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经曲折,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发展成就辉煌,彻底改换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综合国力增强,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70年,是经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70年。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径,探讨了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中国经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揭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内在逻辑。
蔡昉,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农村经济、金融体制。
上篇中国经济“站起来”(1949—1978)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经济遗产(5)
第一节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5)
一生态环境(5)
二资源禀赋(6)
三人口状况(8)
第二节生产力发展水平(10)
一旧中国的家底(11)
二产业结构(13)
三发展的不平衡(16)
第二章国家经济主权的收回(19)
节帝国主义经济特权(19)
一划分租界、把持海关、特权加持(19)
二放贷与投资(20)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获得的特权(23)
第二节租界、海关等外国特权的收回(24)
一加强外资管理(24)
二加强海关管理(26)
三加强外贸管理(27)
第三节外贸自主(28)
一成立外贸管理机构(28)
二统制外汇结算(29)
第四节禁止流通(29)
一货币乱象(29)
二禁止流通(31)
三建立人民币市场(31)
第三章经济体系的再造(33)
节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33)
一新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33)
二根治通货膨胀与统一财经(36)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40)
四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40)
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43)
一对农业的改造(43)
二对手工业的改造(44)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8)
第三节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52)
一土地革命(52)
二互助组(55)
三合作社(56)
四人民公社(58)
第四节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60)
一国有经济为主导(61)
二中央与地方管理权力的调整(62)
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66)
第四章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69)
节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69)
一“一五”计划的实施(69)
二“156项”建设(71)
三“三线建设”与工业布局的调整(73)
四“四三方案”与技术引进(76)
五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技术引进(79)
六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80)
第二节科技现代化战略的形成(81)
一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及合作(82)
二引进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84)
三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86)
第五章科教文卫的进步与民生改善(88)
节科教文卫的进步(88)
一教育水平的提高(88)
二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89)
三科技发展水平的跃升(90)
第二节民生的改善(93)
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94)
二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95)
三社会保障的滥觞(96)
上篇小结(98)
中篇中国经济“富起来”(1978—2012)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07)
节改革开放国策的(108)
一旧模式下经济建设的徘徊(108)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机遇(110)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11)
第二节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114)
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14)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15)
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16)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形成(118)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内外形势(118)
二“南方谈话” (119)
三十四大的召开(12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规划的形成(123)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26)
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2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27)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129)
三“毫不动摇”大政方针(131)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133)
一农副产品流通市场的建立与完善(133)
二商品流通市场的改革与完善(135)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137)
四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139)
五城市土地市场的创建与完善(140)
第三节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141)
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42)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43)
三乡镇企业的发展(145)
四外资企业的兴起(147)
第四节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48)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149)
二财税体系的改革(150)
三金融体制的改革(152)
四投资体制改革(154)
第八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57)
节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58)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58)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59)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161)
四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162)
五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162)
第二节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164)
一城市救助制度(164)
二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64)
三救灾体制的改革(166)
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成效(166)
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166)
二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167)
三社会保险基金规模持续提高(168)
四社会保障受益人群不断增长(171)
第四节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172)
第九章农村改革与经济的发展(178)
节农村经济组织的调整(178)
一分田到户的尝试(178)
二“双包”责任制的试点(179)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80)
四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181)
第二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82)
一统购统销制度的终结(182)
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183)
三鲜活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184)
四专业户的出现(185)
五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185)
第三节农户的“非农”就业(186)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186)
二乡镇企业的劳动就业(187)
三农民工向城镇的转移(189)
第四节农民收入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190)
一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190)
二农户消费支出的增加(192)
三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194)
第十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197)
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197)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镇化发展(197)
二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1)
三城市格局的变动与城市群的发展(204)
第二节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08)
一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挑战(208)
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13)
第十一章科技、教育与人力资本的提升(217)
节科技发展与成就(217)
一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 (217)
二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23)
第二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229)
一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229)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成就(232)
三比较视野中的教育水平(235)
四人力资本的提升(240)
第十二章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245)
节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245)
一对外开放:时代的选择(245)
二对外开放的进程(250)
第二节对外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253)
一实现了向贸易的转变(253)
二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257)
三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259)
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261)
第十三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263)
节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63)
一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64)
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中国经济(268)
三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世界的贡献(275)
第二节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278)
一人口红利减弱(278)
二资源环境约束突出(279)
中篇小结(283)
下篇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 发展(2012—2019)
第十四章结构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293)
节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结构性特征(293)
一经济发展水平概览(293)
二产业结构(295)
三要素结构(299)
四需求结构(301)
五区域结构(302)
第二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305)
一以新发展理念指导高质量发展(305)
二以“三去一降一补”推动高质量发展(306)
三以三大“攻坚战”助推高质量发展(310)
四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311)
第十五章“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发展(316)
节城乡差别的现状(316)
一收入与消费(316)
二科教文卫等其他公共服务(319)
第二节“精准扶贫”的相关进展(320)
一前期扶贫工作的简要回顾(320)
二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理念与举措(321)
三工作成效与存在的难点(322)
第三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推进(325)
一城镇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325)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理念与举措(327)
三工作成效与存在的难点(328)
第十六章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331)
节金融风险的根源与表现(331)
第二节国内主要金融风险点及其应对(334)
一国内债务压力(334)
二住房价格高企(336)
第三节对外主要金融风险点及其应对(339)
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339)
二对外负债风险(342)
第十七章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347)
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347)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展开(350)
一目标与理念(350)
二重要部署与制度建设(351)
第三节生态治理的实践与成效(352)
一能源消耗(353)
二温室气体排放(354)
三污染排放(355)
四资源利用(356)
五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展望(358)
第十八章创新高质量发展(360)
节“创新驱动”的政策演进与发展现状(360)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60)
二创新对增长的贡献(362)
三研发投入(364)
第二节产业竞争力的提升(365)
第三节人力资本积累(371)
一劳动力数量与年龄结构(371)
二教育发展与劳动力素质提升(373)
第十九章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376)
节多维开放格局的形成(376)
一贸易平衡(376)
二双向投资(378)
三开放体系的全面升级——以人民币化为例(380)
第二节“”倡议的实践与影响(384)
一倡议的提出(384)
二主要进展(386)
第三节中国参与治理(388)
一治理的基本概念(388)
二治理的背景——化遭遇新挑战(388)
三治理的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90)
下篇小结(392)
主要参考文献(398)
后记(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