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上世纪70年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以西部城乡为典型环境,刻画了卢新华、田黎民等一代人走向社会后的命运波折、情感磨砺,以及在当代中国历史变革中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人格、道德的坚守,多角度地展示了以卢新华为代表的一代青年励志、多思、真爱、执着的人生风景
画20世纪70年代“工农兵大学生”群像之力作,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濯洗心灵的青春之歌。
杨焕亭,1951年11月生于陕西户县,中共党员。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时光是公元1975年7月,北方大学中文系首届工农兵大学生面临毕业分配的日子。
北方大学——这座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着一样漫长校史的西部高等学府的校长、系主任和教师们,都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遭遇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们应当怎样把一种中国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体制下,一种非常不安定的环境中,一种非常不规范的秩序中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无法判定这些曾经很自豪的“大学主人”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以自己三年的学业成绩让人们恢复对这座中国西部名校新中国成立以来保持了17年的信赖和倾慕。因为三年前他们用扎着红绸的大轿车从火车站和机场迎接回来的实在一个结构十分复杂的群体:从初中六九级到高中六六级,别的不说,光是届别就跨越了8个级次。天真与成熟、老成与幼稚、强势与弱势,年方弱冠与“三十而立”,就这样地在同一个十分拥挤的起跑线上走过了他们三年多色调的人生经历。而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五年夏季从京华不断刮出的燥热的、动荡的、让人不快的季风使得分配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他们担心上一年刚刚平静下来的校园会因了分配上的哪怕一点儿不谨慎而成为新的混乱的爆发点,会导致一场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