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梳理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历史,具有以下特点:
1. 所涵盖的学科*全面。迄今有数种冠以日本研究的学术史著作,但是所涉及的学科有偏颇,一般是突出社会文化研究,而忽略语言教学研究,本书内容涵盖语言教育研究、文艺研究、社会文化研究,首次将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中国的日本研究状况。
2. 着力呈现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日本研究在经历了恢复期(1980-1999)后,自2000年进入发展期,成果丰富,逐渐形成与日本学界对话的局面,本书着重梳理与总结这些新的研究动向,为推进日本研究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作者均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突出的学者,从而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和高质量。
前言
日本研究一词在中国沿用已久,但内涵究竟为何,似乎并没有一定的说法。迄今冠名日本研究的数种学术史著作其侧重均不同。
1997年出版的中华日本学会和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的日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前置《中国的日本研究概况》一文。该文由古代中国的日本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日本研究新中国的日本研究中国的日语研究与日语教育中国日本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五部分构成,概述了先秦至1996年的日本研究史,其中设专章突出日语研究与教育,对其他领域大多一笔带过,对经济与外交领域则完全无视。2009年出版的中华日本学会和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合编《中国的日本研究现状与展望(1997~2007)》(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紧接前著概述了1997~2007年的日本研究史。该书较为详细地评述了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和文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但漏掉了日语语言和日语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李薇主编《当代中国的日本研究(1981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梳理了新时期以来的日本研究,内容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哲学、宗教、历史领域,却缺少文学和语言的内容。
概括起来,上述学术史著作对日本研究的理解有两种:一是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的日本研究》为代表,突出日语研究与日语教育;二是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为代表,注重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忽略语言与教育。这样的反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日语教育体制和日本研究体制的状况。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教育部与日本文部省共同创办的一个集教育与研究为一体的机构,脱胎于早期培养日语教师的大平班,因此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师资配备和工作重心上自然关注日语语言研究和日语教育。这也是当时中国大多数大学日语专业教师所关......
王志松,男,1962年6月29日生于重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和中日比较文学学历1982年四川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广岛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广岛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2年-1988年,在四川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任教,助教199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任教,讲师1998年,同上,副教授2004年,同上,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001
语言学与教育研究
日语语言学研究 潘钧/001
日语教育研究 朱桂荣/059
汉日翻译研究 王宇新/095
文学艺术研究
日本古代文学研究 蒋义乔/141
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王志松/201
日本美术研究 程茜/244
日本大众文化研究 王志松/266
社会研究
日本社会研究 胡澎/281
日本经济研究 丁红卫 王文文/303
日本政治研究 吴怀中 孟明铭/327
日本外交研究 李丰/360
文化研究
日本历史研究 邵建国 冯晓庆/388
日本思想史研究 唐永亮/417
日本民俗(学)研究 王京/442
日本宗教研究 史歌/484