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志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的师生、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志系列"之一,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有关历史的记载文书。本书展现了遥感应用研究所迎着科学的春天,与祖国改革开放同行,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跨越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大团结、大协作与信息共享精神。本书全面、准确、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发展中国的遥感应用事业中发挥的国家队作用:引领着我国遥感科学与应用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投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推进遥感应用的实用化;建立遥感科学与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使我国的遥感科学与应用走向世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实现跨越发展等的历程。全书除用一篇三个章节概要地叙述了遥感所建所前的历史沿革、背景和发展概貌外,建所后的正文共分为八篇,六十八章。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前言 凡例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概述 1 一、研究所定位 1 二、机构、组织、所址的变化 1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 2 四、主要业绩与贡献 4 第一篇 建所前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初期阶段(1972年6月以前) 11 一、竺可桢、黄秉维等地理科学研究引进新技术的思想 11 二、陈述彭“航空相片综合利用”11 三、人造地球卫星应用 15 四、钱学森关于发展我国遥感科学技术的战略指导意见 17 五、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 20 第二章 航空相片与卫星像片判读利用研究室建设阶段(1972年6月~1977年12月) 22 一、成立背景与成立时间 22 二、负责人及人员组成 22 三、科研方向与完成的主要任务 22 四、主要仪器设备与用途 23 五、学科组(研究组)的组建及其负责人与成员 23 第三章 组建地理所二部阶段(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30 一、组织领导 30 二、方向任务 30 三、研究机构设置 30 四、承担的主要任务及代表成果 31 五、人才培养 35 第二篇 组织结构、科研与党务建设 第一章 第一届领导机构时期(1979年12月~1983年10月) 39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39 二、党务建设(中共遥感所第一届党委) 43 第二章 第二届领导机构时期(1983年10月~1988年9月) 44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44 二、党务建设(中共遥感所第二届党委) 49 第三章 第三届领导机构时期(1988年9月~1993年1月) 51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51 二、党务建设(中共遥感所第三届党委) 55 第四章 第四届领导机构时期(1993年1月~1997年4月) 58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58 二、党务建设(中共遥感所第四届党委) 64 第五章 第五届领导机构时期(1997年4月~2001年7月) 68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68 二、党务建设(中共遥感所第五届党委) 76 第六章 第六届领导机构时期(2001年7月~2005年7月) 79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79 二、党务建设 85 第七章 第七届领导机构时期(2005年7月~2009年7月) 88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88 二、党务建设 96 第八章 第八届领导机构时期(2009年7月~2012年9月) 103 一、所务建设(行政机构与科研业务) 103 二、党务建设 108 第三篇 国家及部委级科学研究机构 第一章 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 113 一、概述 113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机构特色 115 三、机构介绍 116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117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第一期合同项目安排) 118 六、管理与运行 119 第二章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0 一、概述 120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21 三、机构介绍 123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24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26 六、管理与运行 126 第三章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9 一、概述 129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29 三、机构介绍 130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32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42 六、管理与运行 144 第四章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146 一、概述 146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47 三、机构组成 148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149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53 六、管理与运行 154 第五章 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 156 一、概述 156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57 三、机构组成 158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59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64 六、管理与运行 165 第六章 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168 一、概述 168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69 三、机构组成 170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71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78 六、管理与运行 179 第七章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 181 一、概述 181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82 三、机构组成 183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84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88 