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藏起的人和事,终有一天我们会在某个不知名的时刻想起。那些沿途所遇的风景,一路收获的情谊,会连接起生命的各个端点,唤醒我们对生活蜿蜒轨迹的记忆,在岁月忽晚时,在风平浪静中,再给我们会心一击。“出走”似乎是年少时必然的使命,体验也被认为是生命本来的意义。但当我们在跌撞中渐明世事,在追寻中遍尝百味,蓦然回首时却发觉,始终如游丝一线牵引着自己内心的,是故乡……
推荐序《柳荫深处闻心声》彭凯平
诗,在我看来,是*美也是*深沉的文学。而诗人,则是创造*美与*深沉的意义的摆渡人。
每一个作家,都在试图用文字来诉说生存、生活与生命。每一个词句,也都在作家的笔下沉淀出生存、生活与生命的气息。
柳莺是我认识的人里,对生活之美*敏感的人。
10年前,刚回国的我邀请她为我们将要推动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寻求支持,她的第一句话是,这么美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人支持呢?
10年的历史见证了她的直觉是多么的正确。
现在,积极心理学上了厅堂,也进了课堂;影响了千万普通群众,也启迪了方方面面的成功人士。
发现积极心理学之美的是她独特的慧眼禅心。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她的每一首诗和文章,更不要说通过文字去读懂她的心境。
所有的境皆由心生,生活不同,心境可能也不一样。
可是作家仍然是要写的,写大家不一定读得懂的情怀,写很多人看不到的生命。
一滴水流到海洋,需要经历多少故事?
一粒谷从发芽到成熟,需要品尝多少露珠?
一叶茶从山巅飘到杯盏,需要颠簸多少路程?
一首诗从这里流到你的心里,需要聆听多少的晨钟暮鼓……
纸透书薄,银碗盛雪。
柳荫深处,莺鸣心声。
作者自序《重逢》柳莺
此刻,我在华盛顿一座拥有九十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外面是二〇一九年的春天。
阳光洒满了屋后的小花园,一棵高大粗壮的玉兰树结满了密密的花蕾,阳光在明黄一片的郁金香花瓣上闪耀。
这是一个灿烂的春天。
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摞打印好的文稿,是我这几年写的文章。
出版社的编辑帮我分了类,贴上了各类标签,嘱咐我一篇篇认真修改。
刚刚翻开第一章,写的是我在故乡安乡的童年,看到了为我做姜糖的乡下的奶奶,夏夜里给我讲故事的城里的外公……
我突然泪流满面。
要说逝去的时光里最珍贵的,就是这些亲人给我的温暖与爱吧。
为什么他们和他们的爱,都不在了呢?
如果他们看见自己心爱的孙女也已经有了白发,如果他们看见孙女的女儿跑去德国上了大学,如果他们知道后来孙女和孙子都留在了有天安门的北京,如果他们知道有一天孙女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与他们有关的故事,如果他们知道在很多特殊的时刻孙女都会深深地思念他们……
我相信,他们都知道。
我思念他们曾给予我那么多无条件的爱—
那是外公每个寒暑假夜晚都坚持教我背的诗,那是奶奶每个上学的清晨为我捏的锅巴饭团,那是爷爷奖励给我每一张百分试卷的一分钱……
那些在童年时代里自然得像呼吸一样的疼爱,曾让我这个“留守儿童”活得那么快乐自信。然而随着他们的离去,那些无条件的爱也都戛然而止了。
如果能有机会和他们重逢,我也许会说—
奶奶,无论您走到哪儿,我都依然是您的小拐杖。
爷爷,如果我再考一个一百分,您奖励我一本小人书好不好?
