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内容提要:本书选取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发展、教育理念及其课程设置等问题的研究和比较,发现中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从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教师的培养、课程的管理等角度展望未来通识教育改革的方向。读者对象:本书适合高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研究人员以及关注中国教育的读者,也适合对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通识教育的理论再认识,不单单是介绍国外通识教育理论,而且是在对已有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思维特征等。而是结合当前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模式,认真梳理和分析了通识教育课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改革方向。这就有利于各个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的设计符合学校实际又不是去通识教育本质的课程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教育始终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通识教育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探索中走向前台的。可以说从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52所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开始,中国通识教育改革拉开序幕。十年后,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为代表,纷纷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由以上四校联合发起并建立了我国的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随后出版《通识教育评论》,并紧跟时代,在互联网 时代,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通识联播。这一系列的努力,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识教育在今天可以说是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一个热词,不再是当年庞海芍老师调研时,学生和老师面对通识教育一词的满目茫然。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和支持。那么是否可以断定当今中国,人们对加强通识教育已经形成共识、对通识教育的理念都有了正确的理解呢?通识教育实践和改革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和方案呢?非也。实际上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通识教育不仅是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更是教育实践,而且是一种专注于全面的人的培育的教育思想理念。站在今天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认真思考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会发现通识教育在大学的教育改革中就变得极为重要和必需。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育实践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无论怎样理解和界定通识教育,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通过通识教育培育的是具有通识的人。问题是,这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通识不是常识,通识也不是所有知识,更不是专业知识的补充和点缀。通识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一种境界和情怀。具有通识的人应该是具有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人,是具有开放心胸包容差异的人,是能够在多样复杂中发现新的世界的人,是能够独立判断理性选择的负责任的人。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这样的勤学善思、能独立解决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并保持好奇,敢于探索又富有责任心,能深刻领悟人的本质,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是我们大学的目标。这样的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完成的。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当前中国各个高校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是中国的名校模仿美国名校,国内的其他学校模仿国内的几所名校,还有一些学校则只是把原来的课程名称换成通识教育的方式,通识教育的实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此前模仿的主要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其实,美国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但是操作的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盲目模仿的过程中,没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出现问题其实也是正常的。细思之,这也与中国整体对通识教育认识模糊有关。对于通识教育没有从思想理念上彻底认识清楚何谓通识何谓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中国通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不清楚,急急忙忙走入实践的通识教育改革,结果不理想也就可以预料了。正是在对通识教育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多方经验反思中,本人将十多年来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对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教育改革和实施模式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和对比,结合当今的改革趋势,逐步梳理整理,就有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对通识教育的由来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通识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三章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案例进行了梳理,第四章是对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以及实践模式的梳理和分析,第五章在对中美两国的通识教育有了整体的对比和分析后,深入探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在第六章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未来着力方向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通识教育并非一件不言自明或望文明意的简单事情,通识教育包含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对人的一系列的根本性的认知,也体现着我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人自身的本质的理解,这些都是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澄清的,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关键就是教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实践中如何真正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发挥这样的育人作用,应该是我们通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应该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方向。
王燕晓,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主要研究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专著2部,与人合作多部。
第一章通识教育的由来
第二章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永恒主义的通识教育模式理论
二、进步主义的通识教育模式理论
三、要素主义的通识教育模式理论
第三章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案例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历程
二、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历程
三、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历程
四、圣约翰学院通识教育改革历程
第四章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
一、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模式
二、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模式
三、南京大学通识教育模式
四、浙江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五、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及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章中国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困惑
一、中国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
二、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改革中的误区
三、通识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六章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再认识
一、通识教育再认识
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三、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案设想
第七章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
二、通识教育教师的培养
三、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管理
附录2018年圣约翰学院阅读书目清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