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是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总结30年教学经验,专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的作文指导书。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作文课》直击小学生作文的痛点、难点,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提供针对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解决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表达的潜力,家长与老师应珍视每个孩子不同的潜能和才华,保护他们稚嫩的写作冲动,鼓励孩子自发阅读与想象,而不要先入为主地以篇幅字数、好词好句、作文规范等规则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错过了童年,就再难写出童年的故事。培养写作能力给了孩子们一种记录生活、记录人生的途径。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作文课》一书也将为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多彩童年提供得力的帮助。
自序·作文的真相
戏剧中说出真相的人,基本上是不想混了,大概率是说出临终遗言,怕某个秘密被自己带进坟墓。
教教学生写作文,也谓之“作文的真相”,难道有什么惊天大瓜?我想了想,好像轻易可以说出一堆,比如“当今学生的作文能力整体下滑……”“城市学生下滑得更厉害……”,但这也不算什么大瓜。写写作文,并非人命关天,也没有什么血肉横飞的黑幕。所以说,我所谓的“真相”,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意思,无非是一点点实情,一点点应对,以及我认为的一点写作秘密。说出来,写出来,也算是我的“职业临终遗言”。
在我的这本书中,有三个样本:“文文”“依依”“铭铭”。文文是男孩,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思维活跃,他的发现对老师也有不少启发;依依是女孩,喜欢唯美的故事,写的东西比较细腻轻柔;铭铭也是男孩,在作文方面没有太多准备,基本上是带着空白的大脑来的……当然这种空白是假性的,只要被唤醒,他也很能写嘛!
如此设置样本,可能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凭什么女孩的文风就要细腻,要温柔?但我实在不能兼顾更多,比如还要照顾一下性别平衡什么的。
虽然样本只有三个人,但他们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的集合……这本书中,我们的师生对话,全部都不是我编造的、虚拟的、假想的,而都是教学过程中真实的对话实录。
为什么样本是三个小学生?而不是兼顾一下高中生或初中生?其实,我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高中生、初中生打交道。他们对作文的诉求不一样,家长的诉求甚至更直接,比如:在作文上不要花太多精力,看看有什么便捷、简单、有效的办法,直接拿高分(他们这样想,也不是他们的问题)。我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这种多拿分、拿高分的诉求。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时抽空研究一下“作文的真相”,但比较难:样本被污染了。
我的职业生涯,终结在小学生这里。我更乐于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在小小范围里,营造了作文的伊甸园:一起看了比较多的动画短片,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查资料。写作文前,学生大多要谈谈自身的经历,能从自身经历里头找作文素材最好;找不到的话,同学们互相启发一下,借鉴一下影视或书本里的素材,也不会被斥为抄袭。
我教学的一半时间是让孩子们写课本后面的命题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的小制作”之类;还有一半时间,是写我自己设计的专题,比如“写写动画脚本”“写写想象中的生物”“写写一瞬间”“给不是人的人写信”……素材是我自己搜集的,教案是我自己写的,基本上我愿意怎么搞都可以。没有人指手画脚说我搞得不对—反正所有人教作文,都是盲人摸象,而我是公认摸得比较好的那个(以下开启自夸模式)。
请个大作家教作文,不会比我教得更好。作家经常不知深浅,多半的情形是高估了学生,可能会提“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想法”“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创意”,要么就笼统地鼓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家站在职业的高点,以为下面的人一经指点,再加把劲一跳,也能跳上去。问题是,那个高点并不是孩子们写作文时的追求,作文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
语文老师循循善诱,但很多老师自己并不写作。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写作者。但老师自己多多少少写一写再来教,还是不太一样。自己走过思维的多个分叉点,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会太单一,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谅解的。
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我特别希望作文也有什么公式定律,我盲人摸象,认真摸了三十多年,肯定能摸出几条来。可惜的是,作文不是科学技术,永远就是这么保持着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状态。在职业生涯结束之际,我不敢说窥到了作文真相的全貌,只能说,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不要带入坟墓,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我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好好地做一场告别。
尚爱兰,知名青年作家蒋方舟的妈妈,曾在小学、初中、高中担任语文教师,常年致力于青少年写作研究及教育。曾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并出版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
自序 作文的真相
第一章 从零开始,写一本自己的图文书
一、从不会写多少字,到三个月写一本图文书
二、忘掉“小明”和“小红”吧
三、最见效的看图写话,是看动画
四、会飞的鲸鱼,会飞的作文
五、看动画,不是抄动画
六、怎样避免把妈妈写成“家政人员”
七、“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总是写不好
第二章 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没有观察植物,如何写观察作文
二、不了解植物,怎么写“我喜爱的植物”
三、不了解动物,怎么写“我喜爱的动物”
四、没有制作过什么,怎么写有关小制作的作文
五、没看过什么画,怎样走进一幅画
六、舌尖的、体内的、情感的吃食
七、什么都没观察,怎么写丰富的所见
第三章 体验童年生活
一、四季,不要在作文中轮回
二、节日,岁岁年年人不同
三、旅游,郊游,游玩,玩耍……别宅游
四、比小时候更小的时候,有什么趣事
五、别写“成绩好、成绩不好”了行吗?
