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效应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变量
定 价:79 元
丛书名:国宏智库青年丛书
- 作者:石颖著
- 出版时间:2020/4/1
- ISBN:9787520359429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9.246
- 页码:26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现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理论与实践起源于美国,长期以来,员工持股计划被视作是一种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为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员工持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研究以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770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研究发现,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近1/5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宣告带来了正向的短期市场效应;资金来源为员工薪酬和自筹资金、非二级市场购买、股份占比高、参与员工占比高、高管认购比例低的员工持股计划宣告效应相对较高;员工持股作为一种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业绩产生正效应,对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产生正效应。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整体向好,但改革仍需时间检验。本研究对员工持股的市场效应、财务效应、非财务效应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制定员工持股方案、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员工持股政策、投资者展开员工持股计划投资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理论与实践起源于美国,长期以来,员工持股计划被视作一种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为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员工持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书以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770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本书侧重考察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本书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进行界定,对相关理论和学术文献进行梳理、回顾以及评述;第二,本书对典型国家以及中国的员工持股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重点对当前中国员工持股的实施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本书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进行考察,对事件研究结果按资本市场状态进行细分做深入研究,进一步地,本书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各契约要素如何影响员工持股计划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第四,基于数理模型,本书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分析,明晰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PSM+DID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效应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第五,本书在构建企业综合业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非财务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六,本书提出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书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近1/5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本书发现当前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呈现如下具体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从板块分布来看,中小板、创业板更积极;(2)从行业分布来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集中分布在制造业;(3)从资金来源来看,员工薪酬及自筹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渠道;(4)从股票来源来看,竞价转让和认购非公开发行是主流方式;(5)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积极性更高;(6)从激励对象来看,持股范围进一步向基层延伸;(7)从持股比例来看,个体持股不超过1010、持股计划不超过10%。
第二,员工持股计划宣告带来了正向的短期市场效应,且牛市期间投资者的反应更积极,熊市期间投资者的反应持平,震荡期间投资者的反应不明确。从事件研究的结果来看,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带来了正向的短期市场效应,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响应,ESOPs草案的宣告具有正效应。当上市公司宣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股东在[-1,+1]的时间窗口内能获得约1.86%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第三,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而言,如果员工薪酬和自筹资金为基本的资金来源,那么宣告效应相对较高,反之亦然;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应而言,如果通过非二级市场的购买方式是股票的基本来源方式,那么该指标相对较好;股份占比越高,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应程度越大;参与员工占比越高,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应程度反而越小;高管认购比例低的员工持股计划市场反应反而强于高管认购比例低的员工持股计划市场反应。
第四,员工持股作为一种股权激励,能对企业财务业绩产生正效应。也就是说,实施员工持股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如此,本书还发现,实施员工持股对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具有及时性,而对企业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在对行业属性、企业性质影响异质性的考察中,本书发现,在员工持股计划所带来的财务绩效改善程度方面,较非高科技行业而言,高科技行业相对较高;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相对较高。
第五,员工持股作为一种股权激励,能对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产生正效应。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为员工薪酬及自筹资金的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相对较好;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非二级市场购买的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相对较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占比越高,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越好;参与员工占比越高,企业综合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学习与成长业绩越好,财务业绩、客户业绩越差;高管认购比例越低,企业学习与成长业绩越差,企业综合业绩、财务业绩、客户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业绩反而越好。
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全样本统计分析;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短期市场反应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对资本市场态势对员工持股计划宣告的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各契约要素对员工持股计划宣告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聚焦于影响机制,从理论层面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剖析,并对员工持股计划同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地对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非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整体向好,但改革仍需时间检验。
石颖,1989年出生,河北唐山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先后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辽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主持“中国企业双层股权制度研究”(国家发改委体管所课题),参与“‘十四五’时期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研究”(中宏院重点课题)、“‘十四五’时期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研究”(中宏院重点课题)、“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对企业非市场战略的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40余项;在《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发表评论多篇;出版《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研究》、《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等多部著作;为华润集团、国家电网、广西投资集团等国企及民企提供过咨询服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西方员工持股的理论发展
一 双因素理论
二 分享经济理论
三 民主公司理论
四 专门投资理论
第三节 中国员工持股的理论发展
一 职工主体论
二 劳动力产权论
三 企业制度创新论
第四节 员工持股理论述评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员工持股的定性研究
第二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应
一 稀释效应解释
二 盈利信号解释
第三节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财务业绩
一 正相关关系
二 负相关关系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第四节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非财务业绩
第五节 员工持股计划文献述评
第四章 员工持股计划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典型国家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一 美国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二 英国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三 法国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四 日本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五 其他国家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一 中国员工持股的历史沿革
二 中国员工持股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 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应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二 资金来源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三 股票来源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四 股份占比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五 参与员工占比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六 高管认购比例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 事件研究与模型构建
三 变量选择
第三节 事件研究结果
一 全样本事件研究结果
二 分区间事件研究结果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相关性分析
三 回归分析
四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效应
第一节 理论模型
一 模型假定
二 员工持股模型分析
三 模型对比
第二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 制度背景
二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 模型构建
三 变量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 倾向得分匹配处理
二 双重差分检验
第七章 员工持股计划的非财务效应
第一节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
一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 企业综合业绩指标体系
三 企业综合业绩度量指标体系
四 企业综合业绩度量指标体系应用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相关性分析
三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四 主要结果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