外公,我向您坦白,“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都看过了,那些方法不是我想出来的,我没有您以为的那么聪明……
我相信他们能听见。
他们陪伴我走过的那一程,是他们留在人间的印记,也是始终流转在我心底的温柔。
遥远在华盛顿的春天里……
遥远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
遥远在这深不见底的回忆中……
我和他们在那些平静的文字里,在我忍不住滴落的颗颗眼泪里—
重逢。
柳莺
电视人,电影人,公益人。
跨界游走于多个领域的自由人。
曾担任电视台主播、导演、制片人、频道总监,也曾是电影出品人、制片人;曾担任上市公司高管、德国公司驻上海首席代表,是多个公益基金发起人。
多年来,一直用湘女特有的敏感而多情的心观察并善待着这个世界。
爱阅读爱朗诵,爱音乐爱电影,爱美食爱美景,爱小动物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从今年开始,我的梦想是——
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更多有趣的事。”
序言 柳荫深处闻心声(彭凯平)
自序 重逢(柳莺)
第一章 杨柳青青江水平
但愿人长久
宛在水中央
适我愿兮
今夕何夕兮
我歌月徘徊
杨柳青青江水平
乌衣巷口夕阳斜
拣尽寒枝不肯栖
第二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普希金
读泰戈尔
读北岛
读顾城
读戴望舒
读席慕蓉
读三毛
读曹雪芹
第三章 初相遇,若相逢
匆匆
罗蕾莱
老城故事
德国一家人
黑森林
纽约的童话
漫步波士顿
老房子里的华盛顿
静静的睡莲
东欧之秋
第四章 我亦是行人
秋
死亡谷
华盛顿的樱花
沉睡中的沙漠
“它们”的相守
那些花儿
戈壁的月光
那曲的牦牛
海龙屯
亿万年的冰岛
第五章 露从今夜白
贵州的绣娘
有花的日子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二十天的柳子谦
草帽哥和草帽姐
心中的小孩
最美的时光
月光似水长
落地香港
像诗一样活着
第六章 似是故人来
山水长
理查德
哈佛的老师们
夏静
文斌
小婷
灿烂的星
小小美
一月一日
时光
第七章 解释春风无限恨
目光深处的聂隐娘
爱乐之城,可以如果
罗曼蒂克的腔调
永远的狼少年
三见一代宗师
无问西东的家传
白鹤少年的真心
渐行渐远,相亲相爱
山河依旧在
慢慢的李安
第八章 一壶浊酒喜相逢
总是在离别
等待
茅屋
平凡的英雄
勇哥和峰哥
我的每一步都在通往你的路上
第九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柳老大
黄家大小姐
好好
回去的,回不去的
无痕
第十章 陌上花开
见字如晤
繁星为证
春天的颜色
情书
冥冥见晓
生命的消息
无怨的青春
墓碑上的字
稻草人
后记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的故乡是安乡。
湖南的西北方向。
一个小小的县城。
二十六年来,无论我回去还是不回去,故乡都在那里,始终那么穷,始终那么好。
苏东坡曾在《定风波》中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说的是心态,我却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安乡”地名的由来。安乡恰如其名,民心淳朴而安乐。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如何离开家乡,到远方去,到热闹的地方去,到金光闪闪的天安门去。
都去过了。
常德长沙,上海北京,香港台湾,柏林
纽约……
都去过后,就开始想念一个地方—
那里有童年少年,有乡亲友邻,有剁辣椒和油炸的小鱼儿,有飘飘扬扬的柳枝和亭亭净植的荷花……
那是我的故乡。
我一直把故乡比作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目送着你的离去。
而你,一次次回望,一次次挥手,纵然难舍纵然伤感,却从不肯停下你的脚步,更不会回到那风烛残年的村庄。
你只是习惯性地向着你的远方、你的未来、你的无线网,向着有机场、有无穷无尽机会的目的地而去……
那么,那些在夜半、在清晨、在某一刻突然涌现的乡愁,你要如何安放呢?
这几年,我常常回去,闻着路边小摊的烟火气息,听着我都快忘了的乡音俚语,尝着小时候的味道,便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安乡更好的地方了。
也许,我是老了。
也许,我是累了。
也许,我是开始懂了……
《罗曼蒂克的腔调》
下午五点半,安安静静择了这个下班吃晚饭的好时段,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它基本已被我认定是那一年里最好的国产片。
这部纠缠着旧上海往事的电影,华丽妖娆而面目不清,但是,绝对有腔调。
旧上海。
旖旎,香艳,还有不动声色的腾腾杀气。
旧上海的女人都摇曳生姿,男人都肝胆相照。
旧上海的爱情像深海,义气盖云天。
故事里只有一个主角吧?陆先生。
其他如坐着旋转木马般轮番上阵的人带着旧上海各个阶层的各种线索各类标签,展现了一个层次分明个性鲜亮的旧上海生态圈。
这些人,个个有腔调: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长衫礼帽,温文尔雅,波澜不惊。不过吃点心的光景,就该剁的剁了该杀的杀了该办的都办妥了。
倪大红饰演的大哥王先生,挂着两个大眼泡,不怒自威。在电影里只轻言细语说了几句话,不咸不淡吃了几顿饭,大上海就稀里哗啦各种风云突变了。
闫妮饰演的王妈,是陆宅里深不可测的管家,专业敬业。她被小日本暗杀后,陆先生亲自出手复仇,可见她在陆先生心里的分量。
章子怡饰演的交际花小六,落寞、轻佻、十三点,可是不到最后,你不知道她的深情,和她得到的深情。
袁泉饰演的吴小姐,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大上海的电影明星啊,陆先生的心头好,却从头到尾只是点到为止。大乱时期一众人马得戴先生庇护,陆先生的战略部署都通过吴小姐一气呵成。
阿娇饰演的老五,只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姨太太。貂皮和红唇,讨好的笑容,是她的全部。不过,关键时刻以命报恩的决绝无畏,倒让她成了电影中最让人心疼的女人。
有腔调的还有电影对白,你侬我侬的上海话成了台词的主流,更是腔调十足了。
大明星吴小姐对抛弃她的丈夫说:“外头再乱,我们也可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啊。”
交际花小六对着摄影机镜头缓缓念着台词:“我不再喜欢你了。再见!”
