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明末名臣卢象昇的综合性研究。作者联系卢象昇的生活背景,对他生平中督理临清仓、任职畿南三郡、抚治郧阳,由巡抚湖广到总理五省,再到总督山西军务等生平经历进行了评价,后又重点对其军事策略、屯田措施和官场同僚关系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本书对卢象昇的研究,史料翔实可靠,观点中肯恰切,是较为客观的的卢象昇研究专著。
龙腾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后考取我们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生,跟随我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选题我们一起商定,研究明末宣大山西总督卢象昇。
明代博士论文选题,应该说范围很广,人物研究也是选题之一。以明代历史人物作为博士论文研究对象,比较理想的选择方案,一般应选取对明代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研究资料比较丰富,最好有文集或奏议汇编;履历丰富,功业突出;人物评价不至于太纠结。当然,不少明代人物选题,已有人做过。典型与否,都是相对的,对于博士生来说,选题时注意扬长避短很重要。
龙腾文笔很好,长于叙事。这也是选取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
龙腾以明末名臣卢象昇为博士论文选题,经过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完成了博士论文写作。在其博士论文中,概述了卢象昇生活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卢象昇的生平仕宦经历,研究并分析了卢象昇军事策略、屯田成绩、标兵建设以及官场中的上下关系。
研究人物离不开时代背景的照应,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作用,只有了解当时的背景,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龙腾在第一章宏观地交代了卢象昇所处的时代背景。
人物研究自然要研究生平履历。龙腾系统考察了卢象昇不同时期任职经历、推行的措施、主要政绩等。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往往涉及所任官职及该官职掌。龙腾在博士论文及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著作中,探讨了卢象昇历任官职的职掌,结合职掌考察其居官作为及主要政绩。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增强人物研究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学术底蕴。
卢象昇是明末军制建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卢象昇疏牍》,为我们研究卢象昇以及明末军制若干问题提供了便利。卢象昇居官后期,明末大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后金)多次进攻关内。明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他人生最后的任职是宣大山西总督。任该职期间,他在宣大三镇推进屯田,特别是整顿军屯颇有成效。
明代军屯从地区或屯军来源分,主要有卫所屯田、边镇关营屯田等。从军屯组织形式分,包括卫所及关营等军户屯田、军伍集体营田等。关于营田的解释,有不同说法,王毓铨先生解释为士兵集体耕种为营田(王毓铨:《明代的军屯》,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8页)。依此标准看,卢象昇直辖的宣大总督标兵带头屯田,为明代军队营田典范。
卢象昇对标兵的建设也值得研究,龙腾在本书中专设一章,研究卢象昇编练标兵的经过及成效。明代标兵始设于嘉靖二十五年,创立者为嘉靖问宣大总督翁万达。
明代军制起初以卫所制为主,随后卫所军分别承担屯田、守城、巡捕、造军器、漕运、边操、京操和海防等多项任务。其中,防守和常操等军队由总兵等镇戍将领统领,随后这些选自卫所(也包括招募等)的防守、常操、作战军队南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和守备等分别统领。总兵负责一镇防务,副总兵协助总兵,参将分守一镇下面的分辖区,称为一路。其下守备等负责某一城堡附近防区,直接对参将负责。游击将军往来增援,一般听总兵及巡抚节制。隆万时期,蓟镇增至三协,协守副总兵相当于原来的分守参将。随后北边其他镇也不同程度设立了协守副总兵。
总兵直辖军队称正兵(在督抚标兵设立后改称标兵),副总兵直辖兵马称协,参将直辖兵马称为援兵,守备等所统兵称守兵。起初督抚无直辖的标兵,但督抚也是文职将帅,无直辖兵马情况下可能出现弹压不力、难以赴前线指挥等情况,于是在嘉靖二十五年前后宣大总督标兵建立,随后巡抚等也建立标兵,其他官员或机构也设标兵,标兵有“泛滥”倾向。督抚标兵在其设立后,成为边镇精锐,参将等所统军队素质和地位有下移趋势。
龙腾(1974一),山东临沂人。历史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国民盟盟员,民盟山东省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研究员。受聘为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课程培训特邀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和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理论,曾参编《中国历史实录丛书》(齐鲁书社),在《兰台世界》《经济研究导刊》《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
第一章 步入“衰敝期”的明王朝
第一节 晚明皇帝怠政与党派纷争
一、万历和天启怠政
二、门户党争的形成和延续
三、明末门户党争的恶果
第二节 万历帝的贪婪与敛财
一、奢侈之行无以复加
二、搜括太仓及太仆寺库并派矿监税使敛财
