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0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人物志”“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
卷首语
杨共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上卷(总第20卷)即将出版,照例向读者朋友就本卷内容做一说明。本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人物志”“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
今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白寿彝先生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活动后,自南京中央大学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直至2000年3月21日逝世。他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亦是当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故本卷特设纪念专栏,发表瞿林东教授、周文玖教授、朱露川博士撰写的纪念和研究文章。瞿林东教授受业于白先生,他以发扬光大白寿彝先生学术的高度责任感,对白先生的学术思想不断体会,常有新见。他的文章《思想、责任和文风——纪念白寿彝先生110周年诞辰》寄托了他对白寿彝先生的深切怀念,他认为深刻的思想、崇高的责任、平实的文风是白寿彝史学的风格和精神所在。思想,源于勤奋读书,更是源于对国家、民族的深厚的情怀;责任,出于对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的自觉,尤其出于对神圣的史学事业的忠诚;文风,来自个人的学养,特别是来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人生观和平常心。在白寿彝先生那里,思想、责任、文风是一个整体。周文玖教授的《史学史研究与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器局》论述了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研究在其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及影响,认为完成一部大型中国通史是白寿彝先生学术生涯的最高追求。在白寿彝先生的学术系统中,史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专史,同时也是他的治史之器。他的历史学专业理论及中国通史理论,主要建立在史学史研究的基础上。史学史研究为他的“通识”“史才”、历史责任感、成一家之言的气魄,提供了丰厚的学术滋养,奠定了扎实的学术根基。他鲜明的史学特色与史学史研究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朱露川博士的《继承·开拓·创新——白寿彝先生民族史思想三题》,从总结传统、提出理论和撰述新篇三个方面阐述了白寿彝先生对民族史研究的贡献,指出白寿彝先生总结了中国古代史学撰写多民族历史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撰写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的原则和方法,并将之贯彻于《回族人物志》及新型回族通史的编撰实践中。
历史书写是当今讨论历史编纂的一个热点。“历史书写”(historical writing)是西方学者常用的语词,翻译过来亦逐渐为我国史学界接受和运用。它与历史认识论、历史编纂学、历史文学均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在中国传统史学、近现代史学中,“历史书写”也是经常被讨论的。如传统史学中常言的“直书”“曲笔”“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近世顾颉刚先生说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都是讲的“历史书写”问题。本卷“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有三篇讨论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书写。它们以中国史学的具体实例融会了中、西方关于历史撰述的理论认识,颇有意义。王安宇的《从“慢于鬼神”到“暴虐迁鼎”——试析纣王历史负面形象变化的过程》指出,纣王作为商之末代君主,被周人的历史记载所毁谤在所难免。不过相比于春秋战国以来纣的滥杀无辜、残忍暴戾、戕害贤臣、大兴土木、沉溺于酒色与物质享受等“累累罪行”,西周所塑造和“抹黑”的“原始”纣王似乎更像一个有点糊涂的“昏君”,而不是“暴君”。这里固然有后人出于种种目的的作伪和附会成分,但是,由“野蛮”的商周之际跨越到“文明”的春秋战国,属于“神道”和“人治”的两个时代的不同意识形态,或许是纣王跨越了西周以后“形象大变”的主要原因。战国以来相比于西周对纣王历史形象的塑造,是“重构”后的“层累”。胡祥琴、李家伟的《两汉历史大势影响下马、班的文帝形象构建》指出汉文帝形象在司马迁、班固笔下的差异,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由此得出认识:面对相同的历史事实,身处不同历史大势、历史情境中的史家,往往会基于种种复杂原因而产生相去甚远的书写结果。历史大势是影响史家撰述旨趣与史料选择的重要因素,史家在对历史事实筛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注入各自时代的精神。杨永康、张宇轩的《唐代政治斗争与上官婉儿形象之演变——从“忠心奉上”到“死有余辜”》揭示了上官婉儿的形象在其墓志铭、《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中的巨大差异,墓志中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水火不容,忠心奉上,无辜受难,形象正面积极;《旧唐书》中的上官婉儿与武三思、韦后秽乱宫闱,挟势弄权,死有余辜,形象负面丑陋。文章对差异的原因做了深入探讨,认为此差异是由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造成的,李隆基的最终胜利对国史上官婉儿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墓志中的形象更接近上官婉儿的本来面目,《旧唐书》对上官婉儿的书写并不可信。这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深刻地影响着官方历史的书写,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掌握着历史书写的话语权。因此,史家对古代官方的历史书写应保持必要的存疑。范宇焜的《〈班马异同〉及其评点的史学价值》对南宋倪思撰写的《班马异同》以及元人刘辰翁所做的点评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们在撰述旨趣、研究对象、对比方法等方面显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史记学”“汉书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武文君的《〈辽史·兵卫志〉的史源与史料价值》认为,元修《辽史·兵卫志》的史源是以耶律俨《皇朝实录》和陈大任《辽史》为底本,参之以中原官方文献,尤以宋朝会要为重要参考,并未取材于《契丹国志》《文献通考》等私人所修史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研究辽朝兵制及其阶段性变化有重要意义。但《兵卫志》纂修者存在嫁接文献、史例不严谨等问题,以致该志存在诸多错误,亦是治史者所应注意的。
