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悠悠浦东情——抒怀浦东散文百篇
散文集,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浦东作家,赞美颂唱自己家乡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将近40年来,作者坚持着浦东题材的创作,采用了具有“随性而又灵动”的散文样式作为抒发对家乡情感的载体,这么多年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已有数百篇之多的散文随笔作品发表在各种报刊上,从发表的散文中精选出百篇结集“抒情家乡”,共分“桑梓恋情”“故里深情”“热土豪情”等三辑。
书墨馨香(序一)徐甡民
作为作家,倪辉祥的资历够长够老。“文革”以后上海作家协会重振写作队伍,老倪是上海创作学习班的第一期成员,以后成为浦东地区最早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为老一辈作家,老倪有着某些鲜明的特征。除了始终以字纸书写,写作是他由衷的爱好,更是他的一种情怀、一种信仰。老倪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农家子弟到教师,到校长,到下海经商。待到儿子大学毕业以后,他几乎是匆匆地将企业交付给儿子,然后又安心地专心致志地坐到了他的书桌前;而过去的履历,似乎只为了成为他写作的生活积累。
毫无疑问,文学性的书写,在当下已经渐渐趋于边缘,整个世界似乎都不怎么待见;但同样没有疑问的是,文学书写仍然联结着那份人文的馨香。老倪这种执着的人文情怀,或许正是听从了他内心的召唤。这真有点让人感动。
老倪经常的姿态,是夹着香烟独自静坐。在家居的阳光廊下,在临雪的窗前,在日落的海滩边。在他若有所思、凝然神外的时候,可以知道,文理思绪正在从朦胧到清晰地编织起来,胸中的纸笔也随之铺展开来。然后到了人静独处时,老倪就会将自己的构思感念,一句一章地书写下来。不管暑寒风雨,他每天都会写作几千字。
从文学写作者的气质内涵而言,我觉得老倪这位前辈,是一位“长衫者”,具有某种“民国范”。但是他又绝不落伍和故步自封。老倪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亲身经历了从乡野到都市的巨变。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浦东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对于改革开放最具获得感;而对于老倪,这种幸运是双重的,除了阡陌成通途、农舍成华宇之外,能将一个沧桑巨变的时代汇聚于自己的笔端,对于一个作家,几乎是千载难遇的。在这么多年里,老倪锲而不舍地书写着他的浦东,一往情深地讲述着他所熟悉的浦东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音容笑貌之所以会如此地栩栩如生,显然是因为作者在讲述他们的时候,下意识地涌动着自己真挚的情感,从而让许多对于真实细节的生动记忆,一齐来到了笔端。这些作品不尚华美文辞,不是玄奥之作,它们通篇质朴无华,热忱率真,然而却无疑向阅读它们的人们传递着人与人之间几多失落的温情暖意。
老倪以他丰盈多产的著述,讲述着各色人物的传奇和他们的命运故事;其实它们也正记述了他自己的履历和心迹,缀成了他人生的卷轴。这个时候,我们多少理解了文学的召唤对于老倪的意义。
说到老倪,映入脑际的仍然是那个姿态: 静坐与香烟。他从不高谈阔论,从不故作高深,从不矫饰睥睨,从不显摆自己的文学才情。在大多数的时候,在别人争说高下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静静地坐着,抽着烟。可是有一次数人讨论一个剧作的基本人物构成,大家还未及理顺思路,一时说不上个道道,这时候老倪说出了他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基本构想,包括他们主要的人生脉络、他们的性格基调,让人折服。因为老倪毕竟有着深厚的文学韬略而胸有成竹,但是他仍然随和谦虚。
当然,作为老派文人的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未必是所有老作家的共性,不过这却毫无疑问的是老倪的卓然风格。虽然说时下厚黑流行、世风多乖,但是老倪的为人处世和他书写的文本让我们体悟感慨的还是那句老话: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过不要看老倪总是笑呵呵地善解人意,他其实又是年长的智者。老倪历经世事,阅人无数,对于世间的纷纷扰扰形形色色,他心中透亮清明;生活在当下,他当然并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对于世事的真正参悟,他却是以坦诚本色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圭臬,甚至作为自己的人格信仰。也许他
会因此在现实中碰壁,也许他会在生活中吃亏,但是这样的做人原则,却降低了无谓的心力成本;这样的真人真性情,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和口碑。
宽容大度、谦和礼让的文人气质,又与他的文学写作相辅相成,他的作品不再年轻气盛、激扬文字,而是从容舒展,在道尽沧桑以后,最终回归人间情感。
我与老倪相识,因为写作约稿;与老倪相交,却多在写作以外了。
