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引入科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连续性的全国问卷调查,显现各种指数的变动情况,对于全面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和2016年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的全国性问卷调查,都与中国政治文化指数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化》是对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之一,重点是对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动情况作出综合评估。
基于问卷调查计算的政治文化指数,以及所反映的政治文化形态和不同公民群体的指数差异等,还需要持续性的问卷调查加以进一步的验证,但该书所提供的各种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应能提供重要的帮助,并使更多的人持续关注政治学的量化研究成果。
史卫民,男,1952年10月出生予北京,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府理论、公共政策、历史学等领域研究,近年的主要著作有《“政策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因素分析》《中国政治发展范式的选择》《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不同公民群体的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间卷调查数据》等,从2001年。开始参与主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度报告,并任《政治参与蓝皮书》(2011-2015年卷)的执行主编。
田华,女,1978年9月出生于天津,澳门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公民参与、政府治理、政治学量优等领域的研究,近年的主要著作有《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不同公民群体的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等。参与撰写《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13-2014年卷)》《政治参与蓝皮书》(2013-2015年卷)等,并任《政治文化蓝皮书(2017年卷)》的副主编、执行主编。
第一章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查的政治文化指数建构
一 政治文化指数的指标体系
二 两次全国性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两次调查反映的政治认同情况
一 体制认同
二 政党认同
三 身份认同
四 文化认同
五 政策认同
六 发展认同
七 政治认同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三章 两次调查反映的危机压力情况
一 政治危机压力
二 经济危机压力
三 社会危机压力
四 文化危机压力
五 生态危机压力
六 国际性危机压力
七 危机压力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四章 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关系
一 政治认同与政治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二 政治认同与经济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三 政治认同与社会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四 政治认同与文化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五 政治认同与生态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六 政治认同与国际性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七 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第五章 影响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主要因素
一 权利认知
二 利益认知
三 政治沟通认知
四 政治参与行为
五 公民满意度
六 五种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六章 五个影响因素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一 权利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二 利益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三 政治沟通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四 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五 公民满意度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第七章 政治认同重要变化的检验与分析
一 维系高水平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
二 发展认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文化认同呈现的重要变化
四 政党、体制和政策认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八章 危机压力重要变化的检验与分析
一 政治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三 文化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四 生态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五 社会危机压力涉及的重要问题
六 国际性危机压力涉及的重要问题
第九章 政治文化指数的构成与变化
一 两次问卷调查的政治文化指数比较
二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性别
三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民族
四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年龄
五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学历
六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政治面貌
七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职业
八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户籍
九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单位
十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收入
十一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区域
十二 指数反映的中国政治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