“中国近现代史学”栏目安排了谢辉元、毛瑞方、任虎三位青年学者的文章。三位学者分别对魏源的经史关联、向达的中西交通史、民国时期高校历史系地理课程之设置进行研究。他们搜集资料丰富,论证充分,体现了朴实扎实的学风。在“外国史学研究”栏目中,李永明、王新梅、宋嫚分别讨论了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史学致用思想、西方学界对意大利史家圭恰尔迪尼的评述、西方政治家传记(以卡特自传为中心)的史料价值;他们对西方文献广收博取,细致解读,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颇有益于我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在“历史文献学”栏目中,姜海军、姬越对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的成书、诠释特点和历史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该书统一了经学文本,在注疏形式上独尊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在内容上兼纳汉人注疏和南北学义疏,对《公羊传》与《穀梁传》也有所采撷。《春秋左传正义》体现了唐初的时代性,为稳定社会秩序打下了思想根基,对后世经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贤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五代史官张昭远篡改段文楚事件发生时间之始末及其所做的一系列配套篡改做了梳理,对张昭远的篡改意图做了深入挖掘,认为其篡改意图是为了支持和维护后唐政权的正统性。这一个案研究,使作者认识到,探讨晚唐历史必须对官方历史记载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同时尽力搜罗相关墓志资料,将之与传世文献相对比。
杨翼骧先生是我们史学史学界令人尊敬的老前辈。浙江大学鲍永军教授系著名中国史学史专家仓修良先生的弟子,他撰写的《忆良师益友杨翼骧先生——仓修良先生访谈录》是一份可贵的口述资料,为我们展现了杨翼骧先生的为学为人风貌,引人入胜,颇具可读性。
向燕南教授的《如何释读清代学术思想史?——从研究史看〈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的特点与价值》,不仅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东亚系教授周启荣(Kai-wing Chou)的《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进行了评述,而且对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做了深入探讨。全清波、赵少峰、秦丽的评论文章都是结合最新的中国史学史领域的文献整理成果而作,反映了本学科的可喜景象。
张尧娉的《中国视角与世界眼光——“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组织撰写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古文明系列著作,以及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情况。该书系共6种7卷,约450万字,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上、下卷)》《古代印度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外古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充分认识世界主要文明的价值和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是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互动的可贵尝试。
要而言之,本卷涉及领域较广,内容厚重;论文出自作者心裁,多有创意。期望学界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本刊,使我们的这块学术园地越办越好。
·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
思想、责任和文风——纪念白寿彝先生110周年诞辰 瞿林东/3
史学史研究与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器局 周文玖/27
继承·开拓·创新——白寿彝先生民族史思想三题 朱露川/42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从“慢于鬼神”到“暴虐迁鼎”
——试析纣王历史负面形象变化的过程 王安宇/57
两汉历史大势影响下马、班的文帝形象构建 胡祥琴 李家伟/67
唐代政治斗争与上官婉儿形象之演变
——从“忠心奉上”到“死有余辜” 杨永康 张宇轩/80
《班马异同》及其评点的史学价值 范宇焜/92
《辽史·兵卫志》的史源与史料价值 武文君/105
·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魏源经史之学的内在关联 谢辉元/125
向达的中西交通史研究 毛瑞方/143
试论民国时期高校历史系地理学课程 任虎/163
·外国史学研究·
试论修昔底德的史学致用思想 李永明/179
从政治犬儒主义者到替罪羊:圭恰尔迪尼历史形象述论 王新梅/193
政治家自传的史料价值——以卡特自传为研究中心 宋嫚/212
·历史文献学·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的成书、诠释及思想探析 姜海军 姬越/225
正统之争:张昭远篡改段文楚事件发生时间的意图 高贤栋/240
·人物志·
忆良师益友杨翼骧先生——仓修良先生访谈录 鲍永军/255
·当代史学评论·
如何释读清代学术思想史?
——从研究史看《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的特点与价值 向燕南/265
内容鸿富 议题多元
——评“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 全清波/283
整理与研究:《〈欧洲史略〉〈西学略述〉校注》的学术价值 赵少峰/290
教、研结合的典范——《郑天挺明史讲义》述论 秦丽/295
·会议综述·
中国视角与世界眼光
——“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尧娉/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