浦东浦西,都是上海,但是浦东人在性情上相对比较率性诚恳。我们在大多数聚首的时候,不谈文学。老倪曾经好酒,现在不能喝了。他静坐抽烟,看你们喝,听你们说。与老倪相处,他不急不躁,始终保有一种内在的节奏。人们说城市地方有所谓宜居与否;我觉得人之相处,也有宜处与否。与老倪相处,真是放松的随意的舒心的,因为我们与之相聚的是一个真正重情重义心存善念的文人,是一个有着诚挚心地和人格风范的长者。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起在《上海文学》七月号发表处女作,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400多万字。已出版《感悟是金》、《心韵》等八本散文集,《七彩情缘》等三本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与《隐私》等五部。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书墨馨香(序一)......徐甡民1
倾情酿美文(序二)......宗廷沼4
第一辑桑梓恋情
浦东恋......3
故土情结......5
梦萦乡情......7
芦丛童趣......9
“铜钿沟”忆趣......12
最忆是故居......14
心中的那片菜绿......16
在葡萄架的绿荫下......18
浦东人·浦东话......20
蘑菇棚里的笑声......23
嗜好“珍珠米”......26
独钟南瓜......28
亲近西瓜......31
诱人的风味“名吃”......33
不忘“菱角”情......35
感叹梅雨......37
捕雀记趣......39
公鸡与手表的故事......41
狗缘......43
因为我属猪......45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48
雪后......51
琢磨“后福”......54
小河之恋......56
在雨中......58
绵绵桑情话不尽......60
“厨师老爷”小考......63
忆说“冬至”话传承......66
浦东老娘舅......69
浦东“大娘子”......71
万年青......74
荡舟采菱......77
爱梅杂说......80
家乡婚仪琐记......83
花乡轶事......90
第二辑故里深情
与真情有约......95
至味在农家......98
“特殊之缘”情悠悠......101
牡丹寄情......104
痴迷者的执着追求......107
深情的鼓励......110
“老来青”传奇......112
无价的生命价值......115
错位的“无心插柳”......118
一位老党员的心愿......121
启蒙老师......123
文盲母亲的心愿......126
良种场纪事......128
粽子寄情......130
母亲的“菩萨心肠”......133
明星陨落......135
土根叔的牡丹情结......137
父亲的眷恋......139
鞠躬致歉了心愿......141
闷声大发财......144
“虎”赞......147
落子无悔......149
牛年话“牛缘”......151
闲来陪父饮几盅......154
平凡中的不平凡......156
固执中透溢出的美丽......159
雪里藏娇......162
“硬毛桃”的菩萨心肠......165
真情付出......168
“启蒙”无价......170
护绿使者......172
学车遇知音......175
情深似海......178
老父亲的心爱之物......180
第三辑热土豪情
情系母亲河......185
“长寿树”下的快乐......188
水边亲绿情......190
扮靓“美女”的自豪......192
“明月”照亮我的心......195
自栽桃树芳自赏......197
“筑巢引凤”攀一流......199
人与花心各自香......202
品茗雅趣唯景......205
“大拇指”跷跷......207
洋媳妇“坐月子”......209
情系花木......211
编织和谐新网格......213
宛如温馨的港湾......215
感动是一种心灵的共鸣......217
为了心中的那个心愿......220
当了一次证婚人......222
从小石桥到观景桥......224
嫁妆......227
老阿奶搬新居......230
在“舞蹈角”里起舞......232
桥缘......234
相约在“五一”......236
趣从“德福”来......239
醉人的桃花盛宴......241
龙凤呈祥......243
重尝农家菜......245
梦圆时分......248
重新找回温暖......250
品茗新悟......253
新茶室......256
醇香的浦东方言......258
无价的身价......260
驱散迷雾......262
我陪奶奶游大桥......264
独轮车·自行车·轿车......268
流淌在笔端的浦东情结......270
附录
朴实自然真实之美......峻青275
内心感情的率真流露......叶辛279
梦想·现实及两种素质......季振邦282
感悟倪辉祥......姚克明284
后记......287