六、管理与运行 189 第八章 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191 一、概述 191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191 三、机构组成 192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193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03 六、管理与运行 204 第九章 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208 一、概述 208 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机构特色 209 三、机构组成 209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10 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13 六、管理与运行 214 第四篇 科学研究系统(研究室建设) 第一章 地物波谱与航空遥感研究室 217 一、概述 217 二、沿革 217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18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25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27 第二章 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室 229 一、概述 229 二、沿革 229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30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37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39 第三章 遥感应用研究室 240 一、概述 240 二、沿革 241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41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46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48 第四章 计算机制图研究室 249 一、概述 249 二、沿革 249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50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55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56 第五章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 257 一、概述 257 二、沿革 258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58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69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70 第六章 地物波谱特性研究室 272 一、概述 272 二、沿革 27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7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80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81 第七章 航空遥感/遥感空间特性研究室 283 一、概述 283 二、沿革 284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84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289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290 第八章 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研究室 292 一、概述 292 二、沿革 29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29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00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01 第九章 遥感辐射特性/传输研究室 302 一、概述 302 二、沿革 30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0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10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11 第十章 高光谱遥感研究室 315 一、概述 315 二、沿革 315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15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19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21 第十一章 微波遥感研究室 323 一、概述 323 二、沿革 323 三、科研方向与完成的主要任务 324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33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35 第十二章 全球变化遥感/环境遥感前沿研究室 337 一、概述 337 二、沿革 338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39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46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48 第十三章 再生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研究室 350 一、概述 350 二、沿革 351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51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58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60 第十四章 国土资源遥感研究室 362 一、概述 362 二、沿革 36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6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69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70 第十五章 遥感地质找矿与工程环境遥感应用研究室 371 一、概述 371 二、沿革 37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72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77 五、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78 第十六章 固体地球与海洋遥感应用研究室 380 一、概述 380 二、沿革 381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81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88 五、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90 第十七章 非再生资源遥感研究室 391 一、概述 391 二、沿革 39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392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397 