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动机、程度、途径、方法以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绩效等可以设立科学的、与实际相吻合的数量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为了增强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该书从研究方法的革新入手,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文献调查即实地调查涉足六6个省、市、自治区,5000份问卷调查结果则来自于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基础上,在量化层面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展开讨论。目的在于从纷繁复杂的公共政策现象中抽象出能够准确反映政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获得其它研究尚未涉足的、经由数学方法推导而来的,并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结论,以有利于推动该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对目前国内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傅广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公共行政系主任。公共政策量化分析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全国公共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共主持国家基金项目4项,发表论文五50余篇,出版著作8部。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研究状况的梳理与评述
三 主要研究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四 研究方法、路径及框架
五 研究范围、使用材料及创新
第一章 政策制定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背景与功能
第一节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背景
一 人民主权思想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二 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三 治理理论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第二节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实背景
一 政府职能转变拓展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现实空间
二 经济全球化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组织基础
三 市场经济发展增强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意识
四 公民文化程度提高影响了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关注度
五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便捷互动条件
第三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非线性功能
一 促进政策制定科学化的非线性功能
二 提高政策合法性的非线性功能
三 强化公民监督的非线性功能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基本认知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设计
第二节 调查的描述性统计
一 样本的代表性
二 样本的均衡性
第三节 公民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关注度
一 公民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关注度和淡漠度
二 关注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过程呈现类似抛物运动规律
三 年收入与关注度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
四 文化程度与关注度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五 职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关注度的影响
第四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
一 政治制度对于公民参与动机的影响
二 社会性别对于公民参与动机的影响
三 文化程度对于公民参与动机的影响
四 年收入对于公民参与动机的影响
第三章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形态研究
第一节 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一 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 社会性别对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渠道的影响
三 文化程度对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渠道的影响
四 年收入对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渠道的影响
五 年龄对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渠道的影响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频次分布
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频次分布概述
二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频次的纵向分布
三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频次的横向分布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主要类型研究
一 按照结果取向划分
二 按照参与过程划分
三 按照参与动机划分
四 按照参与主体划分
五 按照参与阶段划分
第四章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形态研究
第一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
一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二 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三 文化程度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第二节 公民参与的途径研究
一 公民表达政策建议的高度偏好途径
二 公民表达政策建议的普通偏好途径
三 社会性别对公民参与途径的影响
四 文化程度对公民参与途径的影响
第三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绩效
一 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绩效
二 文化程度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绩效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调查问卷(主体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