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关键基础设施相互依赖性的理论框架,对可能威胁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危险源加以辨识,并给出了关键基础设施相互依赖性及风险分析的指导原则及实用方法。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基于实际基础设施系统的应用案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系统分别给出适用的指导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1章 关键基础设施相互依赖性的现有研究方法
1.1 概述
1.2 第一组:概念研究(概念及分类)
1.3 第二组:建模与仿真研究方法
1.4 第三组:基于经验与知识的方法
1.5 关键基础设施建模的挑战——本书的意义
1.5.1 复杂性
1.5.2 在抽象与具体间权衡
1.5.3 后果度量
1.5.4 信息获取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相互依赖性的概念及分类
2.1 可观测量与不确定性
2.2 风险
2.3 风险记录表及风险矩阵
2.4 可靠性
2.5 脆弱性
2.6 弹性
2.7 蝴蝶结图
2.8 社会基本需求、社会关键功能与关键基础设施
2.8.1 社会基本需求
2.8.2 社会关键功能
另一方面,应当确定多大的时间分辨率是合适的。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与时间独立)可能就够了。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系统的行为模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捕捉这样的行为信息需要借助于时间轴,而时间尺度可以有多种选择(秒、小时、日或周)。一整套模型通常只有一种时间计量方式,这意味着必须在前期工作中(例如,评估建模的目的及现有的资源)有意识地考虑应当选用多大的时问分辨率。
6.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在多大程度上制约模型的建立
在很多情况下,获取信息量的多少对建模方法的选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可以轻易地从数据库中获得可用信息,还是只能在规划图中或者是系统规划、操作、维护人员的已有知识中来寻找模型的有用信息?相比于后者,前者的信息更容易获取、转换和利用,所以模型也更容易建立。因此,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限制了模型的规模、后果度量的度并影响到决策的类型及结果。
5.7技术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分析
当今社会复杂性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不断增加的技术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对于如何建造及管理这些基础设施、如何采取措施应对基础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及脆弱性分析能够指导我们在决策阶段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风险及脆弱性分析是建立在理解系统的故障原因、故障机理、故障后果及相应不确定性(见参考文献[15])的基础上的,它将会辅助决策者做出减少风险及脆弱性的措施。
正如第2章所讲的那样,脆弱性可定义为系统抵抗不利事件和压力的能力。系统容易受到某些特定危险因素的干扰破坏,但可能对其他的危险因素具有健壮性。脆弱性分析关注的是给定故障发生时对系统造成的后果,而非各种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基础设施而言,某些造成极为严重后果的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仍然有必要强调这些故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在过去十年间发生的基础设施损毁或崩溃的事实证明,这种后果是有可能出现的,例如2005年美国的卡特琳娜飓风、2003年美国东北部大停电事故、1998年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停电事故等。脆弱性分析的一大困难与挑战是,为了尽可能去考虑到所有突发情况,需要分析、评估大量的历史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