五、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98 第十八章 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 399 一、概述 399 二、沿革 399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00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12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13 第十九章 减灾与应急遥感监测研究室(灾害与环境遥感研究室) 415 一、概述 415 二、沿革 416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17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19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24 第二十章 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研究室 425 一、概述 425 二、沿革 426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26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33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34 第二十一章 遥感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室 436 一、概述 436 二、沿革 436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37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40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40 第二十二章 数字地球与导航定位研究室 442 一、概述 442 二、沿革 443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44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48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51 第二十三章 大气遥感研究室 452 一、概述 452 二、沿革 452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5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58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59 第二十四章 海洋遥感研究室 460 一、概述 460 二、沿革 460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61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64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65 第二十五章 行星制图与遥感研究室 467 一、概述 467 二、沿革 467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68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70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70 第二十六章 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室 472 一、概述 472 二、沿革 473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73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78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78 第二十七章 遥感与地球系统模拟研究室 480 一、概述 480 二、沿革 480 三、学术方向与学科发展 481 四、科研任务、项目与成果 482 五、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482 第五篇 主要科研项目 第一章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485 一、“六五”遥感技术应用 485 二、“七五”遥感技术开发 486 三、“八五”遥感技术应用(85-724)项目 502 四、“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 508 五、“十五”科技项目——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技术研究 515 六、“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516 七、“十二五”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521 八、国家海洋局908项目 523 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 525 第二章 国家863计划项目 527 一、星载SAR应用研究 527 二、三维信息获取技术 527 三、中国农业状况电子图集 530 四、西部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网络系统总体 531 五、先进对地观测技术农业应用系统 532 六、多源卫星遥感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技术 534 第三章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536 一、国家重大基金项目 536 二、遥感攀登计划项目 541 三、国家973计划项目 544 四、国家重点基金项目 548 五、其他国家级及部委级的科学基金项目 558 第四章 国家重大专项 567 一、高分重大专项应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一期) 567 二、高分应用综合数据库系统先期攻关项目 567 三、高分信息产品“生产线”系统先期攻关项目 568 四、高分遥感应急示范工程先期攻关项目 568 五、高分应用技术中心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先期攻关项目 569 六、高分应用技术中心实验验证系统先期攻关项目 570 第五章 院、省、部级项目 571 一、津渤环境遥感试验 571 二、IRSA-2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 572 三、光学自动绘图系统 574 四、人机交互制图系统的建立 575 五、天津市环境质量图集的编制 577 六、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 578 七、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详查 580 八、西南水力资源开发航空遥感试验 580 九、县级微型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581 十、红外多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托里-艾比湖地区金矿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583 十一、黄淮海平原水域动态演变遥感分析 584 十二、油气资源遥感直接勘探技术研究 585 十三、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应用试验研究 586 十四、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 588 十五、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环境动态遥感监测 588 十六、山东龙口火电厂选址 590 十七、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库区及库周区遥感调查 590 十八、广东核电站地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遥感图像分析 