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古学文库:游牧社会形态论》由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游牧社会的意识形态、游牧社会的文明形态等三个部分组成。通过阐述人类文明与游牧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游牧文明的若干特征、游牧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游牧民族的宗教思想、游牧民族的社会思想等内容深入分析了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文明等形态,对游牧社会的政权组织、游牧生产方式、游牧文明的若干特征、游牧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并对草原民族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客观的分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额灯套格套,蒙古族,1963年生.赤峰市巴林右旗人。现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内蒙古社会科学联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电视台蒙语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国蒙古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学文库”编委、《中国蒙古学》期刊编委、《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编委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课题一项,主持完成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两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子课题三项.自治区课题一项。主要著作有:《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专著)、《蒙古文化研究丛书·哲学》(专著)、《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合著)、《蒙古族哲学思想史》(合著)、《游牧思想论》(合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合著)、《中国蒙古学研究概论》(主编)、《现代文明与草原文化研究》(主编)、《多维视野中的蒙古文化》(编著)等,发表论文50余篇。
《中国蒙古学文库》续版总序
绪论
第一编 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
第一章 游牧经济文化圈.
第一节 游牧经济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节 游牧方式的由来
第二章 游牧经济的生产规模
第一节 多种经济的互补与协调
第二节 游牧经济的生产规模
第三节 游牧经济的畜群结构
第三章 游牧社会的政权组织
第一节 多维视野中的游牧制度文化
第二节 游牧国家的政权组织
第四章 游牧生产方式
第一节 游牧生产方式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游牧生产力
第三节 游牧生产关系
第二编 游牧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一章 游牧文明的精神内涵
第一节 游牧文明的思想内涵
第二节 游牧文明的图式化世界
第三节 游牧文明的运思模型
第二章 游牧文明的核心精神
第一节 自强不息的“巴特尔”精神
第二节 崇尚诚信与智慧的“必力克”精神
第三节 以自由开放为主的“齐鲁格吐”精神
第三章 游牧民族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萨满教的思想观念
第二节 大蒙古国时期的神学辩论
第三节 佛教思想的蒙古化阐释
第四章 游牧民族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生态伦理思想
第二节 法制思想
第三节 政治思想
第五章 游牧民族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神话时期的思想认识
第二节 英雄文化时期的思想认识
第三节 汗权文化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觉醒时期的启蒙思想
第三编 游牧社会的文明形态
第一章 人类文明与游牧文明
第一节 文化与文明
第二节 游牧文明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第三节 蒙古族文化对游牧文明的拓展与创新
第二章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
第一节 两种古老文明之间的异同点
第二节 对两种文明的不同见解
第三节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带来的三大冲击波
第三章 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对游牧文明的改造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对游牧文明的更新
第三节 全球化潮流对游牧文明的冲击
第四节 草原民族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第四章 游牧文明的若干特征
第一节 游牧文明的生态化属性
第二节 游牧文明的网络化倾向
第三节 游牧文明的地区化趋势
第五章 游牧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游牧文明的传承
第二节 游牧文明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草原游牧文明的更新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蒙古文内容提要及目录
后记
《中国蒙古学文库》已经出版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