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业从事软件系统开发及网络通信工作5年后,我于2005年加入上海用友幅驰信息咨询公司,这是一家日本东证一部上市公司Future Architecture信息咨询与中国用友软件工程(现更名为瑞友科技)合资的公司,公司副董事长碓井诚曾担任日本7-ELEVEn [1]①常务董事信息本部长,构建了全球最领先的信息系统,并创立了“IT经营论”,在7-ELEVEn工作25年后加入日本Future Architecture并担任副社长。在惊叹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成为日本新经营之神后,我深感中国零售业与日本零售业的巨大差距,立志要将7-ELEVEn零售方式及IT经营论在中国进行推广。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时5年耗资500万美元研究全球制造业后,发现日本丰田汽车运营效率最高,便将丰田汽车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并研发出“精益思想”,总结出五项原则:“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尽善尽美”。我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零售总裁班老师,受此启发后发现全球零售业中以日本7-ELEVEn运营效率最高,崇光&西武百货、伊藤洋华堂、优衣库、无印良品、丹尼斯餐饮等都在学习7-ELEVEn经营哲学,后来我历时20年深入研究制造型零售业管理架构,最终将日本7-ELEVEn零售方式定名为“精益零售”,并研发出“精益零售运营体系”,也是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精益零售并非精益求精的意思,也并非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丰田汽车精益生产或精益思想的延续,麻省理工学院认为日本人并未将丰田汽车生产方式上升到理论高度,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的“精益思想”。我的研究起源于碓井诚“IT经营论”,即人+ IT驱动业务创新。但2005年我所在的用友幅驰信息咨询公司为几家零售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后,企业并未从战略、业务、IT上进行有效变革与落地实施,于是我在反思,IT经营咨询无法落地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才明白中国零售业与日本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日本零售业已经进入制造型零售业了,即以原创商品和服务开发为中心,只服务特定人群,而中国零售业还停留在采买商品的模式,以顾客喜好为中心采购无边际商品,虽然中国互联网、电商比日本发达,但仅仅是从实体渠道转移到电商渠道,商品本身的原创开发并没有重视起来。
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也极为薄弱,大多只是完成了进、销、存业务的单据电子化,或者只是重视快递外卖、会员营销端的新零售信息化,而对围绕原创商品开发的信息化极不重视。中国零售业本身的原创商品开发能力几乎是缺失的,这是由于中国零售业过去赚钱的方式比较容易,不需要原创商品开发,只要收供应商进场费、陈列费、促销费等各种费用也会活得很好。因此,对于IT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战略不重视。这也导致了中国零售业IT服务商普遍过得不太好。其实不只是零售业,中国几乎所有行业的IT服务商日子都不是太好过,这也是中国并没有出现企业级IT服务巨头的原因。
国外有IBM、HP、埃森哲、德勤、毕博、NEC、富士通等IT咨询及技术服务巨头,还有微软、SAP、Oracle等基础设施软件商,原因是国外的大型企业基本是科技型企业,如沃尔玛、亚马逊等,背后是长期服务的管理咨询及IT服务公司。日本7-ELEVEn背后也是野村综研、NEC等长期合作的管理咨询及IT专业服务公司,而不是阶段性项目合作模式。可喜的是,2019年的乌镇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面向个人的消费互联网转向了面向企业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企业必答题。如果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不到位,也是无法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或者说只是完成了营销端等局部数字化,无法完成商品端等整体数字化。
在明白中国零售业与日本零售业真正的差距后,我停下了IT经营咨询的业务,转而潜心研究制造型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架构等。我开启了寻找中国制造型零售业之旅,最终发现中国只有服装零售业、餐饮业和化妆品业才有成为制造型零售业的潜力,而超市业、便利店业普遍还是以采买模式为主。在管理咨询项目中,我发现中国零售业最大短板并非是IT,而是管理体系,特别是团队MD(Merchandising,商品销售规划)商品开发、督导运营、供应链等管理架构不完善,因而催生了我要研发一套以制造型零售业管理架构为原型的精益零售运营体系。
我在2014年成立上海碓胤咨询研究机构,目的在于推广碓井诚“IT经营论”和我自己创立的精益零售运营体系,定位是一家从0到1的原创管理理论研究机构,而非从1到100的商业咨询公司,因为我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上,而不是花在带团队去赚更多的管理咨询费上。在中国,并不缺少我成为有钱人后对中国的消费贡献,但一定缺少我这样一个原创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者。
为了研究精益零售思想不只适用于超市行业,也适用于服装业、餐饮业、专卖业等其他行业,我历时20年深入研究了服装业、餐饮业、专卖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在非超市行业做管理咨询的时间远远超过在便利店、超市行业的时间,尤其在服装行业的研究时间是最长的,因为7-ELEVEn的团队MD商品开发体系在日本优衣库、无印良品的活用经验值得中国服装零售、其他零售行业学习借鉴。而服装零售业才是真正的制造型零售业,可以说精益零售运营体系是围绕制造型零售业展开的。
