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的悲剧意识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乌纳穆诺*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反复呼喊: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对永恒的渴望。他在书中充满感情地指出,人不是通过幸福来感知自身,因为幸福常常使我们忘了自己。相反,苦难才使得我们回归到自身,获得了属于我们的深刻意识,重新成为自己的中心。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这里没有艰涩深奥的理论探析,枯燥乏味的概念论证,反而更像是一个哲人充满激情而又克制的内心独白:他不需要依赖理性来探索和追究什么,而是深入人本身。在乌纳穆诺笔下,人不是一个被用来抽象思考的哲学概念,一个属于共性的词汇,而是具体的存在,是心灵与肉体的结合;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兄弟,是所有人。这是乌纳穆诺哲学中非常动人的闪光点,由此出发,他重新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对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是一切。作为一个作家,乌纳穆诺的哲学著作也承袭了他的文学语言,简洁有力,充满诗性。他的语言充满激情,思维却很是缜密。他绝不依靠语词本身的复杂艰深来使读者望之却步。相反,与一般哲学著作相比,本书的行文充满诗意,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又直指本心的力量。乌纳穆诺的语言似乎有种魔力:他激情澎湃,却又非常克制,两者的结合使阅读过程极为享受,既震撼于其激烈的情感,又为其深邃的哲理所折服。 谈到哲学,首先我们必须说明,哲学更贴近于诗歌,而与科学则同床异梦。 关于《生命的悲剧意识》段继承我国翻译出版介绍西班牙作家涉及人生和西班牙民族灵魂的作品、涉及西班牙宗教和哲学的专著,为数不多。乌纳穆诺以其渊博的知识和讲究的修辞撰写的《生命的悲剧意识》这部不朽之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一、 乌纳穆诺其人有一则传说这样讲引自西班牙《号角报》(Clarín)1998年56月双月刊(总第15期)《致米格尔·德·乌纳穆诺》一文。: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18571885年在位)要给乌纳穆诺颁发阿方索十二世十字勋章,乌纳穆诺穿着一身平时穿的衣服来到王宫对国王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感谢陛下授予我的勋章,我受之无愧。国王听后感到十分惊讶并对他说:真是匪夷所思,我给别人授勋时,他们都斩钉截铁地说受之有愧。乌纳穆诺回答说:他们说得很对。米格尔·德·乌纳穆诺·胡戈(Miguel de Unamuno Jugo, 18641936)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西班牙著名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虽然他的作品今天已是家喻户晓,但他在世时不少人并不特别喜欢他。他得罪过不少人,从上述的传闻中即可看出,他把所有获得阿方索十二世十字勋章的人都以调侃的方式得罪了。他在评论一些伪哲学家时说,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在猪的鼻孔里插大葱,是把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换成了带尾巴的母猪形象。他们惯用的骗人手段不过是偷梁换柱而已,他们提出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从不给出答案,让读者无所适从。乌纳穆诺因教育经费问题竟然敢于公开抨击国王阿方索十三世(19021931年在位)。1924年因反对西班牙里维拉实行军事独裁(19231930年),他被撤销萨拉曼卡大学校长职务并被流放到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他从那里逃到法国避难,直到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才重新担任该大学校长。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在有佛朗哥出席的萨拉曼卡大学开学典礼之上,72岁高龄的乌纳穆诺校长说出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你们可以以力服人,但不能以理服人。(Venceréis, pero no convencereis.)乌纳穆诺在世时,就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评论和评价数不胜数,至今仍为评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命的悲剧意识》出版后,曾经引发了一场非常激烈的讨论。但是,如今在西班牙国内外提到乌纳穆诺时,人们都一致认为,乌纳穆诺是一个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的天才,对促进20世纪初西班牙现代思想、哲学、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班牙《号角报》刊登的《致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颂扬文章长达四千字,在其结尾称颂道:实在遗憾您的离去,您离开了您的祖国西班牙,她像没有父亲的孤儿被人遗弃。