592 十九、GPS导航技术在农业飞防中的应用研究 593 二十、唐山市集中供热微机遥测遥控系统 594 二十一、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 595 二十二、黄淮海平原县级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 596 二十三、北疆地区遥感金矿靶区地质评价及新靶区遥感预测研究 598 二十四、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599 二十五、全国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与数据库更新 600 二十六、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601 二十七、中国资源环境遥感信息系统与农情速报 602 二十八、全球农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604 二十九、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 605 三十、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 607 三十一、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卫星遥感观测 609 三十二、地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与数据同化系统研究 610 三十三、奥运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612 三十四、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统软件工程 第六标段:环境空气遥感分系统 614 三十五、细颗粒物(PM 2.5)等重点大气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 615 三十六、香港维多利亚港船行海浪的遥感研究 616 三十七、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与信息融合关键 617 第六章 遥感所自选课题 620 一、微机光学绘图系统及微机数据磁带控制器 620 二、中国卫星影像系列彩色图的编制研究 621 三、中国土地覆盖遥感监测与制图 622 第六篇 重要科研成果 第一章 获奖成果 627 一、北京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断裂卫星像片解析 627 二、彩色红外反转片 627 三、天津市农业土地资源的航空遥感清查 628 四、微型计算机数字磁带机控制器 631 五、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 632 六、京津渤区域环境综合研究 635 七、津渤环境遥感监测及应用方法总结 636 八、西南水力资源开发航空遥感试验 638 九、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 640 十、IRSA-2型遥感图像分析处理系统 642 十一、《天津市环境质量图集》及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系统 645 十二、多光谱胶片 647 十三、唐山市集中供热微机遥测遥控系统 648 十四、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和综合发展研究——天然文岩渠流域遥感应用研究 649 十五、龙滩水电站地区遥感综合调查与制图 652 十六、微机空间分析与引导系统(SAGS) 654 十七、“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的研究 655 十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的遥感综合研究 657 十九、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659 二十、红外多光谱遥感技术在金矿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661 二十一、我国遥感技术系统的软科学研究 662 二十二、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动态研究 663 二十三、黄土高原(安塞试验区)遥感调查与信息系统研究 666 二十四、黄土高原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遥感监测 666 二十五、遥感技术在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研究中的应用 667 二十六、防洪遥感应用试验成果 668 二十七、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软件 669 二十八、遥感应用基础研究 671 二十九、北疆地区遥感金矿靶区地质评价及新靶区遥感预测研究 672 三十、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与土地利用研究 674 三十一、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和系列制图 676 三十二、中国系列彩色卫星影像图 677 三十三、油气资源遥感直接勘探技术研究 679 三十四、资源环境遥感动态与模型分析试验研究 681 三十五、地物结构特征与地物方向谱之间关系几何光学模型 682 三十六、成像雷达遥感应用研究 684 三十七、黄淮海平原县级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 685 三十八、粤西—海南金矿带多层遥感多源信息优选金矿靶区研究 687 三十九、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687 四十、黄土高原重点治理区遥感调查与系列制图 687 四十一、山东沂蒙山区(五县)地下水资源系统勘查与综合研究 689 四十二、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 690 四十三、中日合作塔里木地区资源遥感信息技术研究 694 四十四、山东地下水资源遥感探测研究 695 四十五、星载SAR应用研究 695 四十六、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696 四十七、遥感技术在寻找大–超大型矿床靶区中的应用研究 698 四十八、蓬莱市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 700 四十九、GPS导航技术在农业飞防中的应用研究 702 五十、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 703 五十一、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 704 五十二、机载成像光谱遥感实用系统 706 五十三、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 708 五十四、中国农业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农业状况电子图集 710 五十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21世纪资源与环境战略 712 五十六、我国金矿成矿模型找矿方向及找矿选矿技术方法研究 712 五十七、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 712 五十八、利用广播电台调频副载波作数据通讯的差分GPS系统研制 714 五十九、全国县级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 715 六十、地表遥感信息传输及其成像机理研究 717 六十一、雨情气象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系统 720 六十二、对地遥感模拟仿真研究 720 六十三、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 720 六十四、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空间信息共享应用网络 721 六十五、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 723 六十六、神舟飞船陆地遥感应用系统研究 724 