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阿拉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对女人怀恨在心,他每日娶一名少女,第二天便杀之。宰相女儿山鲁佐德知书达理,见多识广。为了解救天下少女,她请求父亲把她嫁给国王。山鲁佐德从嫁过去的第一天夜里起,就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又有新故事,当天快亮的时候,她就讲到紧要处停住。国王为了听故事,一再推迟杀死她的时间。据说山鲁佐德的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
译者前言
《一千零一夜》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地区一部杰出的大型民间故事集。它以卷帙浩繁的规模,绚丽多姿的画面,离奇突兀的情节,奇特诡异的幻想代表了古代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它包罗宏富,不拘一格,童话、神话、寓言、笑话、历史故事、冒险故事、恋爱故事、奇闻轶事,应有尽有;天南地北,陆地海洋,无所不至;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角度反映了中世纪中近东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画面;是一部颇有价值的研究阿拉伯古代社会史的参考文献。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原文为“一千零一个夜晚”,中译本最早译为《天方夜谭》。“天方”来源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的“克尔白天房”的谐音,“夜谭”是指阿拉伯人喜欢夜间讲故事。我国古时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所以有人习惯把《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意思是“天方国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的最初编者已不可考。从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它的高度艺术水平来看,最初出现的时间当不会早于阿拉伯帝国形成之时的八世纪。近代文学评论家大多认为它的故事和手抄本在中近东各国开始流传的年代约在八世纪中叶,即中国史书上称“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的前期(750—850),大约是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和麦蒙哈里发执政的时代。这是阿拉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阿拉伯帝国在这时已经形成,它的统治机构和各项制度日臻完备。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业已编成,并已成为统治阶级驾驭万民的有力工具。九世纪前后,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大规模的向外扩张战争已经停止,人民生活稳定,贸易兴旺,市场繁荣,到处一派升平景象。经济得到了发展,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活跃起来。与此同时,阿拉伯固有的文化受到了被征服民族,如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文化的影响,并在吸收希腊、罗马、印度文化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产生了灿烂的阿拉伯新文化。新文化的出现,推动了民间文学的繁荣,特别是阿拉伯民族的民间文艺“说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再者,阿拉伯人自古以来就以勇敢和富于想象著称于世,中古时期的升平世界使他们这一特长得以发挥。他们从陆上和海上到世界各地去周游,去经商,生活充满新奇和冒险,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乐趣。在这些生活基础上,他们鼓起想象的双翼,在神奇的王国中遨游,加上他们生就一副能说会道的“铁舌头”,于是那些神奇美妙的、绚丽多彩的、趣味无穷的故事就油然而生了。讲故事的人不仅受到民众的欢迎,而且被召进王宫为哈里发说唱。为博得民众的称赞和哈里发的欢心,他们就不断到民间去搜集或自编一些新奇古怪、精彩生动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的。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古波斯文的《一千个故事》译成阿拉伯文的,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千零一夜》的基本情节和脉络,以及主要的男女角色(包括《引子》中的山鲁亚尔国王和山鲁佐德王后)。第二部分是阿拉伯帝国最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故事,大多是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和麦蒙哈里发执政时期发生在巴格达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关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也称奴隶王朝)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从1440—1550一百多年间埃及的风土人情。
关于《一千零一夜》成书过程的下限,人们根据书中提供的有关资料探讨,认为在十六世纪中叶。此时阿拉伯帝国灭亡已有四个世纪。
《一千零一夜》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成为人们喜爱的读物,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训诫意义。
整部故事集系民间流传之作,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编写者在收集整理它们的时候聪明地用一个“引子”(即开篇的《山鲁亚尔与山鲁佐德》)便把几百个主题不同而又互不关联的故事巧妙地组成了一部完整的故事集。“引子”是一个很有训诫意义的故事,讲的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而憎恨天下所有女人,他每天娶一少女,过一夜便杀之。才貌双全的宰相之女山鲁佐德自愿进宫,用讲故事的办法劝诫国王改变了杀戮女人的恶习,从而引出了一千零一个夜晚的故事。而这一千零一个夜晚的故事,也是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套更小的故事。如《商人与魔鬼》《渔夫与魔鬼》《巴格达姑娘》等都是大故事中穿插着好几个小故事。这就是《一千零一夜》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框架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流传的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节外生枝,既可以算一个故事,也可以独立成篇。这种艺术结构对后来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产生了影响,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
《一千零一夜》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浪漫的充满幻想的表现手法。《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发挥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能够产生一切奇迹的神话世界:一叫即开的岩洞(《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有求必应的戒指,要什么给什么的神灯(《阿拉丁与神灯》),会飞的木马(《乌木马的故事》),能呼风唤雨的魔王(《商人与魔鬼》《渔夫与魔鬼》)……这些不可思议的事物与故事中的人情世态奇妙地融合起来,相互辉映,大放异彩,使读者不但了解了古代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也知道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我们中国人提起一些难以想象的事物时,都喜欢用“天方夜谭”来比喻,可见这种艺术特色的深远影响。
如果我们对《一千零一夜》进行一次扫描,可将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大致分成这样几类。
