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用古希腊悲剧的手法描述了唐朝时期敦煌少年壁画师明月奴的一生。唐朝,名门世家们在敦煌开窟作画风行一时,优秀的壁画师明月奴炙手可热。但是明月奴对自己的作品却始终不能满意,他一直追求人画合一的境界。一次意外的眼疾导致了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画面,从此开启了他艺术创作的新局面,而他自己的身世之谜也在慢慢揭开。书稿结构灵巧,情节生动,充满中晚唐时期的西域风情,颇具可读性。
高野,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本科就读于常青藤盟校比较文学专业,在校期间参与敦煌变文翻译项目,目前法学博士在读。
盂兰盆节
孔雀明王像
眼睛
维摩诘
社祭
月光王
地狱变
释迦牟尼涅槃像
娑婆世界
尾声或河的另一边
《敦煌往事书》:
冉枝往镜子里看去,看见明月奴面无表情地端坐着,右眼的绷带上沾着不久前才帮他换上的药粉和干掉的血渍,在洞中昏暗的光景下显得格外怪异。他在明月奴头上戴了一顶步摇冠——这是冉枝作为宗室子为数不多的家传宝物。从前,他祖父,也许还有他祖父的父亲——某位显赫的王公,曾经戴着这顶效仿魏晋古风、有树枝一样高耸的分叉和桃叶状金坠子的冠帽,出席长安城郊香气缭绕的聚会,也许在河边流觞饮酒,也许身着胡服,围观猎场,肩膀上站着鹰……这些是冉枝从来没有见过的。而现在这顶王公的帽子戴在一个盲了的私生子头上,作为扮演孔雀明王的戏服,这到底有几分反讽,让冉枝心里突然好受了点。
冉枝画出一条弧线,这条弧线落在墙上,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线条,就是孔雀明王的冠帽了,可是现在它只是一条弧线而已。冉枝望着这条弧线出了神:这条短促的线几乎是神经质地弓着,似乎是要躲避,又似乎是要牵引,连接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
长安城有拱桥——也是这样一条弧线横贯在河面上,像一道虹,长安城的街道可供四辆马车并排而行。随便一个长安城的女孩子都比一百个曹襄娘加起来还要聪慧,也不用她那种现在已经进了坟墓的妆容,而是用胭脂把整个脸颊都染成绯色,如同桃花花瓣。他想起父亲和母亲曾经提起过的,关于长安的许多事情。为什么他不是出生在长安呢?也许有一天他能把师父、明月奴也带到长安去。
他望向镜子中明月奴的倒影,这种想法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切实际得可怕。
明月奴的脖子上悬挂着一串白色璎珞。
白色的璎珞似乎有点紧,明月奴时不时要伸出手向下拽。这个动作让冉枝觉得有些气闷,想到早年父亲跟他提到的,在高宗之后短暂的大周朝,那些无辜或有罪而被处死的宗室子弟,他脊背有些发冷,庆幸自己并没生在长安,并没有见到不久前他还暗自向往的一切。
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觉得,面前的这一切琐碎的事物,大抵都在暗示着什么,在指示着某种无法回避的事情。那条弧线、四处散落的绯红颜料、绷带上的血迹和明月奴脖子上的璎珞,但是这念头微不足道,很快被另一个尖锐的念头淹没,他忍不住问:
“你究竟为什么要拆穿那些粟特胡人的戏法?”
明月奴思忖起来,左眼不断眨动。
“为什么?”他一面回答,又一面问自己似的,“为什么?人人都明白那些粟特人是变戏法的,他们没有吐火,没有让箱子里的同伴凭空消失,也没有真的拽出自己的心肺,那么,为什么所有人都相信他们,还要扔给他们赏钱?可又是为什么,我把他们拆穿,人们就——和我设想的那样,开始喝倒彩,还想把赏钱要回来?
“我不能说拆穿他们是深思熟虑的。我抓住那口袋里的羊心羊肺扔出来,可能只是为了好玩。这种乐趣可能在你们看来是失心疯,甚至是有罪的。你知道吗?三哥.即使我不去拆穿粟特人的幻术,我也会干别的事情。你见过那种装酒的羊皮酒囊吧,我就买这么一袋酒,将它包在布里,在街口高处站着,假装这是我抢夺来的小孩子。人们这时候就要来看热闹了,肯定又是号哭又是尖叫,求我把孩子放下。我要是拿小□□扎进去,葡萄酒就会流出来,下面的人会以为我是杀人的疯子,估计要找官府来捉我,可是自始至终,这些都是假的,我只是想要喝酒,扎破了一个酒袋而已。这件事过了这么久了,我一直回想,终于回想出来,我是在不知不觉地寻找这样一个边界:假的为什么变成真的,真的怎么变成假的,或者放在任何一个时候,一件事怎么变成另一件事。边界就是谜题,画师就是出题的人,而谁能找到这样一个边界,谁能同时站在两边,谁自然就能成为□了不起的画师。”
明月奴脸上原先的怨愤渐渐消失,嘴边浮现出笑意:“真希望能跟你说清,那个红发粟特人打上我眼睛的那种感觉,那感觉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我十分喜悦——毕竟我是那个作画的人,而他,是我画中的人物,不过是在受我的支配。”
冉枝的声音,听来反而变得冷冷的了:“可是他并不是你画中的人物,他身高七尺,把你的骨头拆了都不比折断一根木条困难。”
明月奴点点头,就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说着:“的确。世间有像这种强大的人、事、物,能阻挡我,弄瞎我的眼睛,甚至把我的骨头都拆了.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强大到和我去年秋分时所见到的那个东西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