六十七、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 726 六十八、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 727 六十九、先进对地观测技术农业应用系统 729 七十、新型成像雷达对地观测机理与地物识别研究 730 七十一、××综合处理系统 732 七十二、××技术研究 732 七十三、泰坦V6.0及其智能空间信息处理技术 733 七十四、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 733 七十五、××××系统 734 七十六、农业生态与环境遥感参数反演及干旱区水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734 七十七、小流域坝系规划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 736 七十八、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736 七十九、数字地球原型系统(DEPS/CAS)及其应用 737 八十、网络环境下海量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交互式可视化的方法研究 740 八十一、多用途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研制 740 八十二、基于水管理对象的数字流域技术方法体系与实例研究 740 八十三、飞行模拟视景关键技术研究 741 八十四、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与业务化应用 743 八十五、多平台多波段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系统 745 八十六、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 748 八十七、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应用 750 八十八、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 753 八十九、主要农作物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业务化应用 754 九十、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技术系统 754 九十一、城市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756 第二章 技术专利 757 一、一种航空遥感平台机载作业控制系统 757 二、一种波段可调的多光谱CCD相机 757 三、一种多波段成像遥感器标校装置 758 四、扩散程度可控的各向异性扩散图像去噪增强方法 758 五、阈值约束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区域合并方法 758 六、一种基于主从结构的计算机KVM信号传输装置 759 七、一种太阳自动追踪系统 759 八、医疗机器人导航定位图像中的标记拾取方法 759 九、具有边界保持特性的遥感图像多尺度分割方法 760 十、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信号源的机载海洋微波遥感系统 760 十一、一种基于光谱匹配的遥感影像专题信息自适应提取方法 761 十二、一种图像平滑抑制噪声方法 761 十三、基于分段协同模型的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遥感监测方法 762 十四、一种基于飞行控制信息的无人机遥感影像自动拼接方法 762 十五、一种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的高性能实现方法 762 十六、地表反照率反演方法及系统 763 十七、一种土壤盐碱化的雷达遥感监测方法 763 十八、获得雷达截面积的方法 764 十九、用于离水辐射测量的便携式多角度定位装置 764 二十、一种地面成像光谱测量系统 765 二十一、一种灰度图像的分割方法 765 二十二、便携式并行计算装置 766 二十三、一种新的自适应阈值化方法 766 二十四、机载多普勒/延迟映射接收机 766 二十五、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及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图自动更新方法 767 二十六、单次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767 二十七、一种能同时测定植被群体辐射温度和光合作用的冠层叶室 768 二十八、双通道叶片红外温度和光合作用同步测定叶室 768 二十九、一种高频调制生成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的方法 769 三十、一种刚体变换关系的图像的匹配方法 769 三十一、水环境野外综合采样分析仪 770 三十二、一种数字地球原型系统 770 三十三、一种集成化野外信息采集、定位和处理系统及方法 771 三十四、一种融合生成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的方法 772 三十五、数字式土壤水分测量仪 772 三十六、遥感多维信息集成的装置和方法 772 三十七、用于航拍飞机上快速固定和拆卸的座椅 773 三十八、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的积雪参数测量系统 773 三十九、基于遥感图像的区域目标运动速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774 四十、一种远控多角度定位装置 775 四十一、一种探测车在卫星图像上的快速定位方法 775 四十二、基于光线追踪技术的航空遥感成像几何变形仿真方法 776 第三章 软件著作权 777 第四章 遥感应用运行系统 778 一、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系统 778 二、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 780 三、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 783 四、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 785 五、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信息系统 787 六、高性能云服务GIS(IPM-Myhome) 789 七、数字地球原型系统 790 八、高空机载遥感系统 795 九、气象卫星数据获取系统 797 第五章 核心技术成果 799 一、IRSA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799 二、HIPAS高光谱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801 三、RSQA-CBERS遥感图像定标软件系统 802 四、地网Geo Beans网络空间信息平台软件 803 五、虚拟地理环境三维数字沙盘系统(VGE-Digital Sandtable) 805 六、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软硬一体化仿真系统 805 七、遥感智能处理系统 807 八、空间信息隐形搜索与服务技术及软件——词虎 807 第六章 出版物 809 一、专著、文集(部分) 809 二、地图集(部分) 813 三、图件(部分) 813 四、工具书(部分) 814 五、电影 814 第七篇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章 国际组织任职 817 第二章 主要国际合作项目 819 一、联合国援助一期项目——建立国家遥感中心 819 二、遥感新疆地质勘测 821 三、中意联合研究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822 四、中日合作塔里木地区资源遥感信息技术研究 823 五、中俄地区研究的遥感方法合作 824 六、黄土高原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和线性体遥感分析 825 七、土壤水分和干旱的遥感监测 825 八、中澳“成像光谱商业遥感试验”合作 828 九、中加“全球雷达遥感”合作 829 十、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计划——中国项目 831 十一、中美“农业遥感”合作 832 