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塞尔的意义理论是当代分析哲学的一项新成就,其论域超越了语言哲学。塞尔凭借对意义理论的分析,在语言、心灵和社会之间架起了贯通桥梁。使用言语行为、行动、意向性、无情性事实,制度性事实等不多的基础概念,塞尔将以前哲学中謷牙诘屈的概念表达得很好清晰。塞尔建构的意义理论,不仅覆盖了传统语言哲学中的指称、真理和言语行为问题,还将意义推向了意向性和社会实在建构的层次。一方面塞尔把言语行为与行动(action)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把语言的规则与制度性事实嫁接起来。由技术手段、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构成的塞尔的意义理论体系,有些结论需要我们仔细辨析、佐证或捍卫,有些则需要我们探明存在的疏漏或瑕疵,并进一步予以纠正或补充。
胡光远(1975—),男,河南省鹿邑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自然辩证法协会会员、河南省逻辑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逻辑哲学。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逻辑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等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厅级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省部和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目\t录
概论\t1
引论:以多维度的视域研究塞尔的意义理论\t6
章\t言语行为的意义论\t16
节 从奥斯汀的工作谈起\t16
第二节 塞尔论以言行事行为\t28
第三节 论字面意义\t37
第四节 意义和言语行为\t46
第二章\t言语行为和行动\t57
节 塞尔论行动\t57
第二节 从行动到言语行为:交流意向\t68
第三节 言语行为和其他行动的区分条件\t74
第三章\t言语行为的意向性\t80
节 意向性的心理状态\t80
第二节 意义意向的结构\t88
第三节 言语行为的意向\t97
第四节 对意义与意向性关系的思考\t108
第四章\t语言与制度性实在\t115
节 语言的制度基础\t115
第二节 从制度的逻辑结构看\t124
第三节 从功能的角度看\t135
第五章\t意义、指称和真理\t143
节 对意义的辩护\t144
第二节 塞尔论专名\t157
第三节 描述语的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t167
第四节 真理:对塞尔符合论的再思考\t184
第六章\t塞尔的形上思想探析\t198
节 塞尔思想的原子论倾向\t198
第二节 对塞尔的方法论批判\t212
参考文献\t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