浦东恋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浦东人,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家乡情结。小时候,我常常瞪着稚气的眼睛问父亲:“浦东有多大?”抽着烟的父亲搔着头皮说:“你问这干啥?”我见父亲答不出,便转向母亲缠住问。母亲为了不使我失望,告诉我:“孩子,我们这里住的地方就是浦东。”在我幼时的心目中,“浦东”小的可怜。 上了小学,我的好奇心更强烈了。有一次,我问包老师:“为什么黄浦江那边异常繁荣、热闹?而江这边却这么冷落?”包老师怔了怔,沉思了一会儿,随即摸着我的头,含混地笑了笑说:“这个嘛……将来你会了解的。”记得当时,我不满足地翘起了小嘴巴。包老师见状,重新过来摸我的头,笑了。这一摸,这一笑,像是蕴含着答不出学生提问的内疚,又像是蕴含着对学生爱动脑筋的赞许。 进了中学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扩大了,我就渐渐知道了“浦东”的这个范围:黄浦江以东地区都属浦东范畴。也了解到,凡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是合理而又平衡地开发江河两岸的。于是,在我具有了一些分析能力的头脑里又融进了新的问题:“上海为什么单边发展?” 这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即使在我当了师范学校的语文老师后,也难以搞清缘由。 凭着一个浦东作家应有的丰富想象力,我暗忖: 浦东不就是一个被冷落了几十年的处女吗?几十年后,我们的母亲像是从梦中惊醒了似的,终于发现了这位“老处女”的美貌和价值,于是吹响了开发的号角,向国内外发“征婚启事”,准备好好地修饰装扮这位宛如村姑一般素装淡雅的“老处女”。终于,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和商家企业,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透彻地认识了这颗“蒙着尘垢”明珠的价值,情不自禁地恋上了“老处女”,纷纷向“老处女”抛来了求情的绣球。“长在深闺人未识”的“老处女”,当然是容光焕发,热情似火般迎接着有情人的甜吻。 然这仅仅是初恋的吻。初恋是最珍贵、最激动人心的,初恋的吻,更富甜蜜、浪漫的色彩,具有摄人魂魄的魅力。初恋的吻,是脸与脸轻轻地按摩、心与心微微地碰撞、情与情绵绵地触动。恋人在面面触摸中尽情地吮吸着柔蜜的温馨,在频频的感觉中充分地体验着诱人的韵味。初恋的吻,催发着感情花圃中含苞欲放的蓓蕾,掀动着友谊海洋中极富魅力的浪花。初恋的吻,吻得“老处女”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全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村姑,如今已演变成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更多“伟男子”来喜欢她、恋上她。不用多言,初恋是走向爱情结晶的必由之路。享受了初恋的甜蜜,“老处女”一天比一天变得时尚风流了。 有了情真意切的初恋之吻,才会渐渐地进入热恋的佳境。而热恋中的吻,具有最为热烈、最为激动的力量。热恋的吻是心与心激烈的碰撞、情与情汹涌的翻滚,促发着感情花圃中的百花齐放。现如今随着浦东开发新一轮高潮的来临,“老处女”呵,更勇敢些、更大胆些吧!千万珍惜这千载难逢的热恋佳期,让爱情之花开得益发鲜艳,让爱情结晶结得益发丰硕! 我相信随着“老处女”这颗明珠的光芒四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深深地恋上她的。对于一个浦东人来说,尤其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故土情结 随着浦东开发新一轮高潮的掀起,田野和村庄正在加快消失,高楼大厦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在迅猛耸起。故而,越来越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面临着动迁。 动迁,就是意味着要离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故土,迁往一个全新而陌生的新地方。这其中,自然是蕴含着深深的眷恋与无限的向往。能够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一种彻底改变生活条件的欣喜,是一种梦寐以求的渴望。但是,对于许多上了点年龄的老农来说,愉快的背后,夹杂着难以抹去的怀旧心理,故而难免会时时流露出对故土老宅的眷恋之情。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有着不少已经动迁或是正面临着动迁的亲朋好友,所以,我常有领略这种“故土情结”的机会。他们对故土与老宅流露出来的情真意切的感情,真叫人感叹不已! “告别老宅酒”,是许多农家的必备节目。搬出老宅前,邀上亲朋好友,在老宅里最后一次宴请宾客,洋溢着对居住了几十年老宅的恋恋不舍之情。正因为是在老宅里办的最后一次酒,所以,酒席之丰盛、场面之热烈,是颇为让人动容的。我应邀参加过好几次亲朋好友举办的“告别老宅酒”,深被主人对老宅的不舍之情所感动。有的老人酒酣之时,诉说起搭建和翻造老宅时熬辛吃苦的情景时,常会唏嘘不已,泪水总会噙满眼眶。对老宅的留恋溢于言表,真叫人感动。 “拍下老宅的照片”,又是农家人颇为新颖的眷恋追求。拍下故居的旧貌,录下屋内的摆设,留下庭园内的一草一木,以便于日后思念之时翻阅,寄托一番对故土的情思。 也有不少老人,也许是受到了传统习惯的影响,在搬出老宅的那一天,起个绝早,烧上几个菜,燃上香烛,举行一个“祭拜祖宗”的仪式。祭拜者态度虔诚,嘴里念念有词,祈求故土老宅之神灵伴随着自己搬进新居,确保平安无事。举止虽带有迷信色彩,但毕竟也是老人们对故土老宅情结的真情流露啊! 