一、体现“善恶报应”的故事。这类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占有很大比例,大多用写实和浪漫的幻想互相交织的表现手法,歌颂了人们在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时所表现的勇敢和智慧,刻画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渔夫与魔鬼》中的渔夫在面对“高大无比,顶天立地,眼似灯笼,嘴似山洞,腿似桅杆,手似铁叉”而又杀气腾腾的魔鬼时,开动我们人类聪明的大脑,终于用计谋和智慧,战胜了魔鬼的凶恶和邪气。还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和《阿拉丁与神灯》中的主人公,都是靠着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勇敢刚毅,战胜了各自的对手。阿里巴巴战胜了贼心不死的强盗头子,阿拉丁战胜了奸诈狡猾的非洲魔法师。这类故事的主题就是对正义力量的赞美,对邪恶势力的鞭挞,具有警世意味。
二、斥责社会风气腐败和同情百姓疾苦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凶狠残暴。如在《引子》中,使人目睹国王在杀了与人私通的王后以后,竟然残酷到每夜要宰相找一个少女来供他寻欢作乐,翌日清晨再把她处死的地步。统治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百姓呢?《渔夫与魔鬼》中的那个渔夫“一家五口,全靠他打鱼为生,勉强度日”。这种鲜明的对照是阿拉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实记录。
三、描述爱情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歌颂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如在《乌木马的故事》《卡麦尔王子与白杜尔公主》中都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在追求纯真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和磨难,但凭着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他们最终还是战胜了种种困难,赢得了幸福。
四、描绘经商和航海冒险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反映航海经商的作品,《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是最具代表性的名篇。那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离奇古怪的冒险经历,神奇大胆的夸张描写,使这篇故事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千零一夜》的顶峰。从这篇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阿拉伯地区商业贸易繁荣昌盛的景象,了解到阿拉伯国家在很早以前就与中国、印度以及欧洲国家进行贸易交往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关于当时社会风尚、生活习俗、民族性格、世态人情、道德精神、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国家的文学研究者指出,《辛伯达航海历险记》完全可以脱离《一千零一夜》,独立成书。
应该指出,《一千零一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不开的。在中世纪,伊斯兰教是阿拉伯社会的精神和政治支柱,它以绝对权威主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书中许多故事都充满说教气,但是这并不影响本书宏大的艺术魅力。
此外,作品中还有一些宿命论的故事或情节。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糟粕或者不足之处,但是这些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所思所想,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而且这些故事都十分神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比如《哈希卜与蛇女王》《努尔丁和沙姆士丁》等。其实,这些故事虽然有很强的宿命色彩和不可知的神秘性,但同时也宣扬了一种奋斗精神或表达了一种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所以无论哪个选本里几乎都少不了这些故事。
《一千零一夜》早在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就被传往欧洲,对欧洲的文学、绘画、音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我们前面提到的几部著名作家的作品外,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里哀的《乔治·唐丹》,莱辛的《智者纳旦》,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辛白林》以及威尔第、莫扎特、瓦格纳、圣-桑、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等均可见其影响。
《一千零一夜》从二十世纪初叶开始传入中国,多是从英、俄、日文译出,纳训先生是第一个从阿拉伯原文翻译《一千零一夜》的译者。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译本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是坏现象,因为《一千零一夜》与其他世界名著不同,它的版本奇多,其中没有任何两个版本是一样的。不是篇幅不一样,就是故事内容或者某些情节不一样。在许多较早的阿拉伯原文的《一千零一夜》中,流传最广的两个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和《阿拉丁与神灯》都未被收入其内,学者们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大都认为这两篇作品最初是长期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欧洲人写成的。
总之,《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学鸿著,尽管许多故事都存在着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神奇色彩,但每个故事都留有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烙印。青少年读者不仅可以从这些美妙的故事中领略旖旎绮丽的异国风光,还能了解中近东各国的历史,开阔眼界,驰骋遐想。
本书是《一千零一夜》选本,但每篇都是《一千零一夜》的灵魂之作,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领略这套巨著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王瑞琴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享有世界声誉。它以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言,神奇美妙的幻想吸引着东西方各国读者。它包罗宏富,不拘一格,童话、神话、寓言、笑话、历史故事、冒险故事、恋爱故事、奇闻轶事,应有尽有;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近东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画面。
译者前言 001
引子 001
商人与魔鬼 009
渔夫与魔鬼 021
巴格达姑娘 047
一罐橄榄 083
努尔丁和沙姆士丁 089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115
卡希穆和阿里巴巴 115
在森林里 116
芝麻开门 117
泄密 118
卡希穆逼迫阿里巴巴 120
在强盗的宝库里 121
卡希穆之死 122
卡希穆的尸首 123
埋葬卡希穆 123
巴巴·穆斯塔发和强盗 125
麦尔佳娜的智慧 126
麦尔佳娜和强盗 127
强盗头领之死 129
故事的结束 132
哈希卜与蛇女王 134
哈希卜被同伴抛弃井中 134
哈希卜在地宫里遇见蛇女王 139
宰相逼迫哈希卜供出蛇女王 145
蛇女王使哈希卜变成聪明人 150
乌木马的故事 156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177
第一次航行 181
第二次航行 190
第三次航行 197
第四次航行 208
第五次航行 223
第六次航行 232
第七次航行 243
结束语 253
卡麦尔王子与白杜尔公主 255
阿拉丁与神灯 286
非洲魔法师 287
奇怪的灯 294
白德尔·布杜尔公主 300
公主的婚姻 304
非洲魔法师卷土重来 313
阿拉丁复仇 318
非洲魔法师的弟弟 322
尾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