
巴特勒的生活随着写作有所改善。1995年她作为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个作家,开始了比较安稳的写作生活。为此,她离开了南加州,离开了小说中反复写过的那个地区。她是那种勤奋的作者,每天起得很早,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但好景不长,跟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预见到的死亡一样,在巴特勒五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出门摔倒,碰到了头。有人说是因为脑血栓,反正她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六部曲没有完成,留下的只是一些充满想象力的片段。
我至今仍然记得1994年那次跟她见面并赠送她《科幻世界》杂志的情景。我记得当时她问我何时能来中国。我说只要她的作品在中国发表了,邀请就会随之到来!
现在,二十五年过去了。她的愿望已经变成遗愿。好在有耿辉兄的认真翻译,我们才得以见到作品的原貌。但是,读者再也见不到巴特勒那高大壮实的身材、充满关切的表情了。斯人已去,创作犹在。故事中人类奔赴太空、扎根宇宙的宏大愿望,那想要放弃狭隘的孤岛心态、走向人类大同的向往,是否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获得真正的推进?虽然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但我觉得“上帝即改变”的说法是没错的,这句话巧妙地把进化论跟神创论结合在一起,讲出了制衡退化的□好方法。
只是,我们还来得及吗?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