搬家时,小辈与老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会发生。紧跟潮流、思想新潮的年轻人,对一些原来的旧家具、旧的生活用品自然是不屑一顾的,搬往新居时渴望着购置新家具与新的生活用品相配套。而老人呢,弃之这样心疼,丢之那样会肉麻。他们不仅想将浸透着心血的东西搬走,而且几乎想将所有的“破烂”都装走。于是乎,矛盾就会产生,有的人家甚至会爆发激烈的争吵。我曾经当过几次“和事佬”,从中不仅看到了两代人之间无法弥合的代沟,而且让我深深地领略了老人们对故土老宅的难以割舍的率真情感。 搬弄捏摸了一辈子泥土的人,是永远不会嫌弃泥土肮脏的,而是始终偏爱着泥土的芳香。有的人在搬出老宅时,往往会捧上一抔故居的泥土,留作永久的纪念;有的人甚至会掘上几蛇皮袋的泥巴,运到新居,分装在面盆或是瓦缸里,然后种上葱或蒜,以便让难却的田园生活和泥土芳香的余韵依然伴随着自己。 故土情结,是真挚的、是深沉的;可以说,是一种眷恋情结,也是一种感恩情结。这是一种既朴实无华、又有着深厚底蕴的情感积累。这种积累越多,就越会让人难以割舍。所以,轮到要强制割舍时,就会采取各种形式,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 梦萦乡情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我当然也不会例外。老家适逢动迁,几经搬家之后,终于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衍生出了一种难解的家乡情结。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父老乡亲们的喜怒哀乐,时常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思念强烈之时,常会在睡梦中牵挂萦绕。梦醒之时总是令人唏嘘不已:有惆怅,也有欢乐;有感慨,也有亢奋。因为我的家乡正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的速度,实在令人目不暇接。 我的家乡原称为洋泾乡,现在为了避免与原洋泾镇的名称重叠混淆,故而改名为钦洋镇了。它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浦东的中间地带:紧邻黄浦江,坐落在浦东大道以南、锦绣路以北、源深路以东、上川路以西的方圆范围里。杨浦大桥顺沿着钦洋镇的中心轴线蜿蜒向南,这一得天独厚黄金地段的优势,使得故乡得以处于浦东开发的前列。原先杂乱无章的自然村落在消失,成片的农田被迅速地蚕食着,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在耸立,一个个新村在涌现。变化实在太大,致使许多“老洋泾”由衷地感叹:真是回家找不到路了!每隔一段时间,我抑制不住思乡的情结,总要去原是我家乡的地方兜一圈,家乡的深刻变化,每次总会让我滋生出许多感慨和衍生出许多联想。 洋泾乡原本是以种菜而闻名于沪上的,在上海郊区是排得上号的著名菜乡之一,尤以番茄、黄瓜、圆椒等品种独领风骚。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菜绿成片,像是铺满了绿色的地毯。我曾经有过当菜农亲手培育过菜绿的喜悦,从菜园里割些新鲜蔬菜炒了就餐,鲜嫩得令人直淌口水而不肯停筷。我曾经享受过漫步在绿地毯上调节自己情绪的福分,口渴时,摘条黄瓜、采只番茄品尝,味道浓郁得让你倒咽口水。在这片充满了乡村气息的土地上,我尽情地领受过乡情的浓郁和民风的淳朴,也充分地接受过父老乡亲们恩赐予我的深情厚谊。故乡的土地上留满了我童年的欢乐和成长的足迹,故乡的水土也养育了我淳厚正直的性格和吃苦耐劳奋发努力的精神。 昔日的农村,正在朝着城市化演变,自然是我家乡的福气。简陋的农舍被拆除了,星罗棋布的河浜沟头被填平了,破旧的乡村眨眼间就变成气派的新城区了,多么可喜的飞跃呀!仅与世纪公园一路之隔的高级住宅区联洋花园正在崛起,源深路东侧建成了浦东最大的源深体育场,紧挨着浦东大道边的阳光世界、仁和宾馆等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面是一大片外观雅致、造型各异的居民住宅区。在我家乡的范围内,光是高楼就已经建起了几十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高楼景观。原先的阡陌小径和煤屑石渣铺筑的机耕路,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新马路条条宽阔而平整,难怪家乡人要难识家乡的面貌了。 恐怕谁都会有一个难解的故乡情结,在怀念故乡的同时,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富有、装扮得更美丽呢?千载难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浦东的大地,使得我的家乡得以沐浴着暖人的春风,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好比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村妇突然间换上了时髦而新艳的服饰一般,让人赞叹之余而不敢相认了。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会引发我的思乡之情、自然会在梦中牵挂不已了。 家乡还在日日变美,而我对家乡的牵挂也在日趋强烈。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