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本书是陆游的诗歌传记小说,从陆游的出生着笔,穿插其书写的大量诗词,记叙了陆游在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中,心中存有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对坚贞爱情生活的向往,却壮志难酬、心愿未了的风雨一生。
我第一次走近陆游,是在六十多年之前。
那一天,等舰返航后,我穿一身水兵服去了青岛的新华书店,看到一群人围在阅报栏前,走近一看才知道,报纸上在批判诗人流沙河的《草木篇》,其中就有“他以剑南诗篇,换取汗马功劳”。剑南诗篇指的是陆游诗集《剑南诗稿》。后来又被越剧《钗头凤》所演绎的凄美故事所感动,便对八百多年前的这位南宋诗人有了浓厚的兴趣,曾一度萌生过想写《陆游传》的念头。谁知还未动笔,就已经心怯了,不说那些堆积如山的史料典籍,仅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词,已创下了历代诗人之最,不说解析这些作品,就是通读一遍,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力!我只好知难而退了。
也许是一种巧合,女作家杨武凤与我探讨历史人物的写作时,她说她想写一位历史人物,她征询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建议她写陆游。
半年后,她终于写出了三十万字《陆游传》的第一稿,因我不会电脑且视力不济,她特地用较大的字体打印出了书稿送我,我成了她的第一个读者。我认为作品过分拘于年谱,展开不够;多平面叙述缺少细节描写,建议她删去部分章节,全书控制在二十五万字即可。数月后,她送来修改过的第二稿,她又根据我的建议重新修改了每一章的小标题,又删去两万字,就在出版前夕,出版社编辑又要求她缩减了三万多字。
为了撰写和修改这部书稿,作者吃了哪些苦?熬了多少夜?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我正与青岛的一位老中医合作,撰写一部文天祥的长篇历史小说,文天祥既是一位铁骨铮铮的人中豪杰,也是一位热血沸腾的伟大诗人,他的那首《过零丁洋》,已成为千古绝唱!南宋王朝最后的一抹夕阳,在崖山之战后便永远消逝了,但南宋十万军民宁肯玉碎不肯瓦全!纷纷跳进了崖下的大海,其悲壮场面,鬼神惊,天地泣!
陆游在临终之前曾写过一首《示儿》,这也是他最后的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南宋的最后一位宰相陆秀夫,背着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有人说,陆秀夫就是陆游的后裔,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陆游的子孙们有的参加了崖山之战,兵败后毅然跳海殉节;有的虽未参加崖山之战,但得知宋军兵败后,有的悲愤而死,有的绝食而亡!这却是史料有迹的。
若陆游在九泉有知,又会咏唱出什么样的诗句呢?
杨武凤,女,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鄂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鄂州市京剧票友联谊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从事公安工作三十余年,曾在刑侦、办公室、国保、法制、政工等岗位工作,担任过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员、刑事侦查员、文秘等职。
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六十余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谁予解惑》一部。曾获第六届(国珍杯)拿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三等奖、首届“浩然文学奖”中篇小说优秀奖。
第一章 下令开通大运河的那位暴君,最终还是被哗变的禁军砍下了脑袋!毫无政治抱负的“文青”当上了皇帝,终于导致了“靖康之难”。淮河上一艘楼船的船舱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二章 在逃亡江南路上,两个家庭萍水相逢;一枚凤形金钗,改变了两小无猜的命运;一坛“女儿红”,寄托了父母对女儿的美好祝福。
第三章 父辈的家国情怀在陆游幼小的心中埋下了诗词的种子;避难东阳,知道了寒食节的来历,顽皮的陆游将先生戏弄了一番。
第四章 第一次科考名落孙山,却见识了京师的歌舞升平;一块神秘的石碑,记载了大宋帝国的“天条”。陆家的书成了后世《四库全书》藏本,父亲借此复出的梦想却落了空。
第五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比翼鸟初飞沈园,定情的信物酿成弥天大祸!父母命实难违抗,棒打的鸳鸯被迫各飞西东。
第六章 立志上马杀狂胡的书生,果然锁厅科考试头一名!一句台词,惹来杀身之祸;得罪权贵,遭遇功名罢黜。
第七章 再度游沈园,壁上的两首《钗头凤》,让世人为之肝裂肠断,踏上仕途,开始了宦海的漂泊生涯。真假柔福帝姬,都是议和投降的耻辱和牺牲品。
第八章 诗酒歌赋,陆编修往来皆是权贵;文韬武略,辛将军活捉义军叛贼!烛影斧声,竞成千古疑案。
第九章 圣恩浩荡,新皇帝亲赐进士出身;京城笔吏,“小李白”草拟修好国书。一句宫闱戏言,宦海风浪乍起;两首临别赠诗,兄弟南辕北辙。
