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地方立法协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系统阐述了地方立法协作的内涵、特征与原则,主体与类型,方式与内容,角色定位与价值取向,风险及其防控,以及协作中的沟通、冲突与解决,*后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地方立法协作的工作流程,以期为地方立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 《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权配置发生了重大变化。
◎ 区域联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地方立法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 地方立法协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理论与实践皆亟待探索。
◎ 本书既注重学理探讨,亦关注现实问题。不仅是法律,亦涉及经济、文化、历史等。
姚明:铜陵学院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1年至2017年,工作于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兼任池州市法院新闻发言人、池州市法官协会秘书长、《池州审判》杂志主编。法院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市优秀公务员荣誉称号,荣立省高院集体二等功、市中院个人三等功各一次,荣获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七届论文研讨会二等奖、安徽省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等。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赴北京接受表彰,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贺荣同志亲切接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动因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动因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问题研究的现状考察
一、研究的焦点
二、研究的主要特征
三、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理论
二、系统理论
三、风险社会理论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地方立法协作的内涵、特征及原则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内涵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主要特征
一、操作上的困难性
二、实践中的探索性
三、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第三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基本原则
一、宏观维度原则
二、微观维度原则
第三章 地方立法协作的主体与类型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主体
一、组织维度的主体分析
二、人的维度的主体分析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类型
一、博弈论视角下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二、基于不同层级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三、基于不同范围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四、基于不同环节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五、基于不同生成方式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六、基于不同价值目标的地方立法协作分类
第四章 地方立法协作的方式与内容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方式
一、共同制定立法规划
二、共同起草法律草案
三、交叉备案立法文本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内容
一、省级地方立法主体间的协作内容
二、地市级地方立法主体间的协作内容
三、省级与地市级地方立法主体间的协作内容
四、 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签订正式协议抑或通过非正式方式确定立法协作
第五章 地方立法协作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的价值取向
一、明确地方立法协作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二、地方立法协作价值取向的三个维度
第六章 我国地方立法协作实证考察
第一节 东北三省立法协作
第二节 京津冀立法协作
第三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立法协作
第四节 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作实践的特点分析及启示
第七章 地方立法协作的风险及其防控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可能的风险及其危害
第二节 防控地方立法协作风险的路径方法
第八章 地方立法协作中的沟通、冲突与谈判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作中的沟通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作中的冲突
第三节 地方立法协作中的谈判
第九章 地方立法协作一般流程设计
第一节 上级人大常委会主导下的地方立法协作一般流程
第二节 核心省市地方人大常委会主导下的地方立法协作模式及一般流程
第三节 各协作成员人大常委会共同主导下的地方立法协作模式及一般流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