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急救医学》对急救医学常见的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简明扼要的叙述,着重阐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点,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先进急救技术,内容全面、规范,实用性强,可供各科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医学生及实习、进修人员学习参考。
第一章 心肺脑复苏
第二章 休克
第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五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章 危重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支持
第七章 成分输血
第八章 重症监测与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章 神经系统急症
第十章 呼吸系统急症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急症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急症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急症
第十四章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急症
第十五章 血液系统急症
第十六章 急性中毒
第十七章 淹溺、电击伤、环境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八章 多发性创伤
第十九章 烧伤
第二十章 其他专科疾病的急救
第二十一章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 常用急救技术
参考文献
4.外科治疗和介入性治疗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已取得肯定疗效,颈内动脉闭塞70%以上者,疗效较好。介入性治疗包括颅内外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或与溶栓治疗结合,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三)脑出血
1.现场急救处理对昏迷病人须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并及时清除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通气。询问病史简明扼要,体格检查全面细致、重点突出,对血压过高、脑疝危象、抽搐者需及时处理;各种检查应有顺序并妥善安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对暂时无法收住院的危重病人,应留置抢救室或诊室内抢救治疗;对濒死无法抢救的病人,在向家属交代病情的同时,给予人道主义的处理。
2.内科治疗急性期内科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再出血,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氧,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使病人能安全度过急性期。
(1)防止再出血:病人保持安静,绝对卧床,有效控制血压。可选用心痛定、利血平、佩尔地平等药物,维持血压使之略高于出血前水平。适当使用止血剂,常用的药物有6-氨基己酸、止血敏、立止血等。
(2)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常用的药物有20%甘露醇、甘油果糖、甘油盐水、呋塞米、25%人体白蛋白、皮质激素等。使用脱水剂要根据病人情况早期足量使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护下进行。对长期使用脱水剂的病人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与水电解质紊乱。
(3)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发病早期静脉补液,除脱水药物外,液体量应控制在2000mL以内,并及时进行血电解质、血糖、血液酸碱度的监测。对长期昏迷的病人应尽早采用鼻饲的方法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或深静脉内营养疗法。
(4)并发症的防治:长期昏迷的病人,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严重脑出血易并发胃、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出血,可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等药物。出血量大时,需及时输血。高热病人可采用亚低温治疗(32~34℃),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此外,还应防治皮肤感染和口腔感染。
(5)其他:适当选用副作用少、疗效明确的神经保护剂。抗癫痫治疗常用药物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