更遗憾的是,您不能再踏上这片土地。乌纳穆诺以文学为工具,以教育为手段,唤醒民众,唤醒青年,启发人们从人生的悲剧意识中觉醒,企图振兴日暮途穷的西班牙帝国的文学和教育,唤回西班牙的民族灵魂,建立一个崭新的西班牙,阔步向前的西班牙。作为教育家的他,30岁开始写作。1895年写的第一本书名为《关于纯正性》(En torno al casticismo),讲的是永恒的传统和卡斯提亚的精神。1903年第二本书名为《关于我的国家》(De mi país),讲的是卡斯提亚种族和当时西班牙的国势衰朽的问题。乌纳穆诺踏上文学之路,虽然起步较晚,但其著作等身,而且涉及的文学品类极广,可称得上是个全方位的作家。他是作家,又是诗人;是文学评论家,又是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类别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随笔、文艺评论、语言文学研究及政论、哲学、宗教杂文等。乌纳穆诺一生总共写了8部小说、12部散文随笔、7部诗歌集和5部戏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影响深远。他的著名小说《雾》是一部构思严谨、富有哲理的现实主义小说,在西班牙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乌纳穆诺采用了在他那个时代颇为大胆、新奇的艺术形式和写作技巧,如内心独白、意识流、双向式对话和单向式对话,打破传统小说中作者、人物、读者三者之间被动的、固定的创作和阅读关系,要求读者参与小说的再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乌纳穆诺的小说《雾》,和卡夫卡等人的作品一起开辟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先河,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元小说的先河。乌纳穆诺的作品风格朴实、音韵和谐、文字优美,因其独具一格的文风而成为西班牙现代散文的典范,与其他98年代的作家一起对西班牙20世纪的散文革新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西班牙文学史上,乌纳穆诺的写作风格被定格为乌纳穆诺式或乌纳穆诺主义(unamunista o unamunismo),不会与其他人的作品混淆。乌纳穆诺一生战斗不息,挣扎不止,与肤浅鄙俗、麻木不仁的环境斗争,与悲观失望的民族情绪抗争,为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前途挣扎。乌纳穆诺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基督教的挣扎》。他对挣扎一词从词源角度(他的惯用手法)进行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挣扎一词的含义是斗争,由此确认了他的斗争的人生哲学。不管在西班牙君主政体时期还是共和国时期,乌纳穆诺都持有不同的政见,以无党派的身份而自豪。他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那种超阶级、清高自负的特点。他自称独一无二,因为他的名字Unamuno一词按西班牙文结构形式是:una m uno,而una和uno在西语中是不定冠词,都是一的意思,前后都是一,只不过一个是阴性一个是阳性,故他自称独一无二是有道理的。他的名字起得确实很独特,unamuno中间的西班牙字母m可以解读为西班牙文的数学加号ms的缩写,这样乌纳穆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是1 1等于2。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以他的战斗精神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解释。他从不隐瞒自己的好恶,从不畏惧强暴,也从未被功名利禄所诱惑。他对西班牙的脉搏把握得十分准确,并利用一切机会讴歌她。他对欧洲的资本主义残暴面目深恶痛绝,他否认自己是欧洲人。他认为西班牙欧洲化将意味着西班牙的毁灭。他以毕生的精力启发人们从醉生梦死中觉醒,他梦寐以求建立一个新的西班牙。他在小说《迷雾》中宣称:我,是的,我是一个西班牙人,从出生到所受的教育,从个人精神境界到使用的语言,甚至我的职业统统都是西班牙式的。首先,我是一个西班牙人。有关西班牙的这一爱国主题,在他的随笔《关于纯正性》(1895)、《唐·吉诃德和桑乔的一生》(1905),游记《穿越西班牙、葡萄牙的土地》(1911),以及《西班牙:思想之旅》(1922)等著作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谈到乌纳穆诺的人品,在西班牙几乎没有任何争议。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27年代诗人达马索·阿隆索(Dmaso Alonso, 18981990)在列举当代英雄名字时,首先提到米格尔·德·乌纳穆诺。就其对西班牙文化的贡献而言,乌纳穆诺作为20世纪西班牙文学和思想界最伟大的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另一位曾任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的拉蒙·梅嫩德斯·毕达尔(Ramón Menédez Pidal, 18691968)谈及乌纳穆诺时讲道:他虽然不是公众喜欢的人物,但他是尽人皆知的人物。