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特稿、资讯、访谈、学术、人物、流派传承、功夫在域外、功夫养生、功夫史话、功夫随笔、功夫艺术、门派绝学十二部分,收录了《徐志鹏: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功夫文化简讯》《独放异彩的中国功夫》等文章。
特稿
徐志鹏: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刘新平
资讯
功夫文化简讯/夏红
访谈
冠军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中国散打冠军、“东方不败狮王”韩志诚访谈录/白姜江
学术
独放异彩的中国功夫/陈鸿彝
千年少林武术评说/张旋
破除“用意不用力”的误解/龙卫东
人物
李菲:一切皆有可能——从世界武术冠军到澳门小姐到成功企业家的
人生传奇/刘天宇
唐金:文极生武,武极生文的践行者——拳坛女子职业搏击第一人、意拳女传人的
成功秘诀/白永林
流派传承
陈伯祥的太极人品/海州子
功夫在域外
刘绥滨与青城太极/王克明
功夫养生
以拳法为田,养自身之大药/四十一
功夫史话
一代宗师孙禄堂——近代武林武圣、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的“玩拳”哲学/沙河
功夫随笔
武松打虎与鲁达除霸/孟向荣
我的未遂功夫梦/王元涛
功夫艺术
武术与搏击:精武英雄的功夫人格——电影《精武英雄》中对功夫、人生、电影的思考/林昭白
门派绝学
青城太极站功六式/刘绥滨
《中国功夫(第2辑)》:
熟悉中国武术史的人都知道,民国是公认的中国武术黄金期。当时的武术界百家争鸣,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手,其中名声最大、流传最广、出产高手最多的是太极、形意、八卦这三个门派。这三个门派的拳法被称为内家拳,有别于以少林拳法为代表的外家拳,所以太极、形意、八卦又被称为“内三家”。
时移世易,如今的“内三家”依旧是中国武术中的大门派,但如果单纯以名气大小来对比的话,太极拳显然更胜一筹。它不仅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在海外也有大批的受众。
这种明显高于另外两家的名声来自于太极拳的养生效果。要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武术种类中,只有中国武术会把养生当作武术的一种效果来进行推崇。所以作为中国武术养生代表的太极拳自然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别的中国武术的养生效果就真的不如太极吗?尤其是同属于“内三家”的另外两种拳法,它们的养生和健身效果又如何?
其实形意和八卦这两个门派在历史上一度是融为一体的,练习形意拳的拳师都会兼习八卦掌,而练习八卦掌的拳师也都会学习形意拳,这是因为它们的拳理相通,所以可以以一生二。
而这两个门派拳法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不练习马步。
在中国的传统武术中,“弓、马、仆、虚、歇”这五种基础步法几乎是每个门派的必修课,尤其是马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有着“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但是形意拳和八卦掌却不约而同都合弃了马步的练习方法,而且还都非常抵触练习马步。
其实马步的原型是骑马步,就是人骑在马上时双腿的姿势。《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哭着说自己好久没骑马,大腿肉都松了,再骑马的话恐怕双腿的力量已经夹不住马腹了。刘备这句话说出了骑马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夹紧马腹。古人练武马战高于步战,但是因为马是很贵的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经常骑的,所以武人们就把骑马步挪到平地上,用这个姿势来练习双腿间的夹剪之力。后来练武之人不练马战了,但是却依然保留了这个练习方式,并且在扎马步的时候双腿压得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要求把大腿与小腿蹲成直角的姿势,用来提高自己的腿部力量,并美其名日四平大马。
对于这种马步,形意拳当代名家马世琦老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很有科学精神的研究。这位老人家是工科出身,他对四平大马的姿势做了一个受力分析。
当人扎出四平大马之后,由于大腿与小腿是直角,所以大腿正面会与地面平行,此时人如果想要保持平衡,必须让人体重心所在的臀部与双脚在一条垂线上,这就会导致膝盖前伸超过脚尖,这是武术锻炼当中的大忌,因为这个姿势会对膝盖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如果不让膝盖超过脚尖的话,臀部与双脚就不能在一条垂线上面,人的身体重心在臀部,重心后移就会向后倒,如果不想后倒,就必须要一个前方的力来平衡,前方什么地方的力呢?还是膝盖。所以马步一蹲,不管你如果平衡身体,膝盖都是受力最大的部位。
古人由于受医疗条件限制,平均寿命不长,膝盖受力的坏处通常还来不及显现就去世了,但如今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0岁以上,于是就有很多这样练习马步的拳师在上了年纪后不得不接受膝盖手术,否则便举步维艰——字面意义上的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