第三节 起义和辽患日趋严重
一、官府和豪右交相盘剥民众
二、明末义军迭起
三、明末辽东边患已成
第二章 卢象昇的生平(上)
第一节 重孝有宏志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节 督理临清仓
第三节 知府大名
第四节 兵备畿南三郡
第五节 抚治郧阳
一、郧阳抚治的设置
二、平定辖区内义军
第三章 卢象昇的生平(下)
第一节 由巡抚湖广到总理五省
一、明代“总理”称谓
二、督“剿”中原义军
第二节 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一、屡阅边口与整顿防务
二、五疏乞“丁忧”
三、再次入京勤王
第三节 倾力主战殒命疆场
一、与杨嗣昌的战和之争
二、孤军战殁
三、死后余波
四、扬名身后
五、《临江参军》等文艺作品中的卢象异形象
第四章 卢象昇的军事策略
第一节 用兵筹饷之策
一、精兵与合兵策略
二、“因粮输饷”之计
第二节 “靖寇绥民”之措
一、兵备三郡时的“扦御”之策
二、抚郧时的“安民保民裕民”之计
三、总理五省时的“阻贼疑贼饥贼”之计
第三节 其他军事策略
一、“剿贼急需营马
二、谋练奇兵与修筑边墙台堡
第五章 郧阳和宣云屯田
第一节 郧阳屯田
一、明代屯田制度的兴衰
二、郧阳屯田的组织体系、物质保障和制度约束
第二节 宣云屯田
一、崇祯十年的宣云屯田
二、崇祯十一年的宣云屯政
第六章 郧抚和宣督的标兵建设
第一节 督抚标兵的增设和扩编
一、增设郧阳标兵
二、恳请增加湖广巡抚和五省总理之兵员
三、扩充宣大总督标营
四、厘定宣大督营标将职衔和标兵饷额
第二节 总督标兵的军事训练
一、总督标兵训练的缘起和思路
二、整顿总督标兵的军容和军纪
三、加强对弓箭和火器的习射训练
第七章 卢象昇在官场的上下左右关系
第一节 卢象昇与崇祯帝和杨嗣昌的关系
第二节 卢象昇与同僚间的关系
一、受累于官场的纷扰
二、同东林党关系之初探
第三节 卢象昇与部下的关系
一、唯才是用而不求全责备
二、“急思久任”与“为地择人”
三、惜爱和佑护下属
结语
附录一:卢象昇身后评语辑录
附录二:卢象昇生平大事记
附录三:满门忠烈——宜兴卢象异家族抗清简记
附录四:卢象昇作品辑录
附录五:《明大司马卢公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明代的屯田形式大体上分为民屯、商屯和军屯三种,而以军屯最著。边腹地屯守军比例略异。《明史》有载:“其制,移民就宽乡,或招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而军屯则领之卫所。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明代的卫所军制,实质就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军事制度。卫所屯田的目的就是尽力满足军粮所需,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言“以军隶卫,以屯养军”。以屯养军是检验卫所成绩的重要内容,也是卫所兵制的基本特点。有明一代,军屯是历时最久、影响也最大的一种屯田方式。各卫所平时除了屯田任务外,还有守御地方之责。朱元璋曾自夸道:“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此言虽过,但也说明,明初屯田,为解决军粮供应确实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从宣德到正统年问,军屯制开始衰落下去。从屯田亩数的大量减少,可以窥见军屯衰落的事实。《明史》载:“万历时,计屯田之数六十四万四千余顷,视洪武时亏二十四万九千余顷。”李三谋曾总结军屯衰落之原因:其一,生产力低下,屯军的赋税过重。有的军屯之田处于偏远地区,尤以是北方边镇,这些贫瘠之田产量较低,往往导致屯军劳而无获,难以承担正粮、余粮的赋税重担。其二,生产资料的缺乏和生产条件的恶化。一方面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耕牛的供应严重不足;另方面是政府无力进行必要的水利工程的修建。其三,地方武官、监军太监、地方豪右等占田占役状况,到明代中后期愈来愈严重,这是破坏军屯制度的最为致命因素。
除了军屯外,商屯和民屯也是两种重要的屯田形式。商屯其实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屯。明初,为解决边地军粮,政府利用所垄断的食盐专卖权,规定商人可输粮到边地以换取“盐引”,作为贩卖食盐之凭证,到指定盐场支盐并到指定区域销售,此项制度称为“开中”法。后来,有些商人为节省输粮成本,干脆雇人屯垦于边地粮仓附近,将收获之粮就近缴纳换取盐引,这就是商屯之来历。商屯对边粮供给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时人刘应秋对商屯评价较高:“商人自募民耕种塞下,得粟以输边,有偿盐之利,无运粟之苦,便一;流亡之民,因商召募,得力作而食其利,便二;兵卒就地受粟,无和籴之扰,无浸渔之弊,便三;不烦转运,如坐得刍粮,以佐军兴,又国家称为大便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弘治年间兵部尚书叶淇实行了“开中”盐法改革,使得巨商豪富可以纳银代军粮换取盐引,使得商人以屯田补给军粮的兴趣大为减弱,商屯也渐趋衰亡。
民屯也是明代一种较为重要的屯田形式,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明初,相对军屯来说,民屯的规模和影响是十分有限的。民屯有三种组织形式,如《明史》所载:“移民就宽乡,或召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一是移民到人少地多的“宽乡”屯种,这在明初时较为常见;二是招募人民屯种,虽说自愿,但和移民屯种一样,具有明显的强迫性;三是徙罪犯到某地屯种。民屯的是以屯为基层单位,一屯即一里,下分十甲,类于里甲制度。李三谋认为,弘治以后,军屯和商屯已经衰落,但民屯却稍有发展。
明末,由于国内起义频繁和辽东边患不断,军粮缺乏十分严重。此时,恢复和整顿各种形式的屯田尤其是军屯,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卢象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多次大举屯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