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发展,从大的范围来看,可分成北宋词与南宋词。依据创作模式的转移与词风的嬗变,北宋词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创作时期。首先是晏殊、欧阳修词风盛行的小令繁荣期。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与唐末五代大不同就是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第二是柳永词风崛起的慢词兴起期。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使他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他大量创作和运用慢词形式,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他汲取民间文学营养,创立了俚俗词派。第三是苏轼词风暂露头角的豪放词创作期。苏轼将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入词的创作领域,追求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词中往往以自我为抒情主人公,突出自我的主观情绪,表现个体的心灵矛盾,清雄旷达。苏轼成为北宋词坛具变革精神的词人。第四是清真词风风靡一时的词律规范期。
宋词向来与唐诗相提并论。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绚丽多姿的百花园里另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悄悄地在民间萌芽生长,于花前月下文人歌伎的诗酒宴会之间汲取着芬芳的养分,日益滋润成熟,终于成为一种可以与唐诗分庭抗礼的新的抒情格律诗体。它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侧重于个人的享乐私生活,突出表现抒情主体享受人生过程中的细腻感官感受、幽隐心灵体验、曲折情感历程,形成“言情”与“侧艳”的文学特征。其间,又不乏天才作家“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的随意挥洒淋漓。唐圭璋先生编篡的《全宋词》共计辑录两宋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约二万首。孔凡礼先生又编得《全宋词补辑》,增收词人一百余家,词作四百三十余首。
词这种独特的抒情诗体式,最初是配合隋唐之际新兴的音乐——燕乐歌唱的歌词。其特点是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调,而且“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不能随意增减变换。词的格律变化繁富但又十分严格。根据词的不同侧面特征,它又有许多别名,如曲子词、乐府、乐章、歌曲、琴趣、长短句、诗余等等。词的最初创作大都活跃在中下层文人之间或民间,1900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二八八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到了中唐,填词的文人逐渐多起来了,其中著名的有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刘禹锡在洛阳时以《忆江南》词调相唱和,并自注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依曲拍为句”的提出,总结了唐代配乐填词的经验,把词的写作自觉地提高到依声填词的新阶段。晚唐五代,出现了词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涌现出“花间词人”、“南唐词人”两个优秀创作群体。宋以前词人的系列努力,已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词的发展,从大的范围来看,可分成北宋词与南宋词。依据创作模式的转移与词风的嬗变,北宋词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创作时期。第一是晏殊、欧阳修词风盛行的小令繁荣期。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与唐末五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第二是柳永词风崛起的慢词兴起期。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使他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他大量创作和运用慢词形式,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他汲取民间文学营养,创立了俚俗词派。第三是苏轼词风暂露头角的豪放词创作期。苏轼将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入词的创作领域,追求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词中往往以自我为抒情主人公,突出自我的主观情绪,表现个体的心灵矛盾,清雄旷达。苏轼成为北宋词坛最具变革精神的词人。第四是清真词风风靡一时的词律规范期。
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作者曾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宋词三百首》《宋词解读》《宋词入门》《宋词说宋史》《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宋代文史考论》《范仲淹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宋代科举资料长编》等多部专著。作者现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引言
第一章 宋词的价值
第一节 佳人檀板唱艳曲
第二节 道是无情却有情
第二章 北宋词
第一节 晏欧词风
第二节 柳永词风
第三节 苏轼词风
第四节 清真词风
第三章 南宋词
第一节 易安词风
第二节 稼轩词风
第三节 南宋风雅词人
结束语 两宋词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