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时代开始了。
全球联机协作的人工智能,将构筑一个深度改变人类生活的“人工智能网络”。
在人工智能网络化时代,我们将面临不可预测和控制的风险。我们的社会是否已为迎接迎接这一切做好准备?
科幻小说与生活的边界即将模糊,“电车难题”不再是脑海中单纯的思想实验。
人工智能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数据下无处不在的“人物侧写”,还有“责任的空白”“数字污名”“就业难民”等全新社会问题,是否会催生新的歧视与压迫?
……
面对可能出现的伦理难题和社会风险,我们当下又能做些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日本信息学界、法学界、社会学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多位前沿学者从国际化、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通过“情景设定”的方式,对人工智能网络化时代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了预演,并在社会政策和法律应对层面,提出了精彩的建议。
★ AI网络化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测的重大变化,我们是否做好了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准备?
★ 日本信息学、法学、社会学、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前沿学者,关于人类如何与AI共生进行跨界对话,在社会治理和法律制度层面提出务实的对策建议。
★ 深度讨论智联社会的隐私与伦理、信息安全、AI开发准则、政治参与、知识产权、劳动就业等核心问题。
★ 全球视角,横向比较美国、欧洲、日本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提供多国经验。
★ 通过情景设定实例和“思想实验”,将读者代入未来的预设场景,尝试回答文学作品、电影和游戏中的经典问题:在AI网络化时代,人类如何做才能既利用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又保护人类的基本利益?
★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作序,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多位学者联合推荐。
福田雅树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学际信息学博士。曾任总务省信息通信政策研究所调查研究部部长,现任大阪大学社会技术共创研究中心教授(副所长),兼任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教授。
林秀弥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法学博士。现任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教授、总务省电波监理审议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合作会员。
成原慧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学际信息学府博士课程结业。现任九州大学法学研究院副教授、理化学研究所革新智能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宋爱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庆应义塾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部分总论
“AI网络化”及其治理:从法律、政策的视角思考“智联社会”
一背景
二 AI网络化
三 AI网络化的治理
四结语
【座谈会】AI网络化的影响及风险:情景分析的意义
一引言
二为什么要做“情景分析”
三 AI网络化的风险
四如何应对AI网络化的风险
五风险传播:如何制造“场域”
六如何与AI共生:“立人设”和“公开设计思想”
七结语:多角度的社会状态构想
第二部分 研究开发
AI研究开发的原则和方针
一引言
二 AI的技术发展与网络化带来的便利、益处及风险
三欧美对AI研究开发原则、方针的讨论
四面向国际讨论的AI开发指南
五结语
【座谈会】AI、机器人研究开发的伦理与法律
一引言
二 AI研究开发中的伦理问题
三 AI研究开发中的法律问题
四控制的重要性:对“自主型”AI的出现进行预测
五如何对AI研究开发进行治理
六结语
第三部分 数据、信息、知识的流通及使用
今后立足于AI及大数据的竞争政策
一引言
二 AI网络的协作与竞争
三数据集中:现在正在产生的问题
四大数据、AI与竞争法
五今后的课题
AI网络化与知识产权
一正在扩张的AI内容生产
二可预想的社会影响
三 AI知识产权问题的未来走向
四结语
第四部分 隐私与安全
对传统的隐私理论产生的影响
一引言
二传统的隐私权
三传统的隐私权与AI
四 AI的发展与隐私保护
五结语
使用AI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的课题
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的课题
二可预想的企业回答
三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四基于修正案的讨论事项
五 AI与涉及个人信息处理企业的义务
六残留课题:人物侧写
AI网络社会中安全问题的诸多侧面
一 AI网络化时代的安全与法律
二 AI网络化对安全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第五部分 AI网络时代中的社会基本准则
AI网络时代的制造物责任法
一自动驾驶汽车的“衍生型电车难题”:事例1的解说
二“责任的空白”:事例2的解说
三结语
AI网络时代的刑事法律
一引言
二自动驾驶汽车与过失犯罪
三自动驾驶汽车与生命权之间的两难境况
四结语
AI网络与政治参与、政策制定
一 AI与政治领域的匹配度
二 AI与政治参与
三国际化与技术性担忧
四共生的条件
第六部分 AI网络时代的人类
AI与“尊重个人”
一引言
二基于集团属性的歧视
三数字污名与血
四“尊重个人”原则将会被如何侵蚀?
五结语
人格与责任:来自不属于人者的诘问
一近代的法律体系与责任
二 AI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三遗留问题
变化的雇佣环境与劳动法:如果穿越到2025年
一职场的智能化
二高度化的ICT
三数字化的冲击
四非雇佣劳动
五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