他受某些人憎恶,应另当别论。他虽然受人批评但同时也深受敬佩。他确实给人以傲慢的感觉。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毕约·巴罗哈(Pio Baroja, 18721956)说过:与乌纳穆诺谈话,对话很快变成独白。从他的谈话兴趣说,乌纳穆诺并不愿意放弃任何谈话的机会,但是他根本不听你讲话。他似乎在和康德讲解康德的哲学,和数学家波音卡雷(Poincaré)讲数学,和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他经常傲慢地、不停地避开与他对宗教的忧虑无关的话题,他的这些忧虑像黑夜的闪电传播在他的作品中。他以男高音的声音评论他的时代。他以一个比路德走得更远的思维对待学术事业。乌纳穆诺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做人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乌纳穆诺在现实生活中勇于追求真理。谈到做人的准则时,乌纳穆诺在《我的宗教》(Mi religión y otros ensayos, 1910)一文中,在谈论真理与生活时这样写道:我一贯相信,固执肯定地相信,一个人最高尚的品德应该是真诚,最令人不齿的毛病是说谎,以及谎言的派生物:装腔作势、虚伪和夸夸其谈。我倾向把伪善的人称为恬不知耻的人。……更严肃地说,不说谎还不够,还要说真话,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一个杀人犯,光说不杀人这是不够的,应该增加和改善别人的生命。比如一个窃贼,光说保证不偷窃也是不够的,应该增加和改善公共财产及其他人的财产。我深信如果我们所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讲赤裸裸的真话,我们就能相互理解。如果我们所有人的嘴都能对着良心说话,我们就能肝胆相照,化解猜疑,摒弃前嫌。乌纳穆诺过于骄傲、好表现自我。从他的作品、他的行动、他的生活以及他的外表都突出表现这个特点。说到乌纳穆诺的外形时,人们这样给他定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人高马大,风度翩翩;目光敏锐,嗅觉灵敏;胡须短粗,声音洪亮。他不是穿着时髦的人,阳刚大气的外貌突现出他是向时代挑战的人物。他一生忠心于妻子孔查·里萨拉加,育有六个子女。他烟酒不沾,用冷水洗澡。他的教学没有大纲,讲课情绪随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为了直接阅读原文,他对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和丹麦文都有深入研究,颇有建树。乌纳穆诺还曾经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他熟悉几乎所有欧洲的哲学名家。西班牙《号角报》在《致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文章结尾部分还说,乌纳穆诺是他那个时代少有的杰出人才之一,他是唯一一个坚决迎着风雨逆流而上的人,他是个疯狂的智者。乌纳穆诺犹如一棵高山上的圣栎树,迎着呼啸的北风,上接苍天,植根大地,勤恳地播撒他的树种。乌纳穆诺出生在西班牙北方工业城市毕尔巴鄂的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徒家庭,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西班牙中北部城市萨拉曼卡度过的。萨拉曼卡市中心有一座乌纳穆诺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展出他的大部分作品。其中《童年和青年的回忆》一书中记载着他童年的生活:我不记得我是怎样出生的。出生是自己的过去,一如死亡是自己的未来,完全应该是我的生命的体验,但我必须依靠别人去相信它的存在。好在死亡如出生,将不能留下记忆。尽管我不知道何时何地降生,但从医院开出的出生证明使我明明白白地看到:我是1864年9月29日来到这个世界。父亲早逝,加之社会动荡,乌纳穆诺自幼寄养在亲戚家里。因此,平静的生活和单纯的人际关系后来成了乌纳穆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据说,乌纳穆诺儿时虽然沉默寡言,但满脑子都是哲学命题。他用默默无闻构筑了一道围墙,又用思考填补了时间的空白,不到11岁就通读了康德和黑格尔,为他后来在22岁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乌纳穆诺深切关心西班牙的命运,尤其是1898年西班牙帝国衰败之后的命运,他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民族历史,游历四方,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在1922年出版的《西班牙:思想之旅》一书中,他发自肺腑地呐喊:西班牙让我心疼!乌纳穆诺晚年致力于政治,历任共和国议员、公共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务,成为西班牙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却陷入不适当的沉默之中。夫人孔查的去世,使他的精神支柱崩塌,他一直认为她是被独裁政府埋葬的。再回想起1924年至1932年的痛苦流放、校长职务被替换等不愉快的生活经历,他心中郁郁寡欢,对所谓的尊重、崇敬、崇拜已经心不在焉了。