精益零售转型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在传统实体零售业扎根多年的零售企业转型,二是在互联网电商行业扎根多年的零售业转型。前者擅长的是实体零售经营,如永辉超市,而后者擅长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如盒马鲜生,而日本7-ELEVEn恰是二者兼具,可谓是精益零售企业之王。永辉超市学习了7-ELEVEn的OFC(Operation Field Counselor)督导运营思想,而盒马鲜生学习了7-ELEVEn的科技创新思想(盒马鲜生CEO侯毅于2004年在上海可的便利店担任物流总监时,碓井诚正为上海可的便利店提供管理咨询)。假以时日,二者都会转型为精益零售企业。
传统零售业虽然有多年的经验,但积累的并非以原创商品开发为核心的制造型零售经验,而新零售企业取消了供应商的进场费,开始关注原创商品的开发,已经在转型为制造型零售业的路上了。在以原创商品开发为标志的制造型零售业转型上,新零售企业与传统零售业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在2017年给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提供战略、业务与IT咨询时导入了52周MD协同商品计划,我在2015年邀请优衣库MD专家为热风鞋服导入52周MD计划。超市业的MD计划比服装业晚,则因为中国超市业是采购中介平台模式,而服装零售业是制造型零售模式。制订52周MD协同商品计划的真正目的是发现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即便外界事物表面上是变化的,但本质上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江山易改”,顾客需求“本性难移”,分析顾客的历史消费数据只能发现过去已知的顾客需求,不能探索未知需求,只有掌握52周顾客生活行事历,掌握了顾客的消费习惯,不断地假设—验证,才能创造出顾客未来需求。精益生产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而精益零售核心思想是应对变化、创造需求,从而能提前针对新需求开发匹配的新商品。
中国零售企业虽然打败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的零售经营管理能力超越了外资零售企业,而只能说明他们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在商品开发上占了本地化的优势,如果让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去美国、日本开店,就不一定是美国沃尔玛、日本伊藤洋华堂的对手了。另外,中国零售业也从未打败过成都伊藤洋华堂、7-ELEVEn、全家、罗森、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制造型零售企业,而沃尔玛、家乐福属于中介平台型零售业而非制造型零售业。中国零售业走向世界去开店的重任,最有可能落在制造型零售企业上。
中国的新零售企业目前去美国、日本开店仍然没有优势,因为美国、日本的人工成本高、外卖成本高,新零售的外卖优势在美国、日本荡然无存,但新零售企业在美国、日本开店所用的IT系统可以复用中国总部的系统,中国IT人才的成本要低于美国、日本,新零售的IT技术优势就要远远大于美国、日本零售业。此外,新零售也要学习精益零售运营体系,真正转型为制造型零售业,依靠原创商品及服务开发而非IT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精益零售理论正是为了中国未来零售业真正获得去美国、日本开店的竞争优势而研发,我也期待着中国零售企业去美国、日本开店,就像Costco、7-ELEVEn那样,而不只是像目前实体零售、互联网电商、新零售彼此间销售渠道转移的内斗。
日本工匠精神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鲁班;丰田精益生产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学习的“君子豹变”出自《周易》;7-ELEVEn的“假设—验证”思想出自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帮助日本建立的PDCA计划管理体系,跟《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的意思相近。中国古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与智慧,中国零售业也不必照搬国外零售模式,而精益零售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中国很少有原创管理理论,美国却有大量原创管理理论,涌现出泰勒、德鲁克、戴明等管理大师,而日本也有大野耐一、野中郁次郎、大前研一等管理大师,这与美国、日本较早进入工业社会有关,而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才40多年。目前,精益零售正在创造性地学习如何中西结合,博采众长形成中国原创的管理理论,并且仍在持续改进之中!
[1]①7-ELEVEn是该公司的商标,本书统一书写为7-ELEVEn。
第一章 精益零售理论:以7-ELEVEn为原型
精益零售起源:从精益生产到精益零售 / 02
精益零售三大支柱:零售经营的哲学思想 / 09
门店管理四个要素:培养独立经营的商人店长 / 22
精益零售五项原则:颠覆零售业的思维方式 / 30
精益零售运营体系:战略、业务、科技协同 / 45
第二章 精益零售运营体系:应对变化、创造需求
Step1 意识改革: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 52
Step2 商业模式:制造型零售业时代来临 / 56
Step3 战略定位:原创商品开发就是差异化战略 / 70
Step4 组织变革:应对变化的组织架构 / 85
Step5 管理架构:以52周MD业务为支撑 / 100
Step6 流程优化:业务、系统、数据三流合一 / 113
Step7 IT经营:人+IT驱动业务创新 / 124
Step8 科技驱动:基于科技驱动的创新方式 / 137
Step9 精益零售文化:让假设—验证成为公司文化 / 147
第三章 精益零售案例研究:打破行业的边界
超市零售行业: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 / 158
服装零售行业:中赛巴布豆童装 / 167
专卖零售行业:植物医生化妆品 / 173
餐饮零售行业:味多美烘焙 / 17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