六、写好一瞬间,会写慢镜头
七、写一次意外,一次美好的意外
八、写一写“物化”的爱
九、“我”不是我,“我”是另一种生物
十、举国皆武侠,遍地有高手
第四章 作文有技巧
一、不知道有没有意义,怎么写出有意义的作文
二、没看过多少童话,怎么写童话
三、不知道多少名言,怎么写名言的启示
四、“笑”什么?为什么“笑”?
五、不会心理描写,怎么写出高级的心理活动
六、写一写温暖、自然的作文
七、不了解历史,怎么写“我想生活在哪个年代”
八、不会文艺范儿,怎么让作文显得“文艺范儿”
第五章 未来与想象
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倒流到何时?
二、未来的世界……先想出来再说
三、不会写科幻故事,怎么写未来的世界
四、多年后,你和故乡是什么样?
五、向一棵树学习,和一棵树谈心
六、写写自己想象的生物
七、当……遇到……会发生什么
八、没有写过诗,怎么当小学生诗人
九、没有“人标”,怎么写“我敬佩的人”
十、没有写过信,怎么给“不是人的”写封信
十一、进入想象力的门,并找到返回的路
自序·作文的真相
戏剧中说出真相的人,基本上是不想混了,大概率是说出临终遗言,怕某个秘密被自己带进坟墓。
教教学生写作文,也谓之“作文的真相”,难道有什么惊天大瓜?我想了想,好像轻易可以说出一堆,比如“当今学生的作文能力整体下滑……”“城市学生下滑得更厉害……”,但这也不算什么大瓜。写写作文,并非人命关天,也没有什么血肉横飞的黑幕。所以说,我所谓的“真相”,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意思,无非是一点点实情,一点点应对,以及我认为的一点写作秘密。说出来,写出来,也算是我的“职业临终遗言”。
在我的这本书中,有三个样本:“文文”“依依”“铭铭”。文文是男孩,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思维活跃,他的发现对老师也有不少启发;依依是女孩,喜欢唯美的故事,写的东西比较细腻轻柔;铭铭也是男孩,在作文方面没有太多准备,基本上是带着空白的大脑来的……当然这种空白是假性的,只要被唤醒,他也很能写嘛!
如此设置样本,可能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凭什么女孩的文风就要细腻,要温柔?但我实在不能兼顾更多,比如还要照顾一下性别平衡什么的。
虽然样本只有三个人,但他们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的集合……这本书中,我们的师生对话,全部都不是我编造的、虚拟的、假想的,而都是教学过程中真实的对话实录。
为什么样本是三个小学生?而不是兼顾一下高中生或初中生?其实,我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高中生、初中生打交道。他们对作文的诉求不一样,家长的诉求甚至更直接,比如:在作文上不要花太多精力,看看有什么便捷、简单、有效的办法,直接拿高分(他们这样想,也不是他们的问题)。我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这种多拿分、拿高分的诉求。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时抽空研究一下“作文的真相”,但比较难:样本被污染了。
我的职业生涯,终结在小学生这里。我更乐于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在小小范围里,营造了作文的伊甸园:一起看了比较多的动画短片,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查资料。写作文前,学生大多要谈谈自身的经历,能从自身经历里头找作文素材最好;找不到的话,同学们互相启发一下,借鉴一下影视或书本里的素材,也不会被斥为抄袭。
我教学的一半时间是让孩子们写课本后面的命题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的小制作”之类;还有一半时间,是写我自己设计的专题,比如“写写动画脚本”“写写想象中的生物”“写写一瞬间”“给不是人的人写信”……素材是我自己搜集的,教案是我自己写的,基本上我愿意怎么搞都可以。没有人指手画脚说我搞得不对—反正所有人教作文,都是盲人摸象,而我是公认摸得比较好的那个(以下开启自夸模式)。
请个大作家教作文,不会比我教得更好。作家经常不知深浅,多半的情形是高估了学生,可能会提“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想法”“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创意”,要么就笼统地鼓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家站在职业的高点,以为下面的人一经指点,再加把劲一跳,也能跳上去。问题是,那个高点并不是孩子们写作文时的追求,作文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
语文老师循循善诱,但很多老师自己并不写作。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写作者。但老师自己多多少少写一写再来教,还是不太一样。自己走过思维的多个分叉点,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会太单一,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谅解的。
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我特别希望作文也有什么公式定律,我盲人摸象,认真摸了三十多年,肯定能摸出几条来。可惜的是,作文不是科学技术,永远就是这么保持着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状态。在职业生涯结束之际,我不敢说窥到了作文真相的全貌,只能说,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不要带入坟墓,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我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好好地做一场告别。
木 (2020/4/4 10:52:00):7至12岁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