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精选插图版:六韬·三略·百战奇略
定 价:39.8 元
丛书名: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精装插图版
- 作者:[西周] 姜尚,[西汉] 黄石公,[明] 刘基 著,陈伶 译
- 出版时间:2019/9/1
- ISBN:9787545548600
- 出 版 社:天地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E892.2
- 页码:364
- 纸张:轻型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六韬》以周文王、周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略,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影响巨大,受到历代兵家的青睐。
《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阐述治国理政、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以及用兵打仗的谋略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但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
《百战奇略》是一部阐释作战原则与作战方法的军事论著,搜集记载古代战例上百个,是一部既有思想价值又具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的中国古代军事史。
中国古代的兵法奇书
世界公认的谋略宝典
精选内容
精选备受欢迎的国学书目,内容经典
精准注译
针对原文进行精准的注译,易于理解
精美插图
全书配以精美的古代插图,轻松有趣
所谓“六韬”,即指六种秘密的谋略,亦即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共六十篇,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对的形式,对经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及指挥战争的具体战略战术进行阐述。其中文韬、武韬两卷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韬、豹韬、犬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
《六韬》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
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三略》是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
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为:“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该书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比较简略,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
略,同时也涉及一些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着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着作。
《百战奇略》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着。作者刘基,
字伯温,明初军事谋略家。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为诸葛亮。
《百战奇略》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着而问世,
无论是在宋以前还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朝的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若无余策”,他认为只要“握兵者平时能熟于心,若将有事而精神筹度之,及夫临敌,又能相机而应之以变通之术”,就可以“建成凯奏之功”。明朝的王鸣鹤认为该书“殊足以启发后人,而战道略备矣”。清咸丰间满人麟桂认为此书“启发神智,或不无所补”。从明、清诸多论兵者的这些赞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该书在我国兵学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和地位。
《百战奇略》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价值主
要有二:一是它的思想价值,《百战奇略》在继承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典兵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战争实践经验,综述和总结了内容丰富的军事原则,它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了研究战争的思想方法,不仅对明以后军事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分析和研究现代战争规律及其指导原则,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它的学术价值,《百战奇略》一书所采用的是以单音词设条立目的编纂体例,以古代兵法为立论依据、以古代战例为论证事例、以论史结合与正反对比的着述方式,从现存古代兵书情况看是最早的,因而,它在我国军事学术发展史上起着发凡启例的重要作用。
《百战奇略》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例资
料。这是《百战奇略》一书的又一特点。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一千六百四十五年(最早的战例是公元前700年春秋初期的楚绞之战,最晚的战例是公元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间散见于二十一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事)例一百个。《百战奇略》所搜集和存录的一百个战(事)例,一般都有战争发生的时间和资料来源,这为后人检索战例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百战奇略》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言简意赅,通俗易
懂。像《百战奇略》那样运用几近白话体论兵着述的古代兵书,在明以前是不多见的。因此,《百战奇略》一书的产生,不仅开创了古代兵学运用通俗语言文字着书立说的先例,而且为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百战奇略》之所以被兵家一再刊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重要原因也在于它通俗易懂、好学好记。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
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还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姜尚,商末周初人。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黄石公,秦汉时道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曾经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予《太公兵法》,张良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六韬
文 韬
文师第一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大礼第四
明传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国第八
上贤第九
举贤第十
赏罚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武 韬
发启第十三
文启第十四?
文伐第十五
顺启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龙 韬
王翼第十八
论将第十九
选将第二十
立将第二十
将威第二十二
励军第二十
阴符第二十四
阴书第二十五
军势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农器第三十
虎 韬
军用第三十一
三陈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道第三十九
略地第四十
火战第四十一
垒虚第四十二
豹 韬
林战第四十三
突战第四十四
敌强第四十五
敌武第四十六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少众第四十九
分险第五十
犬 韬
分合第五十一
武锋第五十二
练士第五十三
教战第五十四
均兵第五十五
武车士第五十六
武骑士第五十七
战车第五十八
战骑第五十九
战步第六十
三略
上 略
中 略
下 略
百战奇略
第一卷
一、计战
二、谋战
三、间战
四、选战
五、步战
六、骑战
七、舟战
八、车战
九、信战
十、教战
第二卷
十一、众战
十二、寡战
十三、爱战
十四、威战
十五、赏战
十六、罚战
十七、主战
十八、客战
十九、强战
二十、弱战
第三卷
二十一、骄战
二十二、交战
二十三、形战
二十四、势战
二十五、昼战
二十六、夜战
二十七、备战
二十八、粮战
二十九、导战
三 十、知战
第四卷
三十一、斥战
三十二、泽战
三十三、争战
三十四、地战
三十五、山战
三十六、谷战
三十七、攻战
三十八、守战
三十九、先战
四 十、后战
第五卷
四十一、奇战
四十二、正战
四十三、虚战
四十四、实战
四十五、轻战
四十六、重战
四十七、利战
四十八、害战
四十九、安战
五 十、危战
第六卷
五十一、死战
五十二、生战
五十三、饥战
五十四、饱战
五十五、劳战
五十六、佚战
五十七、胜战
五十八、败战
五十九、进战
六 十、退战
第七卷
六十一、挑战
六十二、致战
六十三、远战
六十四、近战
六十五、水战
六十六、火战
六十七、缓战
六十八、速战
六十九、整战
七 十、乱战
第八卷
七十一、分战
七十二、合战
七十三、怒战
七十四、气战
七十五、逐战
七十六、归战
七十七、不战
七十八、必战
七十九、避战
八 十、围战
第九卷
八十一、声战
八十二、和战
八十三、受战
八十四、降战
八十五、天战
八十六、人战
八十七、难战
八十八、易战
八十九、离战
九 十、饵战
第十卷
九十一、疑战
九十二、穷战
九十三、风战
九十四、雪战
九十五、养战
九十六、畏战
九十七、书战
九十八、变战
九十九、好战
一 百、忘战
三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