乌纳穆诺去世的那一年正值西班牙内战爆发,他把内战称为粗野、无教养的战争(Guerra incivil)。乌纳穆诺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失望和憧憬之中。当西班牙内战开始时,佛朗哥的国民军很快占领了萨拉曼卡。乌纳穆诺概括自己对国家元首的态度时,说了上面曾经引用过的那句名言:你们可以以力服人,但不能以理服人。1936年10月30日,乌纳穆诺再次被解除萨拉曼卡大学校长的职务,被软禁在自己的家中。直至同年12月31日,乌纳穆诺悲愤离世。在乌纳穆诺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他的朋友巴托洛梅·阿拉贡来访,当时看到他的一只脚放在一个火盆旁边,火盆里的火苗清楚可见。在他们的对话中,乌纳穆诺显得有些痛苦和悲伤,阿拉贡对他说,上帝可能把背部朝向了西班牙。乌纳穆诺马上反驳:没有!不会的,阿拉贡!上帝不会把后背朝向西班牙。西班牙会自救的,她必须要自救。乌纳穆诺最后的几句话把西班牙和上帝联系在一起。 乌纳穆诺(1864-1936),西班牙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被公认为西班牙文坛九八一代的领军人物。毕业于马德里大学哲学系和文学系,后长期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并出任该校校长。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乌纳穆诺因抨击佛朗哥独裁政权被软禁,不久被发现猝死家中。其代表作有小说《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等。段继承北京市顺义人,教师、外交官和资深翻译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任教。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研究生班。1982-2001年在文化部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驻智利、西班牙和秘鲁使馆的文化专员和文化参赞。2006-2007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2年获得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证书。主要出版翻译作品:《熙德之歌》(1995)、《沙国之梦》(1997,合译)、《生命的悲剧意识》(2007)、《罗萨莱斯诗选》(2011)、《胡安赫尔曼诗选》(2012,合译)和《未来城市》(2018,校对合译)等。 第一章骨肉之人001 骨肉之人人是理性动物康德哲学思想的飞跃黑格尔的名言斯宾诺莎关于我疾病的意义悲剧性抗争哲学家首先是人统治者的行为人生的悲剧意识 第二章起点023 疾病与健康原罪人类的起源知识的起源关于理性知觉的世界寄生虫与社会寄生虫哲学的思考形而上学我何处来到何处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朽的渴望 第三章不朽的渴望042 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人生如梦崇拜祖先农夫的故事无果的牺牲个体与整体物质不灭唯物论虚无主义名声生存的挣扎忧伤走向欣慰 第四章天主教的本质062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来源上帝之国耶稣复活耶和华何许人也死亡的发现渴望不朽神人合一的上帝圣餐与圣体宗教与道德上帝的宽恕逻各斯宗教与理性宗教与科学宗教的实质 第五章理性的溶解(毁灭)084 灵魂必朽无神论死亡与意识二元论物质性与神性生命的理由理性与怀疑主义逻辑的俘虏理性主义享乐主义理性的溶解 第六章深渊底层108 理性与生命永存怀疑主义与不确定性智慧的起源抽象不朽十字架的疯狂信仰与生命意志与智慧哲学与宗教神学命运注定论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绝望的深渊 第七章爱、痛苦、悲悯与人格133 爱性欲爱的本质人的动物种性柏拉图的精神之爱女性的爱宽恕与怜悯所谓人类思想的三个时代叔本华的意志论上帝人格化宇宙的终极意义 第八章从上帝到上帝157 宗教意识上帝的神性主观与反映宗教的起源一神教感觉上帝逻辑上帝理性上帝矛盾的上帝上帝仍是未知数X上帝概念上帝存在的验证仁爱的上帝人性的上帝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上帝的定义 第九章信仰、希望与仁慈185 何谓信仰信仰与信赖信仰与创造上帝何谓存在与真理道德与真理希望的实体信仰的形式何谓真善美善行的苦涩与甜蜜生命的实质人格的根本爱是慈悲与同情罪恶的起源社会与人第十章宗教、阴间的神秘学和灵魂归复215 宗教的建立信仰、希望和慈悲女人宗教骑士作风极乐世界耶稣和复活上帝存在理由灵魂与肉体美德即幸福科学的哲学上帝是万物之上地狱、炼狱、天堂 第十一章实际问题251 信仰的肯定与否定实践检验理论反理性的真理基督的神圣现代社会工人行业协会劳动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宗教的伦理永恒的上帝僧侣与无政府主义人生之悲剧意识西班牙人的灵魂 第十二章唐·吉诃德与近代欧洲的悲喜剧287 西班牙与欧洲浮士德的呐喊海伦的吻欧洲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伽利略的地动说民族精神西班牙与科学纯净的西班牙哲学何谓哲学唐·吉诃德的遗产吉诃德主义唐·吉诃德的呐喊 作者年表327 译后感言329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