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期的到来,举国上下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走怎样的道路等诸多时代难题,已经成为上至决策者下至普通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中国特色的农业伦理学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
《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发展史和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思想史,观照现代农业伦理观与中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耕地农业的非和解关联,对中国农业伦理思想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刻反思,从而阐明了中国农业对中国社会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响应,因缺乏正确农业伦理观而引发的严重后果。该书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学者的有益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时之维、地之维、度之维、法之维多维结构的农业伦理学体系,尝试从哲学伦理道德的高度,寻求中国农业兴旺发达和永续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篇 时之维
导言
第一章 时在中国农业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第一节 时的物理学特性与时的量纲
第二节 时的农业伦理学协变
第三节 农业伦理观时宜的共性
第四节 农业伦理系统时宜的类别原则
第二章 农业伦理学的时序观
第一节 农业伦理学的时序属性
第二节 农业伦理学的时序阐释
第三节 农业伦理学的时序表征
第三章 史前时期的农业伦理观
第一节 原始氏族社会伦理观
第二节 中国史前时期农业伦理观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中国史前时期对伦理观的重大贡献
第四章 历史时期的农业伦理观特征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伦理观
第二节 封建时期的农业伦理观
第三节 皇权社会的农业伦理观
第四节 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农业伦理观
第五章 当代后工业化时期的农业伦理观构建
第一节 农业工业化的伦理学反思
第二节 工业化时期生态伦理观的错位与演进
第三节 后工业化时期生态伦理观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带来的伦理问题
小结
第二篇 地之维
导言
第一章 土地的农业伦理观起源
第一节 地的农业伦理学内涵
第二节 地的农业伦理学理解
第二章 土地生态的农业伦理学认知
第一节 土地生态系统的农业伦理学思想
第二节 土地生态的农业伦理学原则
第三节 土地生态的农业伦理学价值取向
第三章 地理带性的农业伦理学认知
第一节 地理带性与适宜性农业生产
第二节 地理带性的农业伦理学意义
第四章 地境类型的农业伦理学认知
第一节 地境类型维的发生学意义
第二节 地境类型维的农业伦理学阐释
第五章 地境有序度的农业伦理学认知
第一节 地境有序度的释义及表征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地境有序度特征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地境有序度维持
第六章 农业伦理学地之维有序结构的维持
第一节 农业生物的多样性是地之维有序结构的基石
第二节 生态互补性土地利用是地之维有序结构的保障途径
第三节 可持续耕作是地之维有序结构的调控手段
小结
第三篇 度之维
导言
第一章 度的普遍性
第一节 度的概念释义
第二节 度的存在条件
第三节 度的时代审视
第四节 度的哲学升华
第二章 度的量化与表征
第一节 阈值:涵义与测度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容量
第三节 社会伦理学容量
第四节 农业伦理学之度的量化表达
第三章 农业伦理观之中度法则
第一节 中度法则的文化蕴涵
第二节 中度法则的三维解析
第四章 度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节 种植业的度
第二节 畜牧业的度
第三节 渔业的度
小结
第四篇 法之维
导言
第一章 生态系统之法
第一节 违背自然规律的教训
第二节 生态学问世的意义
第三节 生态系统及其法则
第四节 走向绿色未来的生态文明
第二章 农业界面之法
第一节 农业系统界面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界面系统耦合与农业系统发展
第三节 界面的农业生产潜势
第四节 界面与系统相悖
第三章 农业层积之法
第一节 前植物生产层的伦理学含义
第二节 植物生产层的伦理学含义
第三节 动物生产层的伦理学含义
第四节 后生物生产层的伦理学含义
第四章 动物保护之法
第一节 中国农耕社会有关动物资源开发的规范性法令
第二节 中国文化关于动物保护主张的哲学理由和宗教信仰
第三节 中国动物保护伦理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食品安全之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有关食品安全的规范性法律和准则
第二节 西方食品安全规制和伦理反思
第三节 构建现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第六章 美丽乡村之法
第一节 旧耕地农业给乡村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文化和伦理基础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时代和新理念
小结
参考文献
跋
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