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秋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符号。
老秋喜欢看戏,学会了很多唱词,最常吼的几句是 :
“天有道下的是清风细雨 ;地有道长的是五谷根苗 ;国有
道文武臣忠心耿耿 ;家有道辈辈人和睦欢笑。”
老秋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符号。
老秋喜欢看戏,学会了很多唱词,最常吼的几句是:“天有道下的是清风细雨;地有道长的是五谷根苗;国有道文武臣忠心耿耿;家有道辈辈人和睦欢笑。”
老秋喜欢说媒,他能把城里姑娘说到乡下,也能把乡下姑娘说到城里。他说媒不学牛经纪,学诸葛亮;他说媒不图钱财,只为积德。他说这辈子灾难太多,生前多做点善事,死了到阎王爷那儿好理论。
老秋喜欢帮忙,哪家起梁盖屋,哪家红白喜事,哪家牲畜难产,哪家有了火烧眉毛的急事,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老秋爱管闲事,哪里打架斗殴,哪家夫妻不睦,哪家儿女不孝,哪家麦苗被羊啃了或是鸭子钻错了笼子,只要产生矛盾,他定在场。
老秋爱说笑话、骚话、俏皮话。有的直白,有的幽默,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场合,只要能嬉,张口就来。特别是嫂子分儿的,让她们吃了亏还笑得弯腰——当然是有分寸的。
老秋生命里有太多不幸。他出生在一个长年没吃没穿的人家,父亲只能把他包了送人。他先后流浪了三家,有着仨爹仨妈,“哪家都没有把我养活成。解放军来了,这一个爹妈把我彻底救活了”。从此他不信鬼,不信神,不信命。“命是人编的,神是人捏的,鬼是人说的,解放军才是真的,是真爹真妈真菩萨。”
从九死一生中活过来的老秋,常常感叹世上好人多。他坚持以德报怨,说死了到阎王爷那儿好交代。在城里拾粪时,救人又输血;大雪天把一个将死之人背回家,又是灌汤又是抱着暖,直到救活;他看到一只嫩黄嘴角的燕子在墙脚挣扎,把它捧到怀里精心护理,直到小东西又飞回蓝天;他踩死一只老鼠后很是内疚,连说“罪过,罪过”。
献词
自序
上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下部
城里人多嘴杂,乡村里有一点风吹草动,城里就能闻出年景的丰歉,日子的厚薄,世事的变数。这就是咱们这座小城市,她与农村连襟靠背,嬉笑怒骂都是一个表情。
人们注意到,自入春以来,街面上要饭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内中数一个女人领一个或两个孩子的最多。每每遇到这样的情景,秋的心就像被扎了一下,仿佛那女的就是妈,那孩子就是姐、就是他杨秋。和当年自己的处境不同的是,这些要饭人虽然多是乡人进城,内里像是也夹杂着城里人,但面黄衣不烂,既不拉棍捧碗,也不叫苦连天。施舍的人也和气,只要你伸手,不是吃食就是小钱甚至一张饭票,更无恶狗追撵,有一种说不出的可怜与无奈。街洞里缺少了小贩的游走,就连以往热闹非凡的国营商场也是门可罗雀。秋心里清楚,其实城里人也不比乡下人好多少。在校场一带的荒滩上、坟园里、河畔处,他经常看到成群的城里人在挖野菜、捋树叶、逮小鱼。酒精厂排放糟子的地方,也有城里人在争抢。这让秋好生感慨:谁也别装蒜啦,在饥饿面前,没有尊卑,没有贵贱,那些饿得东倒西歪的人不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个“饥”字把城里人、乡下人打扮成一个模样了。
郊外公路两边的小店关张了许多,那些没有门面的简易棚子,成了讨饭人不花钱的干店,虽然四面透风,好在天气渐暖,没有性命之忧了。
粮食,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