大佬陆先生在汽车里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小六的表白:“我要照顾的人太多了,我没这个命。”
吴小姐给王妈介绍自己演的电影:“电影你木看懂,我也木看懂,导演木打算让大家看懂。”
王妈看似漫不经心地教导第一次见陆先生的杀手杜淳:“侬只要安静地立好就行,越是从容越好,就好像是演戏,你懂伐?”
……
每一个场景都那么有腔调。
日本商务代表拜会陆先生,要合资成立东亚银行。狭小的谈判空间里,红木家具威严肃杀,现场气氛凝固死寂,四张神色各异的面孔。
轮到陆先生表态,他总是轻轻抬一下手,看着手里的盖碗:“吃茶。”这就是说,没得谈!
看得太痛快了。
每一次杀人,镜头也都会给个说法。
高空俯拍,一大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的芒草,一尺来高,干枯蜡黄,像死人的脸色。
在这样的时局,人的命运也像芒草一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荒凉无助。
值得一提的是一场大暗杀。
暗杀很快,场面很大,死的人很多,包括陆先生的亲妹妹。
而上海滩教父的复仇绝不拖泥带水。暗杀之后,陆先生走过长长的大厅,高高在上的一个长镜头如上帝之眼,一一掠过尸横遍野血腥残暴的一楼二楼,冷静地诉说着复仇和对抗的代价。并告诉你,这仅仅只是开始。
电影里有腔调的镜头很多,干净,冷艳,沉着,有仪式感。
导演特别喜欢高高在上往下拍:老上海的弄堂,菲律宾的日军战俘营,杀人越货去向北方的田野,等等等等,冷酷中带着非同一般的罗曼蒂克。
……
不过,最大的罗曼蒂克,是陆先生和小六的爱情。
这是我看完电影四个小时后的恍然大悟。
小六是大哥的老婆,陆先生绝对有分寸。
小六自知在陆先生心中的位置,所以,当两人第一次单独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时,小六故作镇定地戏言:“带我去人少的地方吧,就我们两个!”
汽车前座的陆先生云淡风轻地用一句“我没这个命”堵住了小六的悠悠遐想。随即,陆先生安排小六做电影女主,算是成全了小六的一个梦想。
而当小六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不小心和著名赵姓男明星滚了床单让大哥颜面尽失时,陆先生第一时间便匆匆赶去见了大哥。
大哥问:“杀不杀?”
陆先生答:“杀了就杀了呗。”
大哥又说:“我看你不想杀。”
陆先生又答:“你说杀就杀。”
大哥说:“那就不杀了吧。”
两个大佬,安静地坐在小方桌旁,一碗稀饭,几盘酱菜,三言两语间,陆先生救下了小六,也没失了兄弟情义。
那么动荡的年代,陆先生对小六的直觉还是那么清晰:“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而实际在哪方,以陆先生心底的牵念为准。
所以,才有抗战胜利后的收容所里,刚从后方回到上海的陆先生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搜索,终于在一群女人中找到了历经劫难的小六。
值得一提的是,小六的脸上,从惊喜到笃定,章子怡的表演登峰造极不可思议。
然后,陆先生继续从容不迫,带着小六来到菲律宾日军战俘营,用以牙还牙的江湖规矩让小六亲手了却了曾经遭受的暗无天日的屈辱。
你不是我的女人。
我却永远都是你的男人!
我想,这才是电影的主线索:陆先生和小六从来没有诉诸言语的生死爱情。
我仿佛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激动万分。
但最有腔调的是片尾曲,由左小祖咒和尚雯婕演唱。
这是一首撕心裂肺的情歌:
“他其实没有留恋,他甚至没有记忆。”
那个最有腔调的男人一直扛到最后才去了香港。
那个最有腔调的时代已然过去了。
罗曼蒂克就这样在这个地界上消亡了。
我独自站到最后,看完最后一行字幕。
我感谢在二〇一六年最后的几天里,居然看到了一部这么有腔调的好电影。
这该是那一年最大的罗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