十二、中国–意大利政府间合作项目:遥感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833 十三、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缅甸中部干旱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发展规划 833 十四、晋陕蒙接壤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834 十五、中法遥感联合实验研究 837 十六、中日高光谱精准农业试验 839 十七、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研究 839 十八、中日信息化合作“环境监测·水灾监测信息系统”840 十九、中意合作项目“福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842 二十、遥感所与加拿大遥感中心新一轮合作 843 二十一、俄罗斯代表团访问遥感所并签署合作议定书 843 二十二、中澳遥感定标与真值性检验联合研究 844 二十三、欧盟项目:第七框架合作 846 二十四、埃及农业环境遥感监测系统 847 二十五、联合国援外遥感技术培训 849 二十六、国际遥感考古合作 849 二十七、朝鲜3S技术培训 850 二十八、遥感与GIS在自然资源和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培训班 851 二十九、城市生态空间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定量反演与真实性检验研究 852 三十、作物叶面积指数(LAI)遥感反演模型真实性检验研究 853 三十一、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854 三十二、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遥感应用培训班 855 第三章 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 856 一、第一届全球雷达遥感与应用研讨会 856 二、中加雷达遥感项目第三次研讨会 856 三、联合国/中国/欧共体微波遥感应用国际讨论会 857 四、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 859 五、第二届全球雷达遥感(亚洲地区)研讨会 860 六、第30届IGC大会地学新方法专题会议 861 七、第一届多角度遥感研讨会 862 八、第二届国际高山遥感与制图学术讨论会 863 九、中加雷达卫星应用研讨会 864 十、中美欧三方农作物遥感估产专家高峰会 865 十一、中法定量化遥感研讨会 865 十二、“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综合系统”国际研讨会 866 十三、中荷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867 十四、国际遥感考古会议 867 十五、卷云气溶胶偏振遥感中德双边研讨会 868 十六、国际水库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研讨会 869 十七、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 869 第四章 出国考察、访问、讲学与参加国际会议 872 一、美国加州大学讲学 872 二、第 14届国际环境遥感讨论会 873 三、第二届亚洲遥感讨论会 873 四、国家遥感中心代表团访美 873 五、地面站设备引进代表团访美 874 六、第三届亚洲遥感讨论会 874 七、第四届亚洲遥感讨论会 874 八、第五届亚洲遥感讨论会 874 九、杨世仁被聘为圣芭芭拉加州大学地理系客座教授的出访 875 十、国家遥感中心代表团访问欧空局 875 十一、中朝科学院01项目“S 140计算机使用”考察团赴朝鲜考察 875 十二、访问美国EROS数据中心 877 十三、在美国NASA/JPL做访问学者 879 十四、出席挪威国际高山遥感会议——第四届国际高山遥感制图学术讨论会 881 十五、出席国际“第六届遥感物理测量及特征”讨论会 882 十六、出席吉隆坡第十届亚洲遥感会议 882 十七、出席第十三届亚洲遥感会议(乌兰巴托) 883 十八、参加国际高山高原遥感应用研讨会 885 十九、访问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886 二十、访问朝鲜地理研究所 887 二十一、参加“国家遥感中心项目总结与管理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和美国、加拿大考察 888 二十二、出席第44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 890 二十三、出席航天飞机成像雷达科学工作会议 890 二十四、参加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足迹科学大会 891 二十五、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代表团访问朝鲜 891 第五章 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友人和著名专家 893 一、厄立特里亚总统访问遥感所 893 二、厄立特里亚总统再访遥感所 893 三、杨振宁教授参观遥感所 894 四、日本东京大学村井俊治教授访问遥感所 894 五、遥感所与加拿大国家队空间遥感代表团联合举办遥感研讨会 894 六、埃及国家遥感空间科学局局长访问遥感所 895 七、美国NASA代表团参观遥感所超级站 895 八、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等访问遥感所 895 九、日本ASTER和GOSAT的首席科学家渡边宏(Hiroshi Watanabe)来遥感所访问 896 十、接待澳大利亚CSIRO对地观测中心主任来所访问 896 十一、欧盟“数字奥运”代表团赴遥感所进行学术交流 897 十二、国际宇航科学院专家访问遥感所 897 十三、联合国外空司司长参观遥感所 898 十四、泰国皇室代表团访问遥感所 898 十五、泰国科技部代表团访问遥感所 899 十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副院长参观遥感所 899 十七、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院长一行访问遥感所 899 十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Tikunov访问遥感所 900 十九、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地球科学分部代表访问遥感所 900 二十、肯尼亚高等教育与科技部代表团访问遥感所 900 第八篇 科研支撑系统与机关所务管理 第一章 科研支撑系统 905 一、航天数据接收站及网络中心 905 二、遥感试验场(含遥感车) 909 三、科技信息室(对地观测数据与信息中心) 912 四、图书资料室 914 五、科研支撑中心 917 第二章 行政与科研部门管理系统 919 一、所务综合管理 919 二、科研管理 922 三、财务管理 931 四、人事管理 935 五、研究生管理 939 六、行政后勤服务 943 七、党务管理 946 第三章 开发处与所办开发公司 950 第四章 学会 953 第五章 所办期刊 957 一、《环境遥感》 957 二、《遥感学报》 958 三、《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960 第九篇 人物志及研究生培养 第一章 人物简介 965 一、历届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965 二、历届党委书记、主持工作的副书记 970 三、副所长、副书记及相当职务人员 976 四、其他院士 979 五、国家计划引进的优秀人才 982 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及相当职称人员;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及早年留苏人员 987 七、处长、主任及相当行政职务的人员 1018 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 1028 一、研究生导师 1028 二、研究生队伍 1032 附录 附录1 遥感应用研究所(1979~2012年)职工名单 1063 附录2 软件著作权 1066 附录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曾经用过的所标 1073 编后记 1074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