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据库建设和与海外越来越多的交流,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美术留学”问题渐渐有了局部突破,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基于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于2019年5月25、26日召开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工作坊”,此次论文集即以该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主,又适当增加了少数未在会议发表的论文,意在尽力呈现较为完整的目前该研究领域有价值的论文,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和基点。29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从研究侧重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美术家在外留学状况、中西交融或相互影响、留学美术家归国后的美术实践所体现的留学影响等。此次论文集共收录约32篇学术论文,相信对中国美术留学史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工作坊论文集》集中了近现代美术留学的人物故实,包含了许多著名的近现代美术家,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学术价值,同时,在阅读这些故人故事时,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亲眼见到了这些让我们仰慕的艺术家们,他们的经历、故事,亦是闲时阅读的好选择。
“美术留学”是20世纪中国美术极为重要的现象和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留学史的有机组成。就20世纪前半叶的美术留学而言,在相当程度上不能以现今制度意义上的“留学”去言说。按照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惯例,美术游学、游历、考察、交流以及由此而泛起的层层“涟漪”,都是美术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体说来,20世纪初到1919年,因路近费省文同的便利,留日率先成行成潮;1919年随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美术留学”发展出与“留日”并重的“留欧”潮流;但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美术留学”随之渐趋萎缩沉寂,至“二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才在1946年恢复公派招考;1949年后约三十年,由于冷战争端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中国“美术留学”的目的地,公派留学成为唯一的出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美术留学呈现出向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选择格局。
无疑,20世纪中国美术可以用“留学”的线索贯穿。那些架构起现代美术生态的机制与因素,从学校协会社团、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期刊报纸出版,到语言形式、思潮观念等等,均离不开美术留学生的选择、引介和本土需求下的填充、转借与“改良”。如果说,“移植”是包括20世纪中国美术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关键词之一,那么留学生便是这支“移植”部队厥功至伟的主力军。
我们所言“美术留学”,是历史学意义的“留学”,包括“在外”和“在内”,其中“在外”学习是本体,“在内”致用是外延。长期以来,受限于地理、语言以及交流不畅的原因,对于留学生“在外”学习的史料搜集与分析研究存在极大困难,特别是对20世纪上半叶留学生的“在外”学习大多语焉不详,这种欠缺甚至空白直接导致我们从个案到整体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很多问题说不通。我们得到了一大堆“果”,但却非常不了解长成这些“果”的那些“因”。因此,由果而因,是我们的自觉和需要。
我们注意到,近十几年来,随着语言能力较好的中国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以及海外学者的积极介入,对于留学生“在外”学习的研究困境在慢慢改观。过去留学生的所在国、所在校开始被造访,保存他们当年的学习档案、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与文化师承关系的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开始被查阅。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发生也都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后日益活跃的国际交往对中国问题的重视和讨论这一大背景。
我们也看到,学者们对于留学生“在内”致用的研究随着国内数据库建设而获得质的飞跃,当前获取民国档案、文献、报刊、日记、回忆录、游记、信函、手稿、图像和作品等材料,相比从前已有很大便利,各类材料的整合成为可能,由材料到问题的探讨也随之有了更大的说服力,很多曾经被“抹去”的历史重获历历在目的质感,个别细节甚至拥有了触摸的温度。
我们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与教学,虽然深感“美术留学研究”困难重重,但研究条件的改观和同人成绩的进展给我们以足够的信心,自认为极有必要团结同道,通过交流将“美术留学”问题明确提出来并坚持做下去,为此有了2019年5月25日至2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召开的“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国际交流工作坊”。
上篇
留点遗憾
——李铁夫纽约学习情况的不完全调查报告
孙佩苍的留学
对常书鸿赴法留学相关细节的考辨与订正
有关滕固博士论文的几份原始文献
在新史料中再读刘海粟的第一次欧游
吴作人欧洲留学
云路鹏程鸿雁传:王子云欧游履痕
中国留学生和法国雕塑大师布德尔
以柏林和巴黎为“战场”的又一次角逐
——20世纪30年代刘海粟、徐悲鸿的赴欧巡展
徐悲鸿与巴黎“中国美术展”,1933
求真与人情:符罗飞留学意大利时期画作解析
留学史视野下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研究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艺术家
中篇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的中国艺术品与交织的视角
留美雕塑家滕白也的指画与现代艺术运动新样式
跨文化视野下看绘画“装饰性”:从庞薰栗眼中的波提切利说起
关良、谭华牧、丁衍庸的现代艺术实践与“东洋回顾”现象
早期留美艺术家与香港西洋画之发展
——从黄潮宽的绘画艺术看本地画坛的窘境
谈留欧“写实主义”倾向艺术家抗战时期的绘画
——由1942年四川美术家协会第一次展览及引发的批评所见
介入与融合:近代西南民艺考察与工艺研究初探
下篇
吴大羽留法前后生平史料考证(1917-1927)
“看不见”的艺术史:早期留法油画家郭应麟的发现与研究
不该被遗忘的美术先贤
——留法美术家王代之生平及对民国美术教育的贡献考述
关于留欧雕塑家岳仑
灯火阑珊觅斯人:民国雕塑家岳仑生平史实钩沉
唐蕴玉油画研究
-20世纪前期留法与留日艺术的交汇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留法建筑师汪申的艺术思想及其实践
周碧初对油画艺术现代性的追求
虎步西洋东海、打破画学界限
——“艺术叛徒”刘海粟的艺术与艺术观
民国时期留学欧洲雕塑家情况研究
20世纪早期留学欧美艺术家作品国家收藏概况
综述
史料与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