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本书是关于文天祥的一生的传记,以文天祥的生平为轴,勾沉轶闻逸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雅俗兼融,可读性强,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悲壮的、令人可敬可佩的民族英雄的艺术形象。
三年前的冬季,我住在青岛的湖光山色小区,在新先生住在隔壁的鲁信长春花园。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其父是位德高望重的中医教授。在新先生子承父业,医学院毕业后,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病救人。在行医的同时亦喜爱古典诗词,还出版了文集《医者笔耕录》。有一次,我们边品尝崂山的新茶,边谈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彼此便有了共同话题。
少年时,历史老师曾在课堂上朗诵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虽然对全诗的理解肤浅,但却记住了最后两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时也记住了文天祥这个名字!
当我提出撰写这位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时,他便欣然同意了。于是便分头收集历史资料,探讨人物形象及情节安排,甚至具体讨论了每一章的内容和标题。全书由在新执笔,我负责取舍把关和文字润色的功课。在新是位拼命三郎,他不但废寝忘食地敲击着键盘,还在浩瀚的资料中去伪存真,核对人物的姓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等。初稿写完之后,又在外孙的陪同下,行程万里去了江西、广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还上门拜访了文天祥的后人。他数易其稿,终于付梓出版,可谓苦乐皆在其中。
文天祥被俘押到元大都燕京,囚禁在兵马司的土牢中达三年之久,受尽非人折磨,但他仍不屈服。忽必烈给他两种选择:其一是授为宰相、枢密使,其二是斩于刑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就义的前夕,文天祥将一首《自赞》藏在衣带中得以保存下来:
孔曰成仁,孟日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次日被押赴柴市刑场,他索来纸笔,挥笔写下两首七律之后,掷笔于地,面南而拜。他的一腔热血溅红了柴市大街!
文天祥在700多年前吟哦于囚牢中的《正气歌》,共60句、300字,其诗气势磅礴,震天撼地,对当时、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屈原在《远游》中所咏唱“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作由”,是异曲同工。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高度升华,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正气歌》的余韵中,我仿佛看到方志敏、杨靖宇、张自忠、赵一曼、黄继光等后来之人,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血肉之躯,在中华大地上矗立起的丰碑,立于天地之间,光照日月星辰。
史在新,男,1943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山东省莱州市。
1963年毕业于青岛二中,1969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中西医结合服务于城乡内科临床。
行医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出版《史道生医集》《糖尿病三字经》。
青岛阜外医院退休后,出版《医者笔耕录》,记录了其家族史、行医心得、旅美见闻以及个人诗词等。
刘敬堂,出生于1937年,笔名崂子,青岛人,湖北省鄂州市原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鄂州文艺》主编。曾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600余万字。
小说《迷路》曾获全国短篇文学征文一等奖,散文《春满鄂城》曾编入湖北省中学语文课本。已出版散文集《海之恋》《西山采灵芝》《幽兰若故人》;短篇小说集《海之心》;中篇小说集《野人之谜》;长篇小说(含合著)《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柳如是传》《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传》《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李煜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传》《苏东坡别传》《辛亥忠魂彭楚藩》《名相晏婴》《孙权别传》《非常追杀》等。
第一章
正在苦读的少年并不知道,蒙古高原的野狼已经露
出了獠牙。
第二章
江西来的那个愣头青,竟然考中了头名状元!
第三章
高中者戴花跨马,落榜人投湖自尽;父亲病故,新状元扶灵回乡。
第四章
既黑又丑的“灰姑”竟成了六宫之主;她的经历就是一出精彩的连续剧!
第五章
原来古代也有“四人帮”!南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中了。
第六章
刚踏上仕途,因一篇《己未上皇帝书》,成了仙都观的祠禄;官家赏赐的那只金碗,成了大龄青年的结婚聘礼。
第七章
斩了杀人真凶,判了失职官员,上任两个月就被罢免了官职!
第八章
起用,罢免,再起用,再罢免;对弈,悟道,操琴,吟诗,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九章
贾似道养的蟋蟀,蹦到了官家的龙须上!钓鱼城抛出的石块,将杀人魔王击落在马下。
第十章
奉命镇压了农民起义,以其首领头颅向上司报了战功,是功是过?
第十一章
鲁港兵败,贾似道被人活活锤死!太皇太后哀诏,文天祥奋起勤王。
第十二章
只当了一天丞相,就被扣留在敌营;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看到了大海。
第十三章
振臂一呼,八方志士响应;小石桥旁边的双烈庙,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第十四章
突围路上,假文天祥救了真文天祥;虽然躲过三次劫难,却被叛徒出卖了!
第十五章
一首《过零丁洋》,成为千古绝唱;在崖山之战时,十万军民或站着战死,或投海殉国!
第十六章
北行途中,怀古思今;壮士赴难,放歌相伴。
第十七章
大狱是战场,不惧软硬兼施,更显英雄本色;一曲《胡笳曲》从燕京传遍天下。
第十八章
真金不怕火炼,气节可与春秋长存。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