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7篇,以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真实的语料为依据,对其习得过程与偏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分析 徐利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以及对语料的处理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完句成分研究述评
第一节 汉语句子的问题
第二节 完句成分的性质
第三节 完句成分的范畴
第三章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的类型
第一节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整体考察
第二节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遗漏偏误统计
第三节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遗漏偏误分析
第四章 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的原因
第一节 母语的负迁移
第二节 汉语语法认知难度大
第三节 汉语教材的误导
第四节 教学上的偏差
第五章 纠正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汉语完句成分本体研究
第二节 加强汉越完句成分对比研究
第三节 重视表达语法教学
第四节 注重培养学生“完句”意识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过程”和“非过程”与越南学生的“不”和“没(有)”偏误刘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不”和“没(有)”的区别研究概述
第三节 本文语料来源
第二章 “过程”和“非过程”理论的阐释和应用
第一节 “过程”和“非过程”理论的阐释
第二节 “过程”和“非过程”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越南学生汉语“不”和“没(有)”偏误的类型
第一节 越南学生“不”和“没(有)”偏误概况
第二节 混用偏误
第三节 遗漏偏误
第四章 越南学生汉语“不”和“没(有)”偏误的原因
第一节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第二节 母语的影响
第三节 教材的误导
第四节 教学的偏差
第五节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语气副词习得考察 蒋桂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语气副词习得顺序及成因
第一节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语气副词习得顺序
第二节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语气副词习得顺序成因
第三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语气副词偏误分析门
第一节 偏误表现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的启示门
第一节 对教学大纲及教材中语气副词安排的启示
第二节 对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语气副词教学的启示
结语门
附录门
参考文献门
越南学生汉语频率词副词习得研究 寇美睿
第一章 绪论门
第一节 选题原因、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理论依据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四节 频率副词相关研究
第二章 越南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习得顺序考察门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
第三节 自然语料的考察分析
第四节 越南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习得顺序
第三章 越南学生汉语频率副词偏误情况分析门
第一节 偏误类型
第二节 偏误分析
第三节 产生偏误、影响习得顺序的原因
第四章 对越南学生汉语频率副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教材编写
第二节 教师与教学
结 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研究 吕桂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现有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把”字句的分类
第一节 “把”字句分类的依据
第二节 “把”字句分类的思路
第三节 “把”字句的类型
第三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1 7类“把”字句的习得顺序考察
第一节 语法测试
第二节 语法测试结果与统计检验
第四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使用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
第一节 提出假设
第二节 验证假设
第五章 影响越南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因素
第一节 母语的负迁移
第二节 目的语的影响
第三节 教材的编写
第四节 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六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对越南学生“把”字句教学的启示
第二节 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 唐文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相关研究概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越南学生六类“是……的”句式习得顺序考察
第一节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考察情况
第二节 基于调查问卷的考察情况
第三节 考察结果的统计学检验及习得顺序的确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越南学生“是……的”句式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越南学生习得六类“是……的”句式的偏误类型
第二节 越南学生习得“是……的”句式的偏误原因
第三节 日、英、印尼、俄及越南学生习“是……的”句式的偏误比较
第四章 越南学生“是……的”句式习得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加强汉语“是……的”句式的本体研究
第二节 加强汉越句式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重视汉语“是……的”句式的教学
第四节 提倡汉越双语教学
第五节 加快精确的汉越对照教材建设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 肖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四节 相关术语的界定
第五节 汉语篇章衔接手段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的类型
第一节 照应的偏误类型
第二节 连接成分的偏误类型
第三节 省略的偏误类型
第四节 替代的偏误类型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的原因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第二节 目的语的影响
第三节 大纲和教材编排的影响
第四节 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第五节 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四章 纠正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汉语篇章衔接手段的本体研究
第二节 加强汉越篇章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重视篇章衔接手段的教学
第四节 开展大纲和教材篇章衔接手段设计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本研究主要依据了三维语法理论、配价语法理论、中介语理论和认知理论等多种语言学理论。(一)三维语法(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汉语完句成分研究首先涉及到如何确定汉语“句子”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汉语的句子重新进行考察。过去的语法研究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语法学家一般认为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为句子。进入80年代后期,汉语语法研究慢慢摆脱了结构主义的束缚,开始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探讨问题,其中对于汉语句子的本质问题有了全新的研究和认识,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范晓的“三维语法”理论。从1981年胡裕树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第一次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汉语语法到2004年范晓明确提出“三维语法”理论,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语法学家们不断对其研究讨论,使得三维语法理论得以补充和完善。范晓(2004)认为,三维语法意为语法有三个平面或三个角度或三个侧面,也就是语法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句法系统、语义系统、语用系统。语法的三个平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合语法的句子,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做到“三合”,即合语法规则、合语义规则、合语用规则。三个平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由于着眼点不同会有所侧重。从说话人角度说,句法是关键。从听话人角度说,语义是关键。从双方交际角度说,语用是关键。从研究的角度说句法是核心,研究语法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内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在谈到句子“合法”问题的时候,范晓先生(1993)明确指出了要区分孤立句和语境句。他认为,虽然这两种句子都是由具体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格式组成的,但实际情形完全不一样,如果不加分别,笼而统之地讨论一个句子在语法上合格或不合格,也许各说各的,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并指出“语境句是指跟一定语境或某种现实相联系的句子,它是以动态面貌出现的、在言语表达中实际使用着的,也可称作动态句。孤立句是指脱离语境跟现实不相联系的孤立地存在的句子,它是以静态面貌出现的,也可称作静态句。”(一O)配价语法“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化学中提出“价”(valence,亦称“原子价”,或称“化合价”)的概念是为了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问的比例关系。而后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LucienTesniere)将“价”的概念引入语法研究中。在我国最早引进配价概念的是朱德熙先生。朱先生在1978年发表的《“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一文中第一次运用配价概念解释了“的”字结构的歧义现象(当时朱先生用的术语是“向”)。语法研究中引进“价”这个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们称之为“配价分析法”,由此而形成的语法理论称为“配价理论”(陆俭明,2003)。当初特斯尼耶尔只讨论动词的配价问题,现在已经扩展到研究形容词配价问题和名词的配价问题。而且动词的配价也不再仅仅考虑动词和名词的关系,已扩大到动词与句子中其他成分发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