第十章 将帅不和,难得的进攻战打得丢城失地。主战的元帅死在了贬途之上;彻夜论剑,偶得的一柄“龙泉”陪伴他在山水间流连。
第十一章 上任西蜀的所见所闻都融进了他的诗行;边塞纵马、山中杀虎,尽显诗人的豪放之气。
第十二章 蜀中辗转两年七地,偶遇老道,听到一个不老成仙传说。青城山上论道,发现了抗金宿将疑踪;海棠开成知音,唱出了他心中的惆怅。
第十三章 铜壶阁上夜宴,争奇斗艳赛诗,呼鹰打马,纵论国策,武侯祠祭奠,杜甫草堂缅怀……皆成了赋诗的灵感。
第十四章 西蜀七年,忽又被召入京,是福是祸?顺江而下,临近京都又闻主战老友病故消息,悲痛惋惜。
第十五章 三度任命,三次被排挤出京城,在赴任途中,又接到免职的诏书。幽居田园,仍忧国悯民。
第十六章 面对生灵涂炭,僧侣也举起了屠刀。朝堂廷对,洋洋洒洒,却被当作书生的纸上谈兵,忽略而过。
第十七章 新帝登基,他连上三道奏章,却再次被劾罢官!在回老家的途中,他看到了断桥边的一树红梅。
第十八章 食盒里一双宫女的手,吓坏了光宗皇帝。泼妇式的皇后,精神病式的君王,是天下的大不幸。再次去了沈家园子,桥依旧,柳犹在,那个倩影呢?恍惚若在梦中。
第十九章 “庆元党禁”的功与罪,《南园记》的是与非,都不抵人间的天伦之乐。王氏的离世让他预感来日不多,壮心不已,笔耕不辍,却让他无意中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矍铄寿星。
第二十章 应召入京修国史,不顾名节近权臣,都只为北伐雪耻;神秘访客透虚实,欣会稼轩励北伐,总盼望兴国安邦。
第二十一章 边帅叛乱,青年才俊不辱使命。嘉定议和,兴师主谋在上朝的途中被人杀死。一个遥远的倩影,永远都走不出他的视线。一首《示儿》诗,道出了诗人永不瞑目的心愿。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诗传》:
辽亡后,那幅员辽阔、物产丰盛、经济发达而且文化繁荣的大宋国,就在金国的眼皮子底下了,雄心勃勃的金皇完颜晟站在辽国老城的废墟上,放眼南望,志得意满,他要趁势而上,挥师南下,大举进攻他垂涎已久的大宋国。他在国内挑选出善于骑射又勇猛的壮士严加训练,又在北宋的边境上布下了重兵。就在金国军队南进的部署都已安排妥当,磨刀霍霍时,北宋统治者却还沉浸在安逸享乐之中,毫无察觉,一如既往地向金国遣使通商,大批贡税运往金国,以求喘息。
3
陆宰本是大宋朝的一位官宦之子,其父陆佃受深厚家学渊源的熏陶,在诗文、经学及朝章典故方面造诣颇深。陆宰继承了父亲的耿直、重节操、轻名利的品格,为人忠厚,不畏权贵,因此,在仕途上遭到排挤,不受当权者待见。特别是后来,他因为主张抗金而得罪了主和派,只得闲居在家,游走于乡绅田陌之间,这是后话。而此时的陆宰还处在升迁的途中,他在淮南路转运副使任上奉旨卸任进京。
转运使,是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唐代建都长安,因关中地狭,产粮不敷食用,需仰于盛产粮食的江淮。唐初,洛阳以东的租粟,先输纳洛阳含嘉仓,然后转运至长安以充太仓。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负责筹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慢慢地,转运使实际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以分割转运使的权力。两省五品以上官任,称“都转运使”。随军转运使则因事而设。
陆宰一路上春风得意马蹄疾,他正为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激动。
夫人唐氏也是名门之女,她的祖父唐介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曾做到副宰相之职;而陆宰的父亲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曾官至礼部侍郎、吏部尚书、尚书左丞,是著名的经学家,尤精于《礼》,平生著述也颇丰。所以陆宰与唐氏的结合,除了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外,也是互有倚仗的政治联姻。但是父辈祖辈那样的辉煌,到了他们这一辈,似乎还没有显现出来。
俗话说夫荣妻贵,男人有志、女人有恃。这天,陆宰突然告诉唐氏说皇上诏谕,令他起程赴京城领命。这当然是喜从天降的大好事。唐氏的身子虽是笨拙,但她精明的头脑却一点也不迟钝,当即决定要随夫进京。陆宰怕她受不了旅途的劳顿颠簸,劝她暂时在家里调养,待他在京城安顿下来后,再派人前来接她,她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决定了:“我又不是第一次生娃,老爷放心好了。”
男主外,女主内,陆家不论大事小事,皆由唐氏说了算。比方说,接济穷苦人家、张罗年节庆贺、人情往来、请客送礼、去寺院供奉香火等事,一概由她说了算,一经定音,谁也不能违背,这是性格使然,也是她嫁到陆家后渐渐养成的习惯。
陆宰虽是一家之主,但他性格宽厚,为人温良恭俭让,有些大事也不得不由着唐氏。比方说,她请算命先生算过,自己怀的是个男婴,必将大富大贵,光宗耀祖,她听了,便不顾即将临产,执意要随着丈夫前往汴京,目的是能在京城生下自己的这个儿子。
陆宰见她执意要去,也只好答应了。
是的,之前她已为陆宰生下了两个儿子,陆宰知道自己的这位相门之后的夫人,一向都有主见。再说他也需要有她在自己的身边。于是,一家人从淮南出发,预计经过运河、淮水,进入汴河,抵达汴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