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区域发展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创新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形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分为10章,具体论述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轨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及分析、主体功能区制度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命题。2018年4月26日,他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要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从上中下游三大区域来看,重点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长江沿岸考察,第一站就是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宜昌,然后坐船顺流而下考察了长江中游的荆州、湖南岳阳,最后到了武汉,而上次发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召的座谈会是在上游的重庆召开的。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①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发达的沿海经济带。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构成一个T字形,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本身就与沿海经济带重合,因此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和难点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座谈会上强调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2014年国家正式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相关省市都有“大开发”的冲动,很可能步入沿海地区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针对这种苗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及时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次他来湖北视察,又强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还要发挥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只有企业的责任意识上去了,才会终结政府环保与企业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真正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实到位,才能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深入推进有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有总体谋划。没有总体谋划就没有行动指南,就往往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就是总体谋划,就是一张宏伟的蓝图,相关省市都要按照总体规划来细化措施,稳步推进,有序发展,而不是一哄而上,甚至各自为政。要正确把握总体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届接着一届于,一年接着一年干,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做到“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有我”。要结合实施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久久为功。
四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这就要求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破除旧动能就是要转换过去那种以物质投入、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要破旧立新,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方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重庆讲话,主要是讲“不搞大开发”,破除旧动能,侧重点是“破旧”;2018年在湖北视察过程中讲话主要谈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强调培育新动能,侧重点是“立新”。
秦尊文,研究员、博导,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科技部特聘专家,湖北省委党内法规专家,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发表湖北长江经济带相关文章40多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20余部。
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三节 以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趋同与趋异
第二节 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四节 地域空间系统理论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轨迹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沿海开放时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促进中西部崛起时期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
第四节 进入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及分析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概论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与区域差异分析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系统协调评价
第五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障碍因子诊断与分析
第五章 主体功能区制度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制度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制度重塑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格局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制度下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评估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
第三节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第四节 协同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概况及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通达性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协调
第八章 产业集群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建设要求与空间格局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与区域协调分析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建设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
第九章 城市群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群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差异
第三节 城市群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与障碍性因素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第十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城市群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第二节 流域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第三节 国际经验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