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物质所展现的四个方面:物质元素或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宇宙与物质起源;物质技术或物质的使用及转化;关于物质生命及其未知起源,或精神与物质间的关系。以上诸多物质论述并非意指不同种类物质,而是着重阐述涉及物质的诸多不同观点,并围绕以上四个主题展开特定的哲学问题。
研究物质的性质、发掘其潜能,并探寻物质演变及其多样性背后所隐藏的决定性力量,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的首要目标。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对物质之谜的探求都从未停歇。对物质的不懈探究,试图定义并归纳阐明其未知的努力相互融合、凝结,最终催生并滋养着介于科学与哲学二者之间的交叉领域。这种灿烂而恒久的成果又交织于艺术与诗歌之中,呈现出了壮美的和弦共鸣。深层意义上,我们即为物质,但我们是一种能够辨识自身、意识到存在之惊奇与脆弱的物质。同为物质的我们能够感知到那些超越物质存在的召唤,向那些自物质之中显现,且为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模糊消逝与神秘永恒,提出我们独有的质疑。由此,对物质的反思可以构成一种纯粹而真实的精神运动、一种绝佳的内省途径。
物质(希腊语:hile)一词与拉丁语“mater”相关,揭示了可观测实在与物质间的从属关联。如若我们仅仅从当前科学角度来研究物质,我们将难免跋前疐后——既遗失了我们长久以来自觉贴近且聚焦的细节,也忽略了自我之谜与形而下肉体之物间的直接性与距离。放诸四海而论,不管是最为原始的宗教形式,还是最为现代的生物与医药,纵使观点截然不同,乃至对此毫无意识,人与物质间最为紧密的联系无疑是求生而拒死,且这一联系业已涵盖了人类所共享的全部历史;也正因如此,将科学研究带来的惊喜结果放置于更宽泛的背景之下,便显得尤为重要。但与此同时,虽然涉及并照应了近期的专业研究成果,却同样也催生了不安并引出了遗存千年的谜题。
无论是从微观核子尺度还是在星系的间隙之中,哲学家们已然注意到了在当代物理学中定义物质之困难,以及在基因工程与技术操纵下呈现出的新奇理念。这都使得在过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或多或少清晰着的物质概念,如今都相对显得模糊、矛盾且紧迫。乌利塞斯穆利纳(Ulises Moulines)在其著作《物质概念与困难》一书中已有详尽论述。
大卫·周(David Jou),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凝聚态物理学教授,诗人。1978年于同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不可逆过程与非平衡系统的统计力学的热力学研究,并在该领域著有相关书籍及两干余篇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曾为《先锋报》(科技版)供稿。荣膺“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奖、巴塞罗那Ciutat奖、Narcis Morrturioi奖章、Eduard Fontsere奖以及el Premi Critica Serra d'Or de Recerca。马德里皇家科学院、加泰罗尼亚研究学院科学技术部以及墨两拿佩洛利塔尼学院域员。其代表作台:《时间迷宫:生命和宇宙中的时间与记忆》《量子世界导论:自粒子之舞至群星之种》《脑与宇宙》等。
刘学,北京人,满族正白旗。本科、硕士、博士就读于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国际